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4)
- 2023(9274)
- 2022(7962)
- 2021(7211)
- 2020(5985)
- 2019(14066)
- 2018(13465)
- 2017(24583)
- 2016(13140)
- 2015(14662)
- 2014(14620)
- 2013(14737)
- 2012(14300)
- 2011(13333)
- 2010(13953)
- 2009(13082)
- 2008(12902)
- 2007(11457)
- 2006(10782)
- 2005(10244)
- 学科
- 济(80991)
- 经济(80935)
- 管理(35446)
- 业(31542)
- 企(25571)
- 企业(25571)
- 地方(24178)
- 中国(22636)
- 方法(22612)
- 数学(19698)
- 数学方法(19519)
- 学(16396)
- 农(15639)
- 地方经济(14885)
- 业经(14510)
- 财(13235)
- 制(13129)
- 环境(10693)
- 农业(10542)
- 贸(10378)
- 贸易(10367)
- 融(10052)
- 金融(10052)
- 银(10031)
- 银行(10020)
- 易(9889)
- 体(9886)
- 行(9732)
- 发(9717)
- 和(9579)
- 机构
- 大学(196513)
- 学院(195821)
- 济(91707)
- 经济(89708)
- 研究(78559)
- 管理(70244)
- 中国(59886)
- 理学(58698)
- 理学院(57834)
- 管理学(56914)
- 管理学院(56498)
- 科学(45276)
- 京(43310)
- 财(41015)
- 所(39468)
- 江(37179)
- 研究所(35518)
- 中心(35212)
- 财经(31575)
- 经济学(29031)
- 院(28874)
- 范(28621)
- 农(28529)
- 经(28386)
- 师范(28375)
- 北京(27024)
- 州(25823)
- 经济学院(25652)
- 省(24251)
- 业大(24142)
- 基金
- 项目(122781)
- 科学(97986)
- 基金(90040)
- 研究(89567)
- 家(78360)
- 国家(77751)
- 科学基金(66538)
- 社会(59821)
- 社会科(56809)
- 社会科学(56794)
- 省(47267)
- 基金项目(47010)
- 自然(41438)
- 自然科(40406)
- 自然科学(40398)
- 教育(39933)
- 划(39758)
- 自然科学基金(39671)
- 资助(36575)
- 编号(34665)
- 发(29079)
- 重点(29029)
- 成果(28738)
- 部(27003)
- 课题(25919)
- 国家社会(25055)
- 创(24158)
- 发展(23790)
- 展(23471)
- 教育部(23139)
共检索到327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振波 罗奎 宋洁 徐建斌
基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要素,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与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科研和其他服务业部门是长江经济带的基本职能部门;2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工业重心,城市群和大城市的工业化进程显著,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尚缺少国家层面分区分级的调控引导机制,生态环境安全面临巨大压力;3建筑和房地产业职能正在由下游向上中游转移,并拉动包括商业、科研、金融、社会服务、其他服务业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但城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足;4交通通信业职能下降,难以支撑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针对以上特征与问题,建议以管理机制创新培育流域一体化城市(群)职能分工体系,以流域产业准入标准保障协同发展的绿色城市职能体系,以城市群战略和国家级新区链接城市职能互协互补网络体系,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市资源配置格局。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特征 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张远 沈体雁 王敏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兴城市群,城市间缺乏密切的职能分工协作,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网络,亟需对其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本研究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职能特征,然后用区位商测度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各个城市进行职能定位,最后采用职能分类方法来分析其城市职能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职能与全国相比,只有湖北省部分城市存在优势,其中宜昌较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处于劣势,只有武汉和长沙超过平均水平;生活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层面上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敖荣军 张涛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出28个地级以上城市19个行业2000年和2013年的从业人员数据,归并为11种城市职能类型,运用区位商和纳尔逊等城市职能分析方法,从城市职能的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3个要素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建筑业、行政、社会服务、金融业和商业为其基本职能部门,决定了区域整体职能结构与经济发展特征,特别是城市群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发展缓慢。职能规模变化与全国同步,基本职能的专业化部门和职能强度总体增加。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是影响上述城市职能演变的主要动力因子。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 动力因子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文传浩 林彩云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是对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保护,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可划分为环保体系初步构建、环保区域分治体系形成、环保多元共治体系完善、生态大保护战略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对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及其演变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已基本建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生态大保护战略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大保护工程,应以整体系统化保护思维将生态大保护机制中的多元化属性归整到系统化属性,以"六全"为基本维度,以"三生空间"为重要载体,构建生态大保护政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政策的持续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丛 胡守庚 吴思 余德
文章将DEA窗口分析法与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测度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用地效率,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多维刻画。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城市用地效率整体提升,且经历了稳定提升、阶段下降、加速提升的"N"型发展过程。(2)城市用地效率高值区呈"分散分布—组团分布—片状分布"发展,低值区逐渐收缩至云南、贵州和湖南、湖北中部。(3)省际城市用地效率发展协调性不佳,成渝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上海及浙江沿海地区提升最迅速。(4)不同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的城市用地效率演进规律存在差异,非城市群和小城市变动不强,区域性城市群和资源型城市存在低效演进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小妹 陈田 陈忠暖
从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发展阶段和效益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结构的特征,结论如下:①在省会城市中,制造业和建筑业职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科教文卫、行政、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职能地位亟待提升。②84.62%的省会城市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于第二产业比重比率稳步上升。③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整体状况得到提高,高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增加,低效益城市所占比例减少。从变化趋势类型来看,效益上升型城市所占比例居于第二位,效益下降型城市所占比例最低,这也验证了省会城市职能结构效益趋于提升的态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锋 周一星
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首先应用"沃德误差聚类法"(Ward’s Method)对2000年中国649个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了职能分类。通过将分类结果与基于四普资料的分类结果比较,分析得出了1990年-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机制,并预测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求对新世纪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工作有所裨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进军
文章从横向和纵向2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从横向来看,主要是突出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中心三大区域的特色,并对其发展进行定位,这是实现长江经济带整体联动发展的基础。从纵向来看,就是为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包括制度、市场、交通等条件,并且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联动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卓 许彩彩 张耀宇 吴永兴 张亚洲 陈利根
合理的土地要素配置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科学研判土地面临的稀缺瓶颈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先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系统考察了城市土地稀缺度的时空演变、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支撑高质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稀缺度呈现出“提速期”和“振落期”两个阶段,上中下游的具体增幅分别为26.9%、13.2%和9.5%;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稀缺度的高值范围逐渐减少,中低值区域逐渐增多。(2)城市土地稀缺度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范围变化突出,但集聚效应并不显著。(3)不同区域影响城市土地稀缺度的主导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稀缺,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环保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长江经济带应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力度,通过高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以破除政策约束下的要素稀缺困境。
关键词:
土地稀缺 长江经济带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珈瑜 梁留科 张忠良 索志辉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比总体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珈瑜 梁留科 张忠良 索志辉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比总体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鹏 罗艳
职能结构是否合理对城市群整体效益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城市体系三大结构之一的职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角度,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职能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各城市之间的优势职能结构差异性不显著,趋同性普遍较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职能结构类型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城市群的突出职能类型和强势职能类型差异较明显;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第二产业的职能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冯俊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具有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或行业;引导企业在生产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具有的优势和障碍,并从完善制度供给、加强跨区域合作和构建多层次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冯俊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具有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研发、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或行业;引导企业在生产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具有的优势和障碍,并从完善制度供给、加强跨区域合作和构建多层次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谭超 王佩佩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扩张 扩张模式 生态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