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3)
- 2023(13549)
- 2022(11918)
- 2021(11249)
- 2020(9244)
- 2019(21569)
- 2018(21400)
- 2017(40983)
- 2016(22028)
- 2015(25121)
- 2014(25321)
- 2013(25446)
- 2012(23711)
- 2011(21920)
- 2010(22046)
- 2009(20668)
- 2008(19970)
- 2007(17426)
- 2006(15713)
- 2005(14220)
- 学科
- 济(110724)
- 经济(110628)
- 管理(61168)
- 业(55675)
- 企(44067)
- 企业(44067)
- 方法(43401)
- 数学(38144)
- 数学方法(37810)
- 中国(28688)
- 地方(26878)
- 农(25640)
- 学(22318)
- 业经(21373)
- 财(21316)
- 制(18050)
- 贸(17585)
- 贸易(17573)
- 农业(17300)
- 易(16963)
- 地方经济(16336)
- 环境(16217)
- 和(15617)
- 银(15273)
- 银行(15238)
- 融(15129)
- 金融(15126)
- 行(14688)
- 理论(14128)
- 技术(12894)
- 机构
- 大学(330803)
- 学院(327895)
- 济(141061)
- 经济(138136)
- 管理(127973)
- 研究(116410)
- 理学(110371)
- 理学院(109049)
- 管理学(107294)
- 管理学院(106697)
- 中国(86958)
- 京(71238)
- 科学(70592)
- 财(63332)
- 所(59036)
- 研究所(53559)
- 中心(51351)
- 财经(50652)
- 农(48685)
- 江(46755)
- 北京(45833)
- 经(45826)
- 业大(45703)
- 范(44493)
- 师范(44165)
- 经济学(43154)
- 院(42014)
- 经济学院(38639)
- 州(38555)
- 农业(37956)
- 基金
- 项目(217678)
- 科学(170937)
- 研究(160663)
- 基金(157752)
- 家(137023)
- 国家(135940)
- 科学基金(115788)
- 社会(101841)
- 社会科(96448)
- 社会科学(96422)
- 基金项目(84215)
- 省(83291)
- 自然(73896)
- 教育(72348)
- 自然科(72047)
- 自然科学(72032)
- 划(70768)
- 自然科学基金(70726)
- 编号(65799)
- 资助(64721)
- 成果(53735)
- 重点(48914)
- 部(48306)
- 发(48162)
- 课题(45164)
- 创(44199)
- 国家社会(41775)
- 创新(41350)
- 教育部(41273)
- 科研(41074)
- 期刊
- 济(162181)
- 经济(162181)
- 研究(104607)
- 中国(59240)
- 学报(49052)
- 管理(47607)
- 科学(46961)
- 财(44770)
- 农(43771)
- 大学(36809)
- 学学(34558)
- 教育(33485)
- 农业(30738)
- 融(29480)
- 金融(29480)
- 技术(28149)
- 经济研究(26597)
- 财经(25135)
- 业经(24403)
- 经(21508)
- 问题(21306)
- 理论(17677)
- 技术经济(17519)
- 图书(17164)
- 贸(16825)
- 实践(15947)
- 践(15947)
- 资源(15839)
- 现代(15308)
- 商业(15063)
共检索到49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方 丁志伟 赵威
文章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统计分析法和ESDA-GIS方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格局总体变化较小,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各大经济区,东部靠近海岸一线发达西部远离沿海一带落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减小,均衡性增强;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增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高值集聚特征明显,但有弱化趋势。基于区位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区的集聚扩散效应和区域发展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慧 孙晋芳 余静
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茹乐峰 张改素 丁志伟 赵威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000—2012年人均GDP为特征量,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产业结构逐步向高层次结构迈进;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少数市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而65%左右的市域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以下;整体市域经济格局呈现"弱者不进,强者进缓,中间颠倒"的发展状况;市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增大的同时,相对差异先增大后波动减小;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集聚分布。最后,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效应以及路径依赖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名清 汪阔朋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备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经济效率、城乡收入差距、资源利用几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工具,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5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列第一位,其经济结构优良、科技投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部地区 经济增长质量 信息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红博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增长模式、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所以有必要对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客观的评价。文章在构建经济运行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信息熵方法进行权重确定,并用隶属度函数确定了模糊评价过程中的评价矩阵,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信息熵 模糊数学 经济运行效率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王发曾
基于人均、地均指标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密度2005年之前缓慢增长,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省域经济密度呈现"河南湖北争先,山西湖南安徽力争第三,江西垫底"的局面;市域经济密度格局整体较稳,局部变动明显。总结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个支撑点,十个增长点、一个成长片区、两大增长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得出中部经济密度格局变化中自然基础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起了重要作用,且社会服务因素作用日益强化,自然基础作用日益弱化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密度 时空分析 中部六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关键词:
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创新投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张春晖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滞后型占居多数,且其综合发展水平相较于区域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极化态势;(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最终未迈入协调上升阶段,空间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南北地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4)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霞
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它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从GDP、投资、消费、出口四方面对信用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良好的信用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反之,信用缺失则会延缓区域经济增长。为此,一个地区要保持其经济增长和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鲍琳 张贵炜 唐爱莉
邯郸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全市发展的瓶颈。文章运用翔实的数据,对邯郸东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县城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打造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等相应措施。
关键词:
邯郸东部 县域经济 发展策略 产业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周艳兵 王国刚 曾志炫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1996—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1996—2009年间,县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增大而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省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均GDP空间自相关显著,经济发展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集聚特征增强。基于1996年各县人均GDP及1996—2009年间人均GDP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中等增长较快型等6种类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江 张婷
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成本,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加速经济发展。利用199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加速效应,而主要的路径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吸引外资的环境和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等。
关键词:
物流业 加速效应 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庆华 李廷瑞
文章在扩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教育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教育业的发展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利用1997—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的综列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均会带来东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志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经济圈之后,环渤海成为我国的第三个经济隆起带。东部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东部经济发展的现状 1.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增长速度 1980年-199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