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8)
2023(11430)
2022(9647)
2021(9558)
2020(8101)
2019(18818)
2018(18492)
2017(33977)
2016(19075)
2015(21902)
2014(21699)
2013(21455)
2012(20379)
2011(18605)
2010(18966)
2009(18039)
2008(18443)
2007(16284)
2006(14829)
2005(13712)
作者
(55784)
(46716)
(46670)
(44364)
(30185)
(22172)
(21135)
(18318)
(17777)
(17065)
(16094)
(15886)
(15254)
(15171)
(15143)
(14461)
(13964)
(13574)
(13557)
(13396)
(11959)
(11675)
(11536)
(10653)
(10598)
(10583)
(10576)
(10364)
(9702)
(9464)
学科
(77154)
经济(77075)
管理(60185)
(52306)
(44442)
企业(44442)
方法(36422)
数学(31969)
数学方法(31378)
中国(24094)
(21847)
(19693)
(17564)
(16989)
贸易(16980)
(16628)
(16367)
(15090)
业经(14845)
(14123)
银行(14101)
(13466)
(13087)
财务(13039)
财务管理(13002)
(12695)
金融(12694)
理论(12530)
企业财务(12322)
农业(12280)
机构
大学(275536)
学院(271267)
(115478)
经济(113127)
管理(102620)
研究(101169)
理学(86009)
理学院(84938)
管理学(83147)
管理学院(82614)
中国(81051)
科学(61385)
(60760)
(55909)
(52670)
研究所(47667)
(46739)
中心(45907)
财经(42307)
(42088)
北京(39416)
(38644)
业大(38569)
农业(36692)
(36318)
师范(35945)
(35922)
经济学(35585)
(33280)
经济学院(31757)
基金
项目(172681)
科学(136111)
基金(127545)
研究(123416)
(112755)
国家(111888)
科学基金(94478)
社会(77995)
社会科(73941)
社会科学(73922)
基金项目(65043)
(63777)
自然(62185)
自然科(60814)
自然科学(60796)
自然科学基金(59719)
教育(57857)
(56134)
资助(55193)
编号(47974)
成果(41426)
重点(39745)
(39702)
(36449)
(34840)
课题(34804)
教育部(33827)
科研(33337)
国家社会(32938)
中国(32829)
期刊
(131699)
经济(131699)
研究(86232)
中国(60765)
学报(44974)
(44093)
管理(42983)
科学(42733)
(41760)
大学(34153)
学学(31730)
教育(31357)
(29686)
金融(29686)
农业(28565)
技术(24095)
财经(21811)
经济研究(21384)
(18947)
(18594)
业经(17374)
(17251)
国际(16559)
问题(16552)
世界(15407)
统计(14908)
技术经济(14159)
图书(13890)
(13452)
(13019)
共检索到437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勇  邓祥征  白羽萍  王国峰  贾斯琪  
中国实施的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政策,一定程度减缓了草地退化进程,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本研究以中国典型草原区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农牧户调研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分析呼伦贝尔市2000-2015年草地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内,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60.03%和24.9%,皆以轻度减少为主;草地变化空间格局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的低值集聚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农牧区域,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西部典型草原区。通过对样本点草地变化与草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禁牧封育、草畜平衡和草原补贴政策对草地质量降低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政策失灵和执行效率偏低弱化了政策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勇  邓祥征  白羽萍  王国峰  贾斯琪  
中国实施的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政策,一定程度减缓了草地退化进程,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本研究以中国典型草原区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资料和农牧户调研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分析呼伦贝尔市2000-2015年草地时空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研究时段内,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减少的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60.03%和24.9%,皆以轻度减少为主;草地变化空间格局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草地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的低值集聚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农牧区域,高值集聚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楠  崔耀平  张帅帅  刘素洁  付一鸣  
针对中国草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承载的温室气体量在区域大尺度上无法有效量化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值(green-house gas value,GHGV)模型,利用国内1990–2015年共6期的草原、荒漠草原的土地利用数据,开展草原时空变化分析,结合全球和中国本地化后的两套模拟参数分别模拟分析中国草原、荒漠草原近25年来对3类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的封存潜力。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草原、荒漠草原的面积呈下降趋势,对温室气体的封存潜力有所减弱,封存的温室气体减少了1.93 Pg·CO2-eq–1。通过对比参数本地化和模型自带参数的模拟结果发现,本地化参数后草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模拟值均大于使用全球参数的模拟值。本研究同时发现,从草原面积到草地的碳储量,当前研究均面临量值差异的挑战,亟待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天成  李晓佳  海春兴  姜洪涛  张丽星  常耀文  
【目的】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是评价草地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方法】分别选取放牧刈割草场(MG)、夏季放牧草场(SG)、冬季放牧草场(WG)、禁牧刈割草场(MP)4种草地管理方式,进行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的比较。【结果】夏季放牧草场物种组成单一,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管理方式,夏季放牧草场群落高度、盖度、密度、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其他管理方式,且出现退化指示种;冬季放牧草场与禁牧刈割草场呈现群落间极不相似水平(q=0.24)。平均凋落物含量呈现禁牧刈割草场>放牧刈割草场>夏季放牧草场 >冬季放牧草场,冬季放牧草场凋落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管理方式(P<0.05),冬季放牧草场Margalef丰富度与凋落物含量呈著负相关关系。夏季放牧草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管理方式(P<0.05)。放牧刈割草场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管理方式(P<0.05),同时刈割草场降低了优势种的重要值,相比于禁牧割草场少7.59%,增加了多年生杂草和一二年生草本的重要值,有利于群落的稳定。【结论】夏季放牧草场存在草地退化情况,不利于草地健康的发展,需减轻放牧强度,可以适当对禁牧和冬季放牧草场进行优化利用,刈割放牧叠加处理更有利于典型草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天成  李晓佳  
为科学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通过群落调查结合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草地健康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放牧刈割草地(MG)、夏季放牧草地(SG)、冬季放牧草地(WG)、禁牧刈割草地(MP) 4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季放牧草地群落平均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MP> WG> SG,放牧刈割草地综合草地健康指数最高(HCVOR=0.84),其余3种利用方式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适当加强对放牧刈割草地的利用,对其他3种利用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草地管理措施,以期全面恢复内蒙古典型草原健康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土壤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呈自坡顶向坡下方向增加的趋势。染色示踪实验表明,灌丛斑块土壤剖面湿润锋和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36倍和5.16倍,草地斑块0~10cm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而灌丛斑块25 cm以下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灌丛化过程增强了土壤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将土壤水分快速输送并存储于深层土壤中,灌丛斑块是土壤养分和水分富集区,灌木植物的定居和发展过程与土壤形态之间形成了正反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晴波  赵凌平  谭世图  王占彬  
【目的】以云雾山典型草原群落为例,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封育、放牧和火烧)下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方法】以放牧、封育23年和火烧后5年的草地为样地,在其中设置样方,调查物种频度、多度、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基于幂函数法则,分析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干扰方式下,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发生了明显改变:封育地群落的建群种为甘青针茅、披碱草和白莲蒿;放牧地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为干生苔草、猪毛蒿和百里香;火烧地群落的建群种为白莲蒿、甘青针茅和干生苔草。草地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幂函数法则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且在实际分布中都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不同种群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空间异质性具有特异性;放牧草地的群落空间异质性(1.258 6)高于火烧地(1.002 1),火烧草地的群落空间异质性高于封育地(0.485 3),封育草地群落的均匀性较好。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地和火烧地均显著高于封育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封育地显著高于放牧地和火烧地,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3类草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放牧和火烧干扰增强了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使不同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闫伟兄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魏玉蓉  杨丽萍  
研究植被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论文利用近45 a内蒙古典型草原区55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的气候指标和NPP区域估算模型,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04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内,发生了以生物温度升高和湿润度降低为代表的生物气候明显变化;典型草原区年NPP和春、夏、秋3个季节的NPP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增加量最大的季节;在区域上,年NPP呈现由东北至西南的递减态势,不同区域年NPP均有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区最为明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梦雪  孙新颖  万晓媛  刘庆慧  黄倢  
为了解我国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流行变异特征,本研究对2015年410月期间在山东、江苏、天津、浙江、海南和广东6省市采集到的57份WSSV阳性的样本,通过特异性的扩增目的片段,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分离株之间在ORF14/15、ORF23/24上的缺失变异情况,以及ORF75、ORF94和ORF125上的重复单元(Repeat unit,RU)数目差异。结果显示,在ORF14/15扩增中,分别有6530、5908和5725 bp的片段缺失,而在ORF23/24扩增中均有12070 bp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梦雪  孙新颖  万晓媛  刘庆慧  黄倢  
为了解我国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流行变异特征,本研究对2015年410月期间在山东、江苏、天津、浙江、海南和广东6省市采集到的57份WSSV阳性的样本,通过特异性的扩增目的片段,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分离株之间在ORF14/15、ORF23/24上的缺失变异情况,以及ORF75、ORF94和ORF125上的重复单元(Repeat unit,RU)数目差异。结果显示,在ORF14/15扩增中,分别有6530、5908和5725 bp的片段缺失,而在ORF23/24扩增中均有12070 bp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艳燕  胡云锋  刘越  于国茂  毕力格吉夫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有超  马书琴  鲁旭阳  
凋落物分解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和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而对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关注不足。本研究采用凋落物袋法,通过为期3年的野外分解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半干旱草原4种典型物种凋落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青藏苔草(Carex moocroftii)、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4种凋落物的质量损失在不同物种和分解时间下存在显著差异,在试验结束时,各物种凋落物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昆仑蒿(46.69%)>紫花针茅(44.97%)>青藏苔草(33.55%)>火绒草(17.05%);凋落物的分解常数在0.07~0.22,分解的半衰期在3.14~10.50年,分解的周转期在13.59~45.37年;分解过程中氮(N)、磷(P)养分主要表现为累积–释放和直接释放两种模式,在试验结束时,4种凋落物N、P养分的残留量均表现为火绒草>青藏苔草>紫花针茅>昆仑蒿。本研究将丰富对高寒地区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仲春  张巧云  谭淑豪  石洁晴  张伟  
草地退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生态奖补"机制作为实施草原新政的主要措施,能否起到恢复草原生态的作用?基于2012年锡林郭勒盟调研所得到的224份牧户问卷调查和2013年对呼伦贝尔市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的开放式访谈,文章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三个方面对"生态奖补"政策在牧户层面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载畜量标准以及补偿标准四个方面研究牧民对当前"生态奖补"政策的偏好。研究发现,在"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中存在补偿对象单一,部分地区补偿金不能按时按量发放,以及载畜量标准制定与牧民意愿不相符等,这使得"生态奖补"政策难以为牧户自觉保护草原提供有效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