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2)
- 2023(16500)
- 2022(14216)
- 2021(13582)
- 2020(11216)
- 2019(26265)
- 2018(25734)
- 2017(48545)
- 2016(26169)
- 2015(29787)
- 2014(29416)
- 2013(28858)
- 2012(26611)
- 2011(23936)
- 2010(23469)
- 2009(21464)
- 2008(20950)
- 2007(17720)
- 2006(15229)
- 2005(13289)
- 学科
- 济(105840)
- 经济(105726)
- 管理(73214)
- 业(68298)
- 企(56451)
- 企业(56451)
- 方法(50970)
- 数学(44831)
- 数学方法(44189)
- 中国(30609)
- 农(27341)
- 财(25754)
- 业经(22909)
- 学(22147)
- 贸(21144)
- 贸易(21133)
- 易(20612)
- 地方(19006)
- 制(18385)
- 农业(18091)
- 理论(16621)
- 和(16467)
- 务(16110)
- 财务(16035)
- 财务管理(15999)
- 银(15969)
- 银行(15928)
- 环境(15831)
- 技术(15760)
- 融(15725)
- 机构
- 大学(368493)
- 学院(363109)
- 济(149208)
- 经济(146270)
- 管理(144804)
- 理学(126232)
- 理学院(124854)
- 研究(124655)
- 管理学(122462)
- 管理学院(121837)
- 中国(94205)
- 京(78845)
- 科学(76590)
- 财(65524)
- 所(61547)
- 农(57299)
- 中心(57143)
- 研究所(56479)
- 业大(54002)
- 财经(53391)
- 北京(49943)
- 江(49861)
- 经(48973)
- 范(48234)
- 师范(47793)
- 院(45634)
- 经济学(45414)
- 农业(44925)
- 经济学院(40989)
- 州(40722)
- 基金
- 项目(255026)
- 科学(201084)
- 基金(187366)
- 研究(185366)
- 家(163794)
- 国家(162516)
- 科学基金(139765)
- 社会(117574)
- 社会科(111483)
- 社会科学(111452)
- 基金项目(98795)
- 省(96128)
- 自然(91126)
- 自然科(89089)
- 自然科学(89067)
- 自然科学基金(87441)
- 教育(85109)
- 划(82228)
- 资助(77869)
- 编号(74622)
- 成果(59954)
- 部(56959)
- 重点(56852)
- 发(53469)
- 创(52476)
- 课题(50489)
- 国家社会(49323)
- 科研(49121)
- 教育部(49095)
- 创新(49044)
- 期刊
- 济(154896)
- 经济(154896)
- 研究(106827)
- 中国(67914)
- 学报(58853)
- 科学(54291)
- 管理(52538)
- 农(51087)
- 财(49079)
- 大学(45263)
- 学学(42223)
- 教育(40288)
- 农业(36272)
- 技术(32224)
- 融(28738)
- 金融(28738)
- 经济研究(25682)
- 财经(25630)
- 业经(23635)
- 经(22013)
- 图书(20850)
- 问题(19962)
- 业(19699)
- 贸(17887)
- 理论(17845)
- 技术经济(17459)
- 科技(17127)
- 版(17031)
- 统计(16887)
- 世界(16572)
共检索到529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勤
文章根据公布的"六普"数据,对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进行模拟推算,并与往年普查及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五普"0~14岁低龄人口漏登2 056万人,女性漏登率高于男性,1岁和7岁组漏登率最高;2000~2010年育龄妇女人数增长了7.86%,生育水平相对较低的35~49岁女性增幅较大;总和生育率经历了由降到升、再到稳中有降的过程,2000~2009年历年加总的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1.48。另外,"五普"低龄人口漏登并未导致此前一些研究认为的近10年"生育率被严重低估"的结果,由普查与调查数据直接获得的总和生育率与推算值之间的平均落差仅为0.09。在生育率低走、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缩小且其年龄结构持续老化的多重影响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总和生育率 年龄移算 存活倒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近年来,有关中国妇女近期生育水平的研究很多,各类研究由于采用的数据和方法不同,结果不尽相同。在这些讨论中,出生人口数的数据质量和调整是各类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关键。文章使用2000年、2010年两次中国人口普查中提供的妇女人口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年间的生育分布模式,在考察两次人口普查女性人口漏报的基础上,应用Preston和Coale提出的变量r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的净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同时,文章计算出这10年间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60左右。变量r方法对于具体的出生人口数量和育龄妇女数量的数据质量要求较低,且在多项研究中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在实际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人口学方法,都应注意其前提假设,仔细检查数据,减少可能存在的偏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漏报人口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红 Paul Brunt
本文以2000~2010年期间在11种国际权威旅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196篇文献为样本,从年度载文量、文献作者国家和地区分布、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增多,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语言障碍、研究规范的缺失,以及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上与国际旅游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国内很多的研究成果仍然无法充分展现给外界,学术交流虽然有很大的增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国际期刊 文献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先锋 韩雪 吴椒军
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中可能存在的"倒逼效应"与"倒退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倒逼效应"不显著,即我国目前环境规制的政策手段未能有效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减少碳排放;环境规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倒退效应"起作用,即过强的环境规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碳排放 倒逼效应 倒退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郭丽丽 孙佳
本文依据生产理论,提出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和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并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算中国的长、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实证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对长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①我国"十五"与"十一五"期间的短期能源利用效率大致相同,但在长期能源利用效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②除东北外,国内各区域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较小,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较大;③结构调整对短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但对长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④技术进步通过改变前沿面,可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⑤短期内,加强管理能够实现能源利用...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管理 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金田 刘冬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非洲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佳佳 王建林
本文构建了关于环境污染的Kunzites曲线内生增长模型,发现环境污染治理的规模报酬递增假设对于曲线保持倒U形状非常关键,环境污染Kunzites曲线受经济体自身特征和政策变量的影响;选取中国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工业的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和粉尘四种污染物进行了检验,发现前三种污染物的环境Kunzites曲线呈倒U型,后一种污染物的环境Kunzites曲线呈正U型;实证研究还发现中国经济体处在"先污染"阶段,离"后治理"仍有距离。
关键词:
环境治理 Kuznets曲线 拐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关键词:
2000年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生育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龙向东 李矿
现代国家的经济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在具有二元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经济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原有体制下隐性失业显现时的大量失业问题。中国经济既有二元经济特征,又有过渡经济特征。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下分析2000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200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其原因可以归纳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明伟 钟军委 张祥建
文章基于中国政治晋升和"财政联邦主义"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如何利用税收自主权发展区域经济的背景,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区域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的内生关系和集聚是否对企业产生锁定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等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不同策略的税收竞争行为但没有导致"逐底竞争"现象;省域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间呈现倒U形内生关系和"天花板"效应;两者在"天花板"出现之前表现出正向内生关系,空间集聚降低了公司对税收竞争的敏感性,对企业区位产生锁定效应,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集聚租金收益;但这种关系以及税收竞争程度和策略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
空间集聚 税收竞争 空间面板联立方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友志 顾红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建立DEA模型,对2005-2010年中国省际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建筑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技术创新对于能源效率提高的作用还比较有限;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建筑业能源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建筑业存在较为明显的能源低效利用。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企业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DEA模型 能源效率 技术创新 节约能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谭克俭,景世民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莅黎 赵果庆 吴雪萍
城镇化具有区域增长与收敛的双重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假设,但尚未得到全面检验。本文以2000年与2010年1968个县市空间数据,首次应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检验了城镇化的双重效应,并用加权地理回归(GWR)模型测算了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进程对县域人均GDP增长及收敛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县域人均GDP增长及收敛性同时具有积极的稳健性作用。计量结果显示,"平均"意义上,城镇化提高了人均GDP的1. 9369%收敛速度,同时,在空间异性影响下,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的人均GDP增长弹性分别为0. 0418和0. 4522。进一步的可视化后发现,城镇化更高地促进西部县域收敛速度,其对西部的增长效应也高于东部与中部。这意味着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力推进我国三纵两横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尤其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将更有效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均GDP 增长 收敛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通过对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生育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年来二孩和多孩的总和生育率比过去略有提高,而六普数据显示的极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孩总和生育率显著下降,其中居住于农村的育龄妇女的一孩生育率下降明显,其原因是近年来农村婚育年龄推迟,导致农村育龄妇女的未婚比例显著提高。在排除了六普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的影响后,六普的递进生育率水平实际上与2005年的水平相当。所以,从总和生育率降低的孩次特征及其影响原因来看,六普数据显示的低生育水平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生育漏报。另外,六普数据反映出中国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已接近1.5,基本达到了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
关键词:
六普 生育水平 婚育推迟 终身生育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的测度及量化分析
版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2000~2010年中国林副产品生产区域优势变化
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1990~201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省域军民融合度估计与评价研究——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00—2010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格局的重构
1982年中国各民族性别、年龄人口数的推算
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