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1)
2023(2472)
2022(2259)
2021(2389)
2020(1752)
2019(4530)
2018(4060)
2017(6901)
2016(3742)
2015(4335)
2014(4188)
2013(4200)
2012(4185)
2011(3940)
2010(3774)
2009(3479)
2008(3454)
2007(2615)
2006(2298)
2005(2085)
作者
(10822)
(9321)
(8915)
(8854)
(5727)
(4541)
(4102)
(3718)
(3585)
(3322)
(3226)
(3201)
(2898)
(2841)
(2793)
(2789)
(2750)
(2664)
(2593)
(2527)
(2260)
(2183)
(2172)
(2140)
(2129)
(2093)
(1931)
(1913)
(1820)
(1782)
学科
(20223)
经济(20218)
地方(8003)
(7297)
管理(6932)
(6151)
方法(5666)
数学(5404)
数学方法(5385)
农业(5164)
中国(5146)
土地(3887)
(3737)
地方经济(3609)
资源(3454)
业经(3226)
环境(3044)
地产(3029)
(3029)
房地(3029)
房地产(3029)
(2747)
(2647)
企业(2647)
(2621)
贸易(2619)
(2510)
城市(2508)
城市经济(2290)
(2282)
机构
学院(47988)
大学(47556)
研究(22150)
(21739)
经济(21218)
管理(17999)
中国(16988)
理学(15224)
理学院(14943)
管理学(14706)
管理学院(14624)
科学(14211)
(12720)
(11474)
中心(10949)
研究所(10548)
(10237)
农业(9874)
业大(9356)
(9099)
(8653)
(8574)
师范(8539)
(8367)
(7898)
科学院(7317)
师范大学(7161)
(6658)
农业大学(6498)
资源(6330)
基金
项目(35007)
科学(28108)
基金(25220)
研究(24930)
(22330)
国家(22131)
科学基金(19013)
(16937)
社会(16203)
社会科(15323)
社会科学(15318)
基金项目(14365)
自然(12659)
(12426)
自然科(12302)
自然科学(12299)
自然科学基金(12057)
教育(10608)
编号(9798)
资助(9057)
(8664)
重点(8475)
(7478)
课题(7331)
成果(7164)
计划(7078)
发展(6993)
(6927)
(6891)
(6764)
期刊
(26584)
经济(26584)
研究(15716)
中国(14624)
(11370)
科学(8668)
学报(8284)
农业(8103)
资源(6137)
(6034)
大学(5953)
学学(5494)
管理(5170)
(4884)
教育(4799)
(4640)
金融(4640)
业经(4282)
技术(3906)
经济研究(3741)
问题(3173)
(3144)
国际(3081)
地理(2853)
世界(2771)
(2671)
理论(2507)
(2505)
财经(2495)
技术经济(2346)
共检索到83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赫彬  王文娟  商令杰  
为探索实时监测耕地产能和估算耕地粮食产量的可靠手段,对山东省省级尺度的耕地产能进行估算,并分析其耕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产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状况,采用MODIS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非遥感数据驱动VPM模型模拟出山东省耕地NPP,通过耕地NPP与耕地作物单产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耕地NPP到耕地产能的转换,并评价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产能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NPP均值和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黄淮平原南阳盆地两熟区耕地生产力均值在4个农业区划中最高,菏泽、聊城、德州和济宁市的耕地NPP均值在17个地级市中属较高水平。2)利用VPM模型计算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总体产能,结果表明总产能呈上升趋势,耕地产能>14 000kg/hm2的耕地明显增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项铭涛  吴文斌  胡琼  陈迪  陆苗  余强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全峰  黄宇  杜国明  瞿诗进  李玉清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采用NPP换算耕地单产的方法,探究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及其县域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耕地单产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了0.79 t/hm~2;低单产县、中单产县、高单产县数量减少,较高单产县数量增加,耕地单产内部差异基本不变。2)东北黑土区不同县域耕地单产在空间上非均衡状态明显。其中低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南部,中单产县集聚于黑土区西部,较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北、东北与南部,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东南部。全域单产变化幅度沿“肇东—虎林”连线递减分布。3)结合区域单产与地形起伏度分异可知,东北黑土区单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较大,且起伏度高值区与县域单产高值区具有一致性。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县域单产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岩  
在总结山东省耕地资源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山东耕地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探讨了山东耕地的承载力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承载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成龙  任建兰  程钰  
运用SE-DEA和EVIEWS6.0模型对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到以下结论:12000—2012年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具有波动性;2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逐渐由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演变为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但淄博、枣庄和德州等市的环境规制效率仍然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力度、工业化水平、产业类型以及利用外资水平等是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与环境规制效率显著正相关;而环境保护力度和工业化水平与环境规制效率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制定差别化区域环境政策等是提高山东省环境规制效率的主要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玉泽  任建兰  刘凯  程钰  
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DPSR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空间格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仅威海、青岛和东营三市生态安全处于第IV等级,其他地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内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浮   刘俊娜   郭维红   马静   杨斌   朱新华  
厘清中国耕地转入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科学评估耕地转入的生态成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成效和优化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等至关重要。研究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重心迁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近20年国耕地转入时空分异特征与重心变化,探索不同地区耕地转入来源差异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20年中国耕地转入面积为2 125.2万hm2,总体上呈“东北—西北高、南部少”的空间格局,其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耕地转入最重要区域;(2)近20年国耕地转入主要来源是林地和草地,占耕地转入总面积的73.5%。但不同时段耕地转入来源呈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特征;(3)中国耕地转入受自然条件(气温、坡度)、社会经济(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路网密度)和区域政策(林业增加值、建设用地增加量)的综合影响,但不同区域关键影响因子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有效管控耕地转入类型、优化耕地保护政策和制度创新等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树峰  程钰  任建兰  
以山东省工业能耗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MDI模型和高能耗产业识别模型,将工业能耗总量增长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识别1991—2011年的能耗密集型产业,比较能耗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并分析能耗强度空间演变格局,得出以下结论:①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为山东省能耗密集型产业。②规模效应是推动能耗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效应对减缓能源消耗量的增加起到了决定作用,结构效应对降低能耗增加量的作用在加强,短期内能耗总量还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在放缓。③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能耗强度明显小于西部地区,其中烟台、青岛和威海市一直处于低能耗水平,莱芜、日照、枣庄、聊城和淄博市长期处于高能耗水平。研究对于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英  张绍江  陈志刚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3)耕地利用集约度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两者存在着不协调现象。研究结论: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应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和各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以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研究方法:能值分析、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1993-2014年,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劳动集约度不断下降;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增长特征,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化肥、农药和农膜集约度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全省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梓渝  王士君  
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的关系矩阵,完整刻画出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人口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省际循环流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主要研究结论:(1)2015年2月13日(腊月廿五)至17日(腊月廿九)和2月25日(正月初七)至3月1日(正月十一)是春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两阶段人口净流入(流出)的峰值时段,两阶段各市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正负对应的规律性特征;(2)人口省际流动的近域特征、空间依赖关系并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主导了高强度人口流动,并形成3个扇形辐射区域;(3)识别出全国94个人口流入城市和242个流出城市。在空间上,人口集聚的沿海绵延带与人口流失的中部塌陷带共同构成流入、流出城市的双纵平行格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梓渝  王士君  
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的关系矩阵,完整刻画出2015年春运期间全国人口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省际循环流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主要研究结论:(1)2015年2月13日(腊月廿五)至17日(腊月廿九)和2月25日(正月初七)至3月1日(正月十一)是春节前返乡流和节后返工流两阶段人口净流入(流出)的峰值时段,两阶段各市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正负对应的规律性特征;(2)人口省际流动的近域特征、空间依赖关系并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主导了高强度人口流动,并形成3个扇形辐射区域;(3)识别出全国94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文信  林楚璇  曾晨  程伟亚  郭龙  
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布局,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抓手。论文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评价2005—2018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基于Tobit模型,从“经济—社会—政策—空间”4个维度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邻海、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基本稳定,内陆地区稳步上升;效率均值由高到低大体依次是邻海、中部、内陆。(2)经济发展水平、人地关系、政策管控、区位条件是正向促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因素,财政支持、城镇化水平则会抑制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部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控制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化活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艳秋  单宝艳  于新伟  张智璇  
本文基于山东省2003—2018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热点分析和时空模式挖掘等方法研究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格局及发展演变规律,并采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主要结论:(1)山东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在全省同行业和本市全行业中的地位及专业化水平发展档次保持不变的概率最高;(2)发展水平为中或低的城市,其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后发优势,区域差异呈减小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2个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呈强者愈强趋势;(3)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冷点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地区,其他区域历年来冷热点均不显著;(4)山东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负向溢出效应显著,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负向溢出效应不显著,批发和零售业具有较弱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行业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较弱,对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