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4)
2023(7430)
2022(6565)
2021(6169)
2020(5267)
2019(12749)
2018(12177)
2017(22624)
2016(12735)
2015(14721)
2014(14844)
2013(14909)
2012(14077)
2011(12951)
2010(12948)
2009(12190)
2008(12264)
2007(10776)
2006(9239)
2005(8351)
作者
(39571)
(33285)
(33262)
(31777)
(20721)
(16114)
(15413)
(13101)
(12364)
(11704)
(11246)
(11218)
(10616)
(10532)
(10519)
(10465)
(10415)
(9797)
(9587)
(9539)
(8339)
(8156)
(8136)
(7624)
(7529)
(7507)
(7377)
(7270)
(6814)
(6764)
学科
(55917)
经济(55876)
(32920)
管理(32358)
方法(28255)
数学(25596)
数学方法(25383)
(24148)
企业(24148)
(17362)
中国(14004)
(12724)
(12436)
(11573)
贸易(11572)
农业(11366)
(11245)
地方(10959)
业经(10923)
(8645)
(8041)
环境(7999)
(7511)
财务(7497)
财务管理(7471)
(7328)
理论(7315)
银行(7289)
(7273)
金融(7271)
机构
大学(189992)
学院(188409)
(80080)
经济(78520)
管理(70639)
研究(68550)
理学(61262)
理学院(60483)
管理学(59416)
管理学院(59062)
中国(50599)
科学(44133)
(42085)
(40394)
(36297)
(33977)
农业(33747)
研究所(33413)
业大(33357)
中心(31476)
(28442)
财经(27314)
(25396)
师范(25096)
北京(24955)
(24842)
经济学(24623)
(23596)
经济学院(22413)
(21928)
基金
项目(127813)
科学(99431)
基金(92578)
研究(89439)
(82606)
国家(81951)
科学基金(68473)
社会(56291)
社会科(53399)
社会科学(53378)
(49933)
基金项目(49594)
自然(45144)
自然科(44058)
自然科学(44043)
自然科学基金(43328)
(42927)
教育(41245)
资助(37711)
编号(36028)
重点(29583)
成果(29064)
(28543)
(28149)
(26430)
科研(25287)
计划(25016)
创新(24873)
课题(24776)
教育部(23775)
期刊
(84040)
经济(84040)
研究(52968)
(37313)
中国(36999)
学报(34998)
科学(30765)
(26603)
农业(25800)
大学(25387)
学学(23936)
管理(22525)
教育(18451)
技术(16372)
(14855)
(14512)
金融(14512)
经济研究(13864)
业经(13581)
财经(13275)
问题(11725)
(11512)
(10505)
技术经济(10409)
(10277)
资源(9776)
统计(9377)
图书(9350)
世界(9194)
理论(9175)
共检索到277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晶  肖海峰  
[目的]分析20002015年新疆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方法]文章采用了重心迁移、聚类分析和似无关方程组模型。[结果](1)20002015年间,粮食总产呈波动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呈现"减少—增加"态势,小麦和玉米是新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优势地位略有下降,玉米增势明显,水稻、豆类、薯类亦呈下降趋势;(2)"北牧南耕"传统农业格局已被打破,形成天山南北坡两个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增大,未来"北粮南运"趋势可能进一步增强;(3)新疆粮食主产区相邻单元空间趋同性增强,部分粮食作物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文琦  孙琪  王璐玮  
以1996—2015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分解后的组内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高于组间差异,但组间差异对粮食生产总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增大。(2)粮食生产全局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局部经历了由随机分布到集聚分布的过程,空间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3)粮食生产重心在119.3827°E~119.5709°E,32.9790°N~33.2299°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粮食生产大体呈"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粮食生产驱动因素的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化肥使用量、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作用,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系数高值区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化肥使用量回归系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向北部逐渐递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惠兰  刘英杰  孙长平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战略后备区,粮食安全不仅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程度较高,本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认为保护耕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产,是保障新疆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静芬  李丁  刘笑杰  肖人荣  戚禹林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新常态下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情况,对保障长江流域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水平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度达98.09%。2)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集聚特征,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附近,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川、滇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城市。3)粮食产量重心在111.77°E~112.68°E,29.81°N~30.15°N之间变动,重心轨迹在东北、西南方向交替变化。4)化肥施用量、人口总量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用强度的空间差异,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提升测土配方技术入户率,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粮食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等措施,提高长江经济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吴绍华  郑光辉  花盛  李莉  
为了研究江苏省农用地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分析了2000年和2006年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和总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人为影响因素和气象因素对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农用地粮食单产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由南往北不断减少的格局,这个格局2006年与2000年相比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随着近年表现出苏北和苏中粮食单产增加大于苏南的趋势,苏南地区的粮食单产优势在渐渐消失,苏中地区成为江苏省粮食单产的另一个高值区,局部地区接近苏南的单产水平。2000年粮食总产分布表现为高值区多中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地区,但到2006年后粮食总产高值区在苏北和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慧芝  王建力  王勇  龙晓泳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近25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可为我国粮食安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产量、户籍人口数据、农业化肥使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740个区县),运用粮食变化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长江流域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西差异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 5%,上中下游依次为0. 6%、0. 8%和-0. 7%;上游为劣势区,中游为优势增长区,下游为减弱区。(2)粮食产量冷点聚类一直分布在上游地区,聚类格局在2000年左右由西南边界的"L"型转变为西北倒"L"型;下游江淮地区与太湖平原的热点集聚在2000年后消失,且长期处于减产状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呈较高的空间相似性,2000年为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3) 1990~2015年长江流域一般余粮县和重要余粮县重心呈现出"南下西移"态势,缺粮县和供需紧平衡县重心发生了"从南向北、从西向东"迁移变化。(4)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均具显著性正向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立青  程叶青  
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论文探讨了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及其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均经历了"上升—下降"的波动过程,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在2009和2011年超过大豆;2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大豆空间集聚最显著,玉米次之,水稻最不明显;3粮食生产区域化和专门化态势增强,松嫩平原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地区、松嫩平原东南部和三江平原北部分别形成了以大豆、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类型区;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农业投入、经济环境、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1—201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3%,且是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从空间维度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除四川省下降之外,其余省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上升;显著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劳均经营规模、种粮人口比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海清  王波  
在现实的经济体制、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农户收入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农户收入和粮食生产之间存在着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冲突;同时,现实粮食流通体制和农地制度束缚和制约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鹏  段豫川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相关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建立粮食产量与大宗粮食种类各自产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宗粮食种类的冲击对粮食总产量的传递效应及其分别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程度,从增加粮食总产量的角度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