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7)
- 2023(6871)
- 2022(6063)
- 2021(5569)
- 2020(5046)
- 2019(11732)
- 2018(11561)
- 2017(22631)
- 2016(12755)
- 2015(14373)
- 2014(14690)
- 2013(14817)
- 2012(14028)
- 2011(12711)
- 2010(12807)
- 2009(11841)
- 2008(12110)
- 2007(11177)
- 2006(9321)
- 2005(8419)
- 学科
- 济(52651)
- 经济(52600)
- 业(34118)
- 管理(32948)
- 方法(27781)
- 企(26633)
- 企业(26633)
- 数学(24926)
- 数学方法(24687)
- 农(14642)
- 财(14243)
- 学(14202)
- 中国(12350)
- 贸(10247)
- 贸易(10247)
- 制(10024)
- 易(9941)
- 业经(9705)
- 农业(9671)
- 地方(9627)
- 务(9240)
- 财务(9220)
- 财务管理(9195)
- 企业财务(8734)
- 银(8303)
- 和(8268)
- 银行(8259)
- 融(7905)
- 金融(7902)
- 行(7810)
- 机构
- 大学(190933)
- 学院(189067)
- 济(75224)
- 经济(73544)
- 管理(68818)
- 研究(66644)
- 理学(59449)
- 理学院(58700)
- 管理学(57520)
- 管理学院(57166)
- 中国(48854)
- 科学(44802)
- 农(41522)
- 京(40663)
- 所(36299)
- 财(34435)
- 业大(33721)
- 研究所(33371)
- 农业(33139)
- 中心(30613)
- 江(28701)
- 财经(27828)
- 北京(25492)
- 经(25270)
- 范(24545)
- 师范(24228)
- 经济学(23559)
- 院(23351)
- 州(22878)
- 农业大学(21581)
- 基金
- 项目(127689)
- 科学(98416)
- 基金(92155)
- 研究(87046)
- 家(82811)
- 国家(82182)
- 科学基金(68107)
- 社会(53531)
- 社会科(50692)
- 社会科学(50674)
- 省(50037)
- 基金项目(49063)
- 自然(46376)
- 自然科(45260)
- 自然科学(45241)
- 自然科学基金(44445)
- 划(42897)
- 教育(40378)
- 资助(38622)
- 编号(34385)
- 重点(29577)
- 部(28410)
- 成果(28207)
- 发(27177)
- 创(25856)
- 计划(25613)
- 科研(25458)
- 创新(24296)
- 课题(23980)
- 性(23530)
共检索到270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家仕 卜朝阳 吕维莉 何荆洲 苏建睦 黄昌艳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对20份兰科植物材料总共扩增出616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2.7条带,其多态性为100%。兰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树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32和0.38处,20份兰科植物品种资源被细分为4类,即Ⅰ、Ⅱ、Ⅲ、Ⅳ类,分别属于石斛属、兜兰属、毛兰属和兰属。根据聚类的树状图分析20份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兰属与毛兰属,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属与兜兰属,亲缘关系最远是兰属与石斛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永清 付燕 杨芩 罗楠 邓群仙 严娟 曾建国 阮光伦
采用ISSR技术对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共产生4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2条,占89.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23,表明枇杷属植物中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特异性条带33个,但并未发现春季开花或秋冬开花的特异标记,所用ISSR标记分析枇杷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所得聚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不能作为枇杷属植物的分类依据。相似系数0.722可将41份枇杷属植物分为野生类群和栽培类群,而栽培品种却不能按单一性状进行聚类。对枇杷属植物的分类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枇杷属 ISSR 分类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叶迎 陈丽飞 刘树英 刘昕 曹岩 刘洪章
【目的】分析长白山地区不同花色杓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区8个花色11个杓兰属植物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Popgen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基因位点比例为91.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8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250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69 7,样品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 5~0.969 7。【结论】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国文 彭晓瑜 郑燕玲 张金杏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永瓣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ISSR引物对全分布区10个天然居群的190个单株进行扩增,得出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9.2%。Shannon多样性指数(Ho)为0.045~0.101,居群水平上平均值(Hpop)为0.083,物种水平上(Hsp)为0.183,表明遗传多样性均较低。用POPGENE计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672,即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占居群总遗传变异的56.72%,显示永瓣藤居群间分化较强烈。地史变迁和植被破坏引起的居群片断化、小居群致使基因流受阻以及永瓣藤自交的繁殖方式都加剧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还表明永瓣藤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密...
关键词:
永瓣藤 克隆植物 遗传多样性 ISS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和明 蔡文杰 吕复兵 肖文芳 李佐 朱根发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最重要的观赏花卉,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提高育种水平,本研究主要对兰科植物遗传图谱与重要性状的QTL定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2007年报道出兰科石斛属第一张遗传图谱以来,累计发表了13张兰科植物遗传连锁图谱。2)从图谱类型来看,5张为品种间图谱,8张为种间图谱;从图谱用途来分,7张可以用于QTL定位,3张可用于精细定位或基因克隆,另3张为基础参考图谱。3)从已构建的兰科植物遗传图谱看,总图距越来越高且平均图距越来越小,为图谱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作图群体较小始终是个问题。4)虽然在蝴蝶兰叶片、花色,石斛兰萼片大小及石斛茎及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上进行了QTL定位,但在花朵大小、花朵数、花香、花型、花斑和植株抗性等方面均未涉及。因此,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能够为兰花的生物学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兰科植物 遗传图谱 QTL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哀建国 朱向涛 俞琳
本文对采自3省市的5个居群67个样本开展ISSR分子标记分析,通过用8个l SSR引物对长序榆DNA进行扩增,所得条带经POPGEN 3.2分析,结果显示:长序榆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且主要遗传分化源于居群内部。其中古田山居群(G)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松阳何山头居群(H)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浙江省内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比浙江省外高。5个长序榆居群间各位点平均Ht为0.4221,居群内平均Hs为0.3262,居群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271,说明其居群间遗传变异程度达22.71%;各居群间平均基因流(Nm)为0.7015,表明长序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有限。
关键词:
长序榆 居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侯燕红 郭海霞 段新慧 周凯 韩博 何承刚 姜华
野豌豆属(Vicia)植物是重要的绿肥作物,对其进行种质鉴定并阐明遗传多样性,可为野豌豆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9份野豌豆属植物资源的种子表型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将两者结合对其进行种质鉴定并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种子表型性状中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88%,种子长、种子厚和种脐长/种子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均为1.68;ITS序列分析发现,野豌豆属植物rDNA的5.8S区比较保守,ITS1区和ITS2区的变异位点分别为72和37个,ITS1区变异率为29.6%高于ITS2区的17.5%,ITS单倍型多样性为0.972,核苷酸多样性为0.032 4,K2P遗传距离为0.004 4~0.561 6,种子表观聚类图和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将种子表观与ITS序列特征分析相结合可作为野豌豆属植物材料鉴别区分的依据,9份野豌豆属植物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孟良 孙雪梅 王丽慧 李莉
【目的】探明国内外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远近及遗传多样性。【方法】以40份国外菊芋资源与3个国内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14条引物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分析他们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多态位点比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采用NTSYS 2.10软件计算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类群的形态学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采用14条引物对43份菊芋资源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03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99个,多态性比率为98.0%。采用...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孟良 孙雪梅 王丽慧 李莉
【目的】探明国内外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远近及遗传多样性。【方法】以40份国外菊芋资源与3个国内栽培品种为材料,选用14条引物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分析他们的遗传多样性,利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多态位点比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采用NTSYS 2.10软件计算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不同类群的形态学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采用14条引物对43份菊芋资源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03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99个,多态性比率为98.0%。采用POP...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祖良 丁丽霞 赵明水 程晓渊 沈乾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现仅在天目山残存5株野生植株,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研究该物种繁殖与复壮的有效途径,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这5株天目铁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统计18个扩增较为稳定的引物在5个DNA样品中扩增的电泳带总数与多态带的数目。结果显示:共扩增出176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00~2 800 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88条,占50%,表现出了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个体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4号和5号植株间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133 5,1号和3号植株间亲缘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华杰 徐燃 万定荣 陈雁
采用RAPD技术对景天科景天属(Sedum)的凹叶景天、江南景天、宽叶景天、佛甲草和垂盆草等6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并初步分析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CTAB法提取各药用植物总DNA,以45条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筛选出10条随机引物很好地区分了11个试样,扩增出2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3个(83.2%)。用Popgen32计算出各种间的Nei’s(1978)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矩阵,采用UPGMA绘出了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RAPD法能有效地鉴别景天属6种药用植物,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多样性,其结果还为同属待定种鉴定提供了DNA分子水平依据。
关键词:
景天属 RAPD 指纹图谱 亲缘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永红 牛西午 李素清 孙毅
应用RAPD技术,对我国不同产地的锦鸡儿属植物3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片段,其中74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84.1%。30份材料聚类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Ⅰ.中间锦鸡儿材料区,Ⅱ.小叶锦鸡儿材料区,Ⅲ.柠条锦鸡儿材料区和Ⅳ.秦晋锦鸡儿材料区,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种间差异不大,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与秦晋锦鸡儿的亲缘关系较远,同时反映出品种间关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锦鸡儿属 RAPD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梦琳 余嘉莉 马良 陈淑芳 兰思仁 王晟源
【目的】明晰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旨在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次深入福建省各市县进行野外调查,结合网络进行资料查阅及收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相关信息,如分布物种、分布地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统计,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共计86属231种(含变种)。以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羊耳蒜属Liparis、舌唇兰属Platanthera、斑叶兰属Goodyera、虾脊兰属Calanthe为主要属,这5个属所含种数共计70个,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30.30%;其属的多样性丰富但属内种较为贫乏,属内含种数≤5个的属共有77个,所含种数合计134个。生活型以地生为主,共131种,附生兰85种,腐生兰15种,地生兰、附生兰、腐生兰分别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56.71%、36.80%、6.49%。【结论】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域分布不均,分布最为丰富的市县为武夷山市(82种),其次为闽侯县(71种);部分兰科植物只在一个市县有分布信息记录。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以热带为主要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也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兰科植物名录 地理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钰莹 范希峰 侯新村 朱毅 赵春桥 武菊英
利用ISSR和荧光SSR技术对22种芒荻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SSR引物各12对,其中ISSR引物共扩增出21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6.86%,Neis指数为0.301 8,平均Shannon指数为0.462 8;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67.68%,Neis指数为0.111 5,平均Shannon指数为0.193 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芒荻类植物资源中除五节芒外,相同地域内的芒、荻和南荻在遗传学上难以区分;芒荻类植物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域分布有一定相关性。Mantel检验显示,2种分子标记在22份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雪花 刘牛 赖多 肖维强 匡石滋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方法]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9条核心引物,用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收集的华南地区28份余甘子品种分子标记,利用UPGMA聚类分析余甘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核心引物UBC809和UBC886组合构建余甘子DNA指纹图谱。[结果]9条ISSR核心引物对28份余甘子样品扩增共得到6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7条,多态率为97.23%。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余甘子样品聚为4类,其中大果油甘和甜油甘5号遗传分化较大,各单独聚为一类,珍珠油甘、甜油甘2号和甜油甘4号聚为一类,其余23个品种聚为一类。利用核心引物UBC809和UBC886组合,成功构建了余甘子DNA指纹图谱,供试28份余甘子品种(系)每个都有一套唯一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成功构建了28份余甘子种质的指纹图谱,可用于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同时可用于余甘子杂交新品种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