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7)
- 2023(10220)
- 2022(8858)
- 2021(8598)
- 2020(7131)
- 2019(17249)
- 2018(16850)
- 2017(31591)
- 2016(17414)
- 2015(20358)
- 2014(20559)
- 2013(20746)
- 2012(20061)
- 2011(18404)
- 2010(18551)
- 2009(17675)
- 2008(17870)
- 2007(15871)
- 2006(13845)
- 2005(12691)
- 学科
- 济(83758)
- 经济(83684)
- 管理(43486)
- 业(41006)
- 方法(36173)
- 数学(32530)
- 数学方法(32216)
- 企(30296)
- 企业(30296)
- 中国(26210)
- 农(21717)
- 学(18479)
- 地方(17703)
- 财(17573)
- 贸(17215)
- 贸易(17209)
- 易(16730)
- 制(14624)
- 农业(14236)
- 业经(13836)
- 银(11897)
- 环境(11890)
- 融(11879)
- 金融(11876)
- 银行(11866)
- 行(11412)
- 和(11367)
- 发(10539)
- 土地(9891)
- 体(9878)
- 机构
- 大学(266623)
- 学院(260731)
- 济(115376)
- 经济(113009)
- 研究(100533)
- 管理(94306)
- 理学(80126)
- 理学院(79020)
- 管理学(77630)
- 管理学院(77134)
- 中国(77010)
- 科学(61160)
- 京(59559)
- 所(52498)
- 财(50271)
- 农(48313)
- 研究所(47762)
- 中心(45343)
- 财经(40159)
- 业大(39206)
- 江(38830)
- 农业(38373)
- 北京(38313)
- 经济学(37372)
- 经(36602)
- 范(36287)
- 师范(35966)
- 院(35633)
- 经济学院(33757)
- 科学院(31111)
- 基金
- 项目(169360)
- 科学(132206)
- 基金(124641)
- 研究(120669)
- 家(110357)
- 国家(109529)
- 科学基金(91302)
- 社会(77811)
- 社会科(73676)
- 社会科学(73648)
- 基金项目(65575)
- 省(61639)
- 自然(58290)
- 自然科(56923)
- 自然科学(56903)
- 自然科学基金(55867)
- 划(54569)
- 教育(54563)
- 资助(52004)
- 编号(47164)
- 成果(39493)
- 部(39198)
- 重点(38822)
- 发(37314)
- 国家社会(33514)
- 创(33420)
- 课题(33036)
- 教育部(33022)
- 中国(33009)
- 科研(32532)
- 期刊
- 济(127912)
- 经济(127912)
- 研究(81931)
- 中国(55763)
- 学报(44520)
- 农(44059)
- 科学(41292)
- 财(38249)
- 大学(32780)
- 管理(32354)
- 学学(30614)
- 农业(29957)
- 教育(25057)
- 融(23690)
- 金融(23690)
- 经济研究(20863)
- 技术(20589)
- 财经(20549)
- 问题(19142)
- 经(17909)
- 业经(17604)
- 贸(17342)
- 业(17211)
- 国际(15800)
- 世界(15257)
- 资源(14173)
- 技术经济(13364)
- 图书(13212)
- 版(13113)
- 统计(12929)
共检索到40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乔陆印
本文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市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2000-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人口承载、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产出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最大,其他东部9省市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趋势类似,变化相对平缓。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均值的标准差最大,海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的标准差起伏最大。③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分布在0.1000~0.2000之间。④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72个城市通过了规定条件的检验。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原因 中国东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乔陆印 许多
此次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87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变化的原因,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展利用效益分类与判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并利用ArcGIS 9.2,将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非常大,增长速度非常快;②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呈降低的趋势,不同阶段差异明显;③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在省域和区域经济圈内差异明显;④城市建设用地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最高,经济投入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⑤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分为5类,并且第3类城市的总数为488个,占到样本总体的62.32%,地均建设用地第二产值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⑥对5类城市建设用地效益进行了判别,确定了各类别的判别式,并达到检验的要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云 王晓岚 林燕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温度和降水特征发生相应变化。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分析水热条件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潜在变化 ,对于未来粮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东部地区1 2 9个气象站 1 95 5年~ 1 990年逐年气象资料 ,计算了夏秋粮作物逐年和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 ,并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平均气候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不足以反映我国气候资源的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 ,气候资源的年际变率大 ,优劣年景夏秋粮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相差可达 2 8倍~ 7 4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我国东部地区夏粮作物影响不大 ,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 ...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冲 肖皓 韩峰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启示和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法,ESDA法,统计指标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有效作用范围为0—600 km;中心—边缘效应明显,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中心、以中西部地区为边缘的中心—外围结构;(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但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典型的城市规模等级递增效应,不同规模城市间存在着土地集约利用的"二元结构"。研究结论:要实行差别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相关性 集聚演化 分异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利民 董婷 谷岩岩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土地蔓延、集约程度低,研究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和程度,并进行城市间的横向对比分析,对于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统筹城市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土地的扩张程度和内部发展潜力,称之为城市空间弹性。以中国26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以2000-2012年间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率为基础,采用位序评分法构建计算简便、横向可比的城市空间弹性指标。根据弹性计算结果将城市划分为高弹性、较高弹性、中等弹性、较低弹性和低弹性5个等级。中国东部地区高弹性城市占比较高、中部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燕 樊江文 邵全琴
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基于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来判定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区域差异,并在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1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草地和其他类用地为主,整体内部结构稳定少动。草地变化面积仅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0.37%;林地、湿地、耕地和人工表面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他类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全区土地综合动态度均小于0.1%,土地利用/覆被变幅较小,除人工表面较活跃外,其他各类型变化相对缓慢,且各省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小。3研究区内景观基质未发生改变,区域景观破碎度递减,景观多样性水平上升,景观聚集度和连续性微弱下降,景观整体保持较完整态势。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和景观格局均得以优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原始数据,对2000年我国失业人口和失业率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失业类型、受教育程度、城乡与地区分布等结构特征,以及失业率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与地区等主要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关键词:
失业人口 失业率 人口普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中国有12亿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1/5,巨大的基数使得中国每年都要增加大量人口。60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尽管那时的人口总数还不到8亿,但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大都在2千万以上(见表1)。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加强了人口工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有了较大下降,但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仍在一千万以上。这种情况一直给就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将就“九五”(1996—2000年)期间的就业情况作一下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生态地租是衡量生态资源利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以投入产出表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中国1997-2007年生态地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国各产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呈减少趋势,农林牧渔业,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生态地租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构成上以工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为主,生态地租在行业间转移越来越多;以2007年为对照组,总产出量、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以及农地面积等参数的变化引起生态地租显著变化,其中以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变化最为敏感。如果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人类消费产品价格将大幅增加,这相当于人类因过度攫取自然资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陈晓虹 章向东 刘肯 杨洁
2007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货币市场成交继续放大,市场利率短期波动加剧;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债券指数走势较为疲弱;股票市场成交大幅放大,市场指数创出新高;人民币继续走强,外汇市场成交保持稳定;黄金市场成交量快速增长,黄金价格创出新高;期货市场成交活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上涨。总体而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拓展、市场功能明显提升、市场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市场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分析 监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郁馨 谢小平 翟铁民
为反映我国卫生总费用现状特点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的变化,对2007年卫生费用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结合未来政策预期,对卫生费用筹资总额和三类卫生筹资来源分别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政策导向下,我国卫生费用筹资结构将逐步优化,政府和社会筹资比重将逐渐加大,而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将持续下降,预计2014年将基本形成"三四三制"的筹资结构。
关键词:
卫生总费用 分析 预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徐龙炳 陈小琳
本文在对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执行的主要金融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及政策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应执行的金融政策提出了建议。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水平较上年提高,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存在着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大等问题。2008年中国应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搭配稳健的财政政策,深化汇率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住房贷款定价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制度建设。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19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评出了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06年的热点排名,从十一个方面阐述了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对于2006的热点而言2007年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研究 热点排名 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艳乐 于江曼
通过深度挖掘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相匹配的企业面板数据,探索企业出口贸易对企业就业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企业是否出口及不同的出口状态对企业就业规模的一系列影响。其次,分别从企业的出口贸易强度、出口产品种数、出口目的国数量等多方面测度了企业参与出口贸易对其内部就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产品异质性层面,研究发现最终品出口的增加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中间品出口。此外,企业贸易伙伴国的一系列差异化特征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要素密集度特征也会对企业的就业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就业规模 出口状态 出口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蒋昭乙
本文借鉴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中描述的市场潜力函数来进行近似测算,基于2000—200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来研究中国东西部区际产业转移问题,最后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中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结构取向、调整吸引外资政策、进一步充分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加大对就业者的培训。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产业转移 面板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