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9)
- 2023(2819)
- 2022(2566)
- 2021(2651)
- 2020(1895)
- 2019(4913)
- 2018(4466)
- 2017(6996)
- 2016(3999)
- 2015(4595)
- 2014(4467)
- 2013(4570)
- 2012(4543)
- 2011(4263)
- 2010(4079)
- 2009(3813)
- 2008(3747)
- 2007(2804)
- 2006(2516)
- 2005(2448)
- 学科
- 济(18056)
- 经济(18044)
- 中国(7822)
- 地方(7733)
- 管理(6256)
- 业(5894)
- 农(5887)
- 方法(5446)
- 数学(5085)
- 数学方法(5033)
- 学(4784)
- 人口(4724)
- 农业(4158)
- 地方经济(3387)
- 业经(2999)
- 环境(2935)
- 企(2890)
- 企业(2890)
- 贸(2768)
- 贸易(2766)
- 财(2696)
- 制(2637)
- 城市(2621)
- 易(2585)
- 发(2578)
- 融(2479)
- 金融(2479)
- 问题(2380)
- 和(2239)
- 土地(2224)
- 机构
- 大学(53199)
- 学院(51955)
- 研究(26309)
- 济(21271)
- 经济(20843)
- 中国(19964)
- 管理(17289)
- 科学(16781)
- 理学(14480)
- 理学院(14119)
- 所(13923)
- 管理学(13694)
- 管理学院(13589)
- 京(13446)
- 研究所(12734)
- 中心(12533)
- 农(10653)
- 范(10138)
- 师范(10086)
- 州(9800)
- 院(9574)
- 财(8884)
- 北京(8864)
- 师范大学(8602)
- 江(8437)
- 农业(8245)
- 业大(8112)
- 科学院(8112)
- 省(7712)
- 研究院(7212)
- 基金
- 项目(37876)
- 科学(30184)
- 基金(28068)
- 研究(25523)
- 家(25449)
- 国家(25245)
- 科学基金(21363)
- 社会(16507)
- 社会科(15526)
- 社会科学(15521)
- 基金项目(15460)
- 自然(14756)
- 自然科(14400)
- 自然科学(14397)
- 自然科学基金(14140)
- 省(13692)
- 划(12967)
- 教育(11092)
- 资助(10748)
- 编号(9434)
- 重点(9215)
- 发(8775)
- 部(8083)
- 计划(7572)
- 课题(7504)
- 成果(7422)
- 科研(7363)
- 创(7180)
- 国家社会(6898)
- 创新(6896)
共检索到9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源数据基于ArcGIS、RS采用圈层分析及空间统计方法获取2000—2010年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格局的空间特征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核心—边缘"的递减特征及"圈层—分异"的结构特征;2人口分布格局的动态特征表现"峰值下降—中心偏移"的满溢特征、"内城渗漏—外延增长"的交互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分布格局同建设用地增长作空间叠置,并从增量耦合、空间对应、要素关联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人口要素同土地城镇化在不同空间层面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杭州市人口分布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人口分布格局 时空演变 城镇化 杭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丽华 王欢欢 张结存 岳文泽
以杭州市为例,基于Landsat的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专题信息,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各地类重心的转移,分析1995—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各类土地在数量上呈现四增一减一平的趋势,空间上朝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各类用地之间相互流转的过程较为复杂,变化最剧烈的是城市绿地,转移量最大的是耕地。3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增速逐渐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4各类用地重心均有偏移,建设用地和湿地的重心偏移距离最大,林地偏移距离最小。51995—2000年,杭州土地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出现向钱塘江以东区域扩张的态势;2000—2005年是土地城市化进程最快、旧城改造力度最大、耕地锐减的时期;2005—2010年则表现出城市规模扩张与内涵挖潜的双重特征。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演化 TM影像 杭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慧
基于分县数据,在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和人口稳定度对近30年来河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口密度分布呈"西北山地丘陵区密度低—东南平原区密度高"的模式,且呈现出人口密度"高密度—高密度"相邻和"低密度—低密度"相邻的分布模式;随着地区发展差异的显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近30年来河北省各县域人口数量由普遍增加趋于人口增减频繁,人口集散进一步强化,集散程度明显提高,且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减少或人口疏散地区多围绕人口显著增加或人口强集聚地区呈环状分布。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地域格局 人口集散 河北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春山,罗彦,朱红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 2 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得出 :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 1 0年变缓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 ,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 ,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 ;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 ,均衡化 ,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 ,同时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并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关键词:
广州 人口分布 人口增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德华 吕飞 陆建城 孙婷
制度是城镇空间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创新企业所依托的物质载体作为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显著。文章以杭州市为例,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构建“制度—空间”逻辑框架,试图总结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过程,并揭示其内在制度逻辑。研究发现:(1)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经历了“老城集聚—郊区迁移—散点分布—城区回迁”4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制度嬗变并非线性,而是始终处于“试错—调整”交替的过程;(2)制度逻辑主要包括地方分权制度的催生、空间规划制度的引导、创新政策制度的支撑和存量更新制度的驱动4个方面。最后,从强化制度作用、创新制度供给和完善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文章旨在丰富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的制度内涵,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伟武 杨舒喆 刘泠君
为了有效发挥杭州市蓝绿空间的热缓减潜力,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辅助处理杭州市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各类用地的时空变化,代入GTWR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杭州市蓝绿空间与热环境的时空驱动机制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城镇扩张与热岛效应加剧存在高度时空耦合性,“热岛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杭州市蓝绿空间格局已趋于稳定,应将蓝色空间作为当前高效提升热缓减效益的重点。杭州市各市辖区(县市)热缓减效益值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论可为杭州市制定科学合理的蓝绿空间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江 胡晓鸣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分布 杭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峰 刘朝晖 韩笑 陈锦清
以杭州市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空间相关性计算等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城市设施分布特征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两个角度建构其与创意产业空间分布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模型,探索影响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城市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意产业在城市空间中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意人群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偏好,而空间的活力来源于各项要素的异质性集聚和多样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分布 城市环境特征 杭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胜生 陈丹阳 张涛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武汉市始终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神农架、恩施、十堰、宜昌始终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县级尺度上,人口两极分化明显;省域尺度上,人口密度高值区长期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以东,并不断向东迁移;(2)湖北省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是奠定湖北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对湖北人口分布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区域发展战略对湖北人口分布的变迁起着重...
关键词:
人口分布 多空间尺度 分布变化 湖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爽爽 周婧 许琪琪 林李月 邓颖慧
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地理格局转型背景下,中国城、镇和乡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发紧密,带来更加多元的人口分布格局。但目前仍鲜有研究同时涉及城、镇和乡三类地域空间分析人口分布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演变规律及机制。因此,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论文探索了2010—2020年江苏省城、镇和乡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并揭示了城—镇—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10—2020年,江苏省仍保持着“南密北疏”的梯度格局,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城、镇和乡三类地域类型空间的变化已部分跳出这一格局。(2)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在三类地域空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该比重在城区普遍增长,在镇的增幅明显地区主要集中在苏中和苏北,而在乡村有所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3)对城—镇—乡人口构成的综合探查发现,尽管常住人口在城—镇—乡共同增长的趋势不明显,但超过半数县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呈现城—镇—乡共同增长特征;苏中和苏北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指数的增幅甚至超过苏南。(4)政府公共投入和地区工业发展显著正向影响城—镇—乡流动人口综合吸引力,该影响在发达地区和工业基础优势区有更强效应,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仅在苏南有正向作用。基于人口在城—镇—乡三类地域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城—镇—乡 人口分布 增减分化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媛 许学强 薛德升
首先分析1990—2000年间广州大都市范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发现区际绝对差异减少、相对差异增加,人口相对面积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减弱;空间分布从第一、二圈层向第三圈层外推。然后在主要圈层的街道层面划分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为五种地域类型强减少区、强增加区、减少区、增加区和变化不大区。10年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一方面跟分区/市产业、就业、投资等经济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有密切关系。而经济和社会因素背后是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壁垒、住房供给和社会福利的二元性等更深层的体制和政策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信 李王鸣
在统计杭州市区2000—2009年10年间实施的土地开发项目(居住类、工业类、商业类)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乡镇为最小单元,选取合适自变量,建立人口回归模型,利用二阶段最小平方法探寻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杭州市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大量开发促使市区常住人口大量增长,且居住用地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依据人口与土地开发相关特征指标,借用SPSS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街道单元进行分类,从街道层面探讨土地开发给人口空间变化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土地开发促使杭州主城区外沿和副城地区形成人口快速增长圈;居住类用地开发促使主城区中心部分街道人口回升;工业类用地开发刺激东部组团人口增长;主城区外围土地开发将在未来进一步促进人口增长和蔓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张纯 吴淑萍 高萌 梁环
中国已成为老龄化国家,且有加速趋势。北京的老龄化程度和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三种空间单元分析了北京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区呈圈层式集中分布,在郊区呈点状分布;高老龄化率地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和生态涵养区西部和北部山区,其他地方较低;高老龄化率地区出现了空间扩散趋势;老年人口的居住隔离程度较低,且有所上升。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直接原因是本地老年人口的增长和迁移;老龄化率的空间分布变动的直接原因是非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政策、社会保障和老年福利政策、市场等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人口 老龄化率 空间分布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娜 易成栋 高菠阳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变动 北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明 吴次芳 沈孝强 吕添贵
采用杭州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估算杭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对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杭州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0年增加了34.60亿元,变化率为6.09%;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少的趋势,到2020年将下降到5 558.06元。杭州要打造生态幸福之城,就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