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5)
2023(13068)
2022(11479)
2021(10842)
2020(8832)
2019(20556)
2018(20181)
2017(38366)
2016(20602)
2015(23158)
2014(23234)
2013(23197)
2012(21462)
2011(19667)
2010(19670)
2009(18186)
2008(17463)
2007(14972)
2006(13290)
2005(11844)
作者
(60417)
(50446)
(49818)
(47801)
(31953)
(24053)
(22666)
(19845)
(19114)
(17782)
(17229)
(17040)
(16017)
(15989)
(15575)
(15330)
(14942)
(14641)
(14279)
(14264)
(12499)
(12371)
(12040)
(11445)
(11365)
(11142)
(11009)
(10846)
(10129)
(9768)
学科
(104912)
经济(104827)
管理(57563)
(52020)
(42951)
企业(42951)
方法(41052)
数学(35857)
数学方法(35528)
地方(25601)
中国(24719)
(22540)
(21930)
业经(20364)
(19904)
地方经济(15886)
(15451)
农业(15305)
(15013)
贸易(15005)
环境(14855)
(14806)
(14419)
理论(13944)
(13213)
金融(13211)
(12414)
银行(12374)
产业(12069)
(11983)
机构
大学(301451)
学院(298535)
(128608)
经济(126012)
管理(118414)
研究(106503)
理学(102823)
理学院(101607)
管理学(99980)
管理学院(99443)
中国(77656)
科学(65170)
(64402)
(54989)
(53479)
研究所(48877)
中心(46869)
(44688)
财经(44475)
业大(42603)
(42197)
北京(41082)
(40418)
(40347)
师范(40010)
经济学(39333)
(38829)
经济学院(35126)
农业(34679)
(34417)
基金
项目(205573)
科学(162156)
研究(150709)
基金(149692)
(130240)
国家(129190)
科学基金(110880)
社会(96184)
社会科(91172)
社会科学(91146)
基金项目(79802)
(79115)
自然(71232)
自然科(69498)
自然科学(69486)
自然科学基金(68247)
教育(67970)
(66878)
资助(61294)
编号(60635)
成果(48939)
重点(46382)
(45359)
(45220)
(42022)
课题(41747)
国家社会(39638)
创新(39291)
教育部(38969)
科研(38826)
期刊
(145257)
经济(145257)
研究(93147)
中国(54006)
学报(46303)
科学(44067)
管理(43869)
(39838)
(39792)
大学(34893)
学学(32804)
教育(30592)
农业(28038)
技术(26098)
经济研究(24107)
(23897)
金融(23897)
财经(22239)
业经(21381)
(19097)
问题(18442)
技术经济(16121)
图书(15628)
理论(15454)
资源(14136)
科技(14112)
实践(13940)
(13940)
(13924)
现代(13680)
共检索到442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涛方  文超祥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就业行业数据,对首都经济圈,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辽宁等省(市、区),进行了区域结构和变迁的研究,定量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论包括:第一,首都经济圈在地域功能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整体性,首都经济圈的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主导性,西部地区为服务业主导,中间地带则为采掘业—制造业—高等级服务业混合区带;第二,从内部构成差异性来看,首都经济圈又由若干不同的亚城镇—区域空间单元组成,并且不同的空间单元发展动力各异;第三,从集聚和扩散角度看,首都经济圈发展仍呈现高度的集聚状态,从经济分工角度看,高端服务业、采掘业等空间专门化特征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有一定的均衡化趋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亚明  胡泽明  唐朝生  刘邦凡  
文章采用极差、泰尔指数等方法,剖析首都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绝对差异依然较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各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劲文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丽姝  
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国弟,杨洁  
“九五”时期到2010年推进首都经济圈的主要构想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徐国弟,杨洁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突破行政界限。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胡泽明  姜靖  
在分析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运用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模型测度其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转变速率,发现首都经济圈整体产业结构正向高级化发展,但产业转变速度有待提高,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郭卫东  
目前,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山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参与首都经济圈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成为泛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发展提供开放的发展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合作共赢,走出一条符合山西特点的转型综改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岩  
我国首都经济圈规划为河北省相关县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同时为我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模式。本文分析了首都经济圈规划中,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特色产业、四大园区和六大基地建设,来培育河北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提出河北省县域经济转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初钊鹏  徐宪民  丁志伟  吴奇志  
京津冀区域合作在体制与机制上存在严重的缺陷,缺陷引致诸如"廊坊分歧"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难以实现等诸多问题。因此,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启动需要京津冀两市一省区域合作体制与机制的顶层设计。河北省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应积极探索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基于此,本文从健全区域管治机制、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和提高规划实施效能三个层面,提出河北省融合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转型与体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化学  王德起  
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地价梯度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案例,利用2009-2013年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分布互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到北京市中心的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均为负,呈现出住宅用地价格随着到北京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特征,但各区域地价梯度存在着明显的互异性;到北京市中心的距离和通行能力是影响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两者对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存在显著的减缓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晓菊  赵方忠  
2012年,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被正式列入了2012年的区域规划计划,并获得国务院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首都经济圈建设不仅是国家战略、区域战略,更是首都发展的长远战略,对首都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长远发展动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国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相比,首都经济圈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更具特殊性。成功打造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北京现阶段发展实际和内生发展动力,打破多年想通过产业转移及产业社会化分工模式推动合作的传统思维,着力研究首都服务业发展供需最为失衡的领域,把服务性消费作为首都经济圈消费合作的切入点,选择几个重点领域积极推动首都经济圈服务性消费合作。一是拓展文化演艺消费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