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7)
2023(6620)
2022(5548)
2021(5571)
2020(4624)
2019(10642)
2018(10481)
2017(18389)
2016(10110)
2015(11947)
2014(11591)
2013(11655)
2012(11339)
2011(10561)
2010(10385)
2009(9748)
2008(9994)
2007(8496)
2006(7550)
2005(7134)
作者
(30603)
(25828)
(25754)
(24728)
(16569)
(12700)
(11609)
(10188)
(9960)
(9206)
(9043)
(8855)
(8478)
(8428)
(8269)
(8026)
(7733)
(7483)
(7436)
(7302)
(6757)
(6291)
(6284)
(5910)
(5908)
(5801)
(5734)
(5463)
(5291)
(5220)
学科
(44560)
经济(44509)
管理(22702)
(20645)
方法(19378)
中国(17684)
数学(17506)
数学方法(17271)
(15138)
企业(15138)
(12078)
(11460)
贸易(11454)
(11237)
(11119)
(9226)
(8786)
(7441)
银行(7420)
(7248)
(7207)
金融(7207)
业经(7173)
农业(7044)
关系(6842)
(6516)
环境(6455)
(6429)
地方(6282)
(6281)
机构
大学(153169)
学院(146930)
(67596)
经济(66492)
研究(65233)
中国(51596)
管理(49045)
理学(41460)
理学院(40798)
管理学(39914)
科学(39654)
管理学院(39637)
(35660)
(34915)
研究所(31963)
(29678)
中心(28158)
(26773)
北京(23715)
(23609)
财经(23516)
经济学(22644)
(21821)
(21396)
师范(21185)
农业(21154)
业大(20857)
(20640)
科学院(20506)
经济学院(20284)
基金
项目(97369)
科学(76917)
基金(74316)
(67837)
国家(67395)
研究(67010)
科学基金(55361)
社会(44073)
社会科(41715)
社会科学(41708)
基金项目(38076)
自然(36134)
自然科(35327)
自然科学(35319)
自然科学基金(34709)
(31879)
资助(31623)
(30271)
教育(30073)
编号(24205)
(23401)
重点(23331)
中国(22662)
(20937)
成果(20802)
国家社会(20082)
教育部(19515)
科研(19140)
(18789)
大学(18364)
期刊
(73554)
经济(73554)
研究(50946)
中国(34151)
学报(28083)
科学(26980)
(23713)
(21702)
大学(20927)
学学(19531)
管理(18909)
农业(16586)
教育(15016)
(14027)
金融(14027)
经济研究(13291)
财经(12483)
(11874)
国际(11484)
世界(11048)
(11019)
技术(10674)
(10582)
问题(9844)
资源(9337)
业经(7877)
统计(7598)
(7354)
技术经济(7005)
图书(6963)
共检索到239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秋志   黄培依   陈笛   朱丹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基础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估计模型,用人口普查及人口调查数据,对2000~2008年中国城镇、乡村及城镇分市和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及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进行了分析评估,给出了这些指标的估计范围。其研究结果可揭示2000~2008年中国分城乡经济活动人口的变化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徐洋洋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翟振武 ,李小平,李建新,刘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   张国庭  
连续、完整的分年龄、分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关系的基础。然而在非普查年份,这类数据要么无法直接获取,要么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人口离散发展方程正反双向反馈拟合方法,重构出2000~2020年期间非普查年份的分年龄、分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核算模型计算出2000~2020年的人力资本存量。研究结果显示,重构的非普查年份总人口数据与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数据差距很小,重构的分年龄人口数据修正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存在的偏差;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从2000年的158.56亿人年攀升到2020年的264.79亿人年,年均增长率为2.60%;受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饶磊  许婷  郭熙  袁颉  叶英聪  李伟峰  孙凯  江叶枫  
在奉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调查资料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引入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对奉新县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奉新县全县49 891户农户的平均耕地规模为6.31块/户和0.66 hm~2/户,80%以上的农户为小规模经营。2)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性关系。3)耕地承包地块数在10块以上或者耕地承包面积在1 hm~2以上的农户,其耕地的分布指数都在地形位指数等级1的区域达到最大值,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加,主体地位迅速被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小的所取代。4)不同等级的农户耕地承包地块数和承包面积在不同的地形上有着不同的优势分布区间。这些都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饶磊  许婷  郭熙  袁颉  叶英聪  李伟峰  孙凯  江叶枫  
在奉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调查资料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引入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对奉新县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奉新县全县49 891户农户的平均耕地规模为6.31块/户和0.66 hm2/户,80%以上的农户为小规模经营。2)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性关系。3)耕地承包地块数在10块以上或者耕地承包面积在1 hm2以上的农户,其耕地的分布指数都在地形位指数等级1的区域达到最大值,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加,主体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泽旻,潘红  
一、基本理论与方法 灰色系统建模的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起抽象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型,对于原始序列X(t),t=0,1,2,……,N;最常用的预测模型是GM(1,1)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 ,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 ,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 ,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 ,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世界科学界公认,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人口急速增长。总和生育率(平均妇女生育数)从6.0降到1.8左右,已经15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从2880万(1965-1970)降至1600万(200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宏纲  戚伟  刘振  赵美风  
人才内部存在着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的学历梯度,关注不同学历人才分布影响机理的差异性,对于制定因类而异的人才政策和优化城市体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中国2005、2010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从地级尺度上揭示了2005—2015年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差异,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解释了不同学历人才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中国不同学历人才的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均主要集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本科及大专学历人才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北部等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也具有一定的集聚优势,人才集聚的不均衡度随着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增。人才集聚的不均衡程度均随时间而有所缓解,但缓解程度随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减。(2)人才动态集聚呈现出初期人才比重越高、期间人才比重增幅越大的马太效应,人才动态集聚的马太效应强度随学历提升而逐渐增强。(3)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集聚均主要为经济主导型,薪资待遇是不同学历人才集聚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薪资水平差距的缩小是不同学历人才分布不均衡态势缓解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快速增长,中学教育、医疗条件和交通出行等社会舒适性也会促进不同学历人才的集聚,海拔高度及绿化休憩等环境舒适性整体上并未显著推动中国人才的集聚。(4)经济及社会舒适性因素对人才集聚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随学历提升而依次增加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进欣  
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在苏北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了甲苯气体通量。为确定高等植物对通量的贡献,进行了高等植物地上部分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梯度上,在生长季(4—10月)盐沼整体上表现为甲苯的净汇,消耗率变化范围为2.50~17.45μmol/(m2.d),其中,互花米草带消耗率最高。在非生长季(11月至次年3月)表层冻结的植被带表现为甲苯的弱源,通量变化范围为5.15~10.76μmol/(m2.d)。光滩全年均表现为排放甲苯。由于盐沼消耗率大于排放率,生长季长于非生长季,所以海岸带盐沼全年表现为消耗甲苯。高等植物地上部分是甲苯的重要汇,但是消耗机制还不清楚。盐沼甲苯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