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305)
- 2022(2924)
- 2021(2904)
- 2020(2421)
- 2019(5798)
- 2018(5415)
- 2017(8849)
- 2016(5084)
- 2015(5794)
- 2014(5550)
- 2013(5646)
- 2012(5638)
- 2011(5201)
- 2010(5066)
- 2009(4524)
- 2008(4574)
- 2007(3507)
- 2006(3092)
- 2005(2804)
- 学科
- 济(19783)
- 经济(19773)
- 业(8791)
- 农(8405)
- 地方(7963)
- 管理(7928)
- 学(7852)
- 方法(6802)
- 数学(6294)
- 数学方法(6236)
- 中国(6021)
- 农业(5903)
- 企(4662)
- 企业(4662)
- 环境(3949)
- 业经(3891)
- 财(3731)
- 地方经济(3531)
- 税(3278)
- 贸(3233)
- 贸易(3230)
- 土地(3166)
- 和(3146)
- 易(3093)
- 生态(3074)
- 税收(3055)
- 收(3013)
- 制(2986)
- 资源(2852)
- 融(2634)
- 机构
- 学院(67028)
- 大学(66839)
- 研究(32573)
- 济(25393)
- 经济(24782)
- 中国(24233)
- 科学(23860)
- 管理(21812)
- 农(20624)
- 理学(18534)
- 所(18449)
- 理学院(18141)
- 管理学(17701)
- 管理学院(17580)
- 研究所(17244)
- 农业(16215)
- 京(15519)
- 中心(15237)
- 业大(15013)
- 省(13354)
- 院(11997)
- 江(11749)
- 范(11413)
- 师范(11286)
- 科学院(11207)
- 财(10736)
- 农业大学(10334)
- 室(10235)
- 北京(9591)
- 师范大学(9451)
- 基金
- 项目(51526)
- 科学(39857)
- 基金(36581)
- 家(34679)
- 国家(34416)
- 研究(33046)
- 科学基金(27768)
- 省(23022)
- 基金项目(20334)
- 自然(20302)
- 自然科(19719)
- 自然科学(19711)
- 社会(19575)
- 自然科学基金(19335)
- 划(18606)
- 社会科(18355)
- 社会科学(18349)
- 教育(14103)
- 资助(13998)
- 重点(13093)
- 编号(12741)
- 发(12292)
- 计划(12076)
- 科技(11689)
- 部(10562)
- 科研(10415)
- 创(10085)
- 农(9930)
- 课题(9671)
- 创新(9642)
共检索到11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子俊 赵霞 李冠稳 王兴春 庞龙辉
【目的】以像元为基本单元,研究青海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分析青海省未来植被变化趋势,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省2000-2015年的MODIS13Q1/NDVI为数据源,将反映趋势变化的Theil-Sen Median方法与检验趋势显著性的Mann-Kendall方法结合使用,研究青海省NDVI的变化趋势,并采用Hurst指数方法判断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1)青海省NDVI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2)16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勇 奚砚涛 刘欣婷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集,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R/S分析,研究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像元和区域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持续性特征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NDVI、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2江苏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苏中>苏北>苏南;3苏南、苏中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苏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江苏省植被覆盖未来呈现出持续退化稍大于改善的态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子娟 范蓓蕾 王玉庭 周清波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鸽 韩琳 唐信英 金之川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首次利用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采取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定量化的分析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金沙江流域年均NDVI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速率最快的是农田植被,增加趋势最显著的是灌丛植被;季节平均的NDVI空间分布与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季节ND-VI的变化趋势也存在空间分异性,春、夏、秋和冬季金沙江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1...
关键词:
NDVI 金沙江 生态建设工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严俊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洪鹄 张平仓 刘宪春 信忠保 岑奕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智 师庆三 王涛 师庆东 常顺利 张履冰
植被覆盖变化在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共存、平衡演变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1982—2006年G IMMS/NDVI数据,提取新疆地区年最大植被覆盖指数(fvc),针对新疆MODS的基本格局,通过先地理分区再因海拔而异讨论,划分出山地、绿洲、荒漠子系统,对比分析不同分区不同子系统下fvc变化趋势、变率、变幅、变异性等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植被覆盖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可分为1982—1995年的剧烈波动期和1996—2006年的相对平稳期,不同分区和子系统差异显著;在变幅和变异性上,东、南疆地区>北疆、伊犁地区,荒漠>山地>绿洲,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杰 张军 刘陈立 杨旭超
【目的】探讨中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异和演化趋势,为区内植被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老缅交界区近16年MODIS-NDVI时序数据,借助3S技术以及均值、趋势、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统计学相关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探究区内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空间变异、可持续性及未来演化趋势等特征。【结果】NDVI年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3(0.779 4)和2002年(0.725 9),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速表现为每10年增加1.05%; NDVI月均值以3和9月为折点,呈"S"形变化特征,其值为0.698 6~0.831 6,并呈上升趋势,月均增长率为0.50%;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16年NDVI均值大于0.6的高植被覆盖区占比97.45%,多集中于热带雨林连片分布的山区,低于0.6的区域仅占2.55%,以各国境内主要城市中心及其外围、山区大面积裸地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沿线等区域为主;区内NDVI随海拔增加表现出持续降低趋势,高值区(NDVI≥0.6)多集中于1 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 2000—2015年,NDVI时间序列呈改善、退化和不变等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别占54.06%、15.62%和30.32%,其变异系数为0.024 4~0.468 8,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较低波动变化区域>低波动变化区域>中波动变化区域>较高波动变化区域>高波动变化区域,低波动和较低波动变化区域占比合计78.49%; NDVI时间序列呈退化区域与呈高波动变化区域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多集中于城镇、交通要道等建设用地以及山区大面积裸地等地区;未来,区内植被覆盖将延续过去16年变化趋势的区域占57.15%,与过去16年变化趋势相反的区域占41.09%;结合空间变化趋势特征,发现研究区未来将有39.63%、29.83%和28.98%的区域植被覆盖分别向良性、不变和恶性方向发展,1.56%的区域发展趋势不确定。【结论】中老缅交界区植被覆盖整体较好,16年来,区内植被覆盖随时间(年际、月际)变化幅度较小,并在此基础上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发展前景良好;然而,以建设用地和裸地为主的部分区域,其植被覆盖未来将出现退化趋势。区内各国应合理规划经济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因地制宜地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作,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萧萧 李晶 杨震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地形、人为因素等影响,陈巴尔虎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7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8.81%减少到2016年的48.14%;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占55.66%,主要分布在宝日锡勒镇、巴彦库仁镇、鄂温克民族苏木。研究成果为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变化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突变 长江流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亮 陈世俭 蔡晓斌 刘惠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7%,但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从季节差异上看,春季NDVI增长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NDVI变化趋势较平缓.从NDVI的空间变化格局上看,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整个库区面积的14.47%,轻微增加占55.77%,
关键词:
时序NDVI 植被覆盖 监测 三峡库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建国 张飞 蔡吉祥 李有文
干旱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人类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本研究以新疆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数据集和GIS技术,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2000-2020年FVC的时空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裸地和草地约占总面积90%,植被极低覆盖度类型占总面积的70%以上,该类型内以裸地为主;②草地、裸地和耕地更容易发生用地类型变化,其中耕地转入的面积最大;新疆FVC呈显著增加(P<0.05)趋势,其中裸地和建设用地的FVC呈显著增加(P<0.05),各用地类型FVC变化相对稳定;③FVC下降具有显著性的区域(P<0.1)内多以草地向裸地转移为主,而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内以裸地向草地和草地向耕地转移为主;FVC与降水之间呈正相关性的区域较多,其中草地面积占比更大,裸地占比更小,而这一现象与气温相反,可见草地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