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8)
- 2023(13651)
- 2022(11735)
- 2021(11010)
- 2020(9425)
- 2019(22032)
- 2018(21523)
- 2017(40195)
- 2016(22394)
- 2015(25696)
- 2014(25819)
- 2013(25581)
- 2012(24004)
- 2011(21592)
- 2010(21867)
- 2009(20767)
- 2008(21270)
- 2007(19193)
- 2006(16932)
- 2005(15320)
- 学科
- 济(98749)
- 经济(98544)
- 业(89487)
- 企(80007)
- 企业(80007)
- 管理(76517)
- 方法(43828)
- 数学(34518)
- 数学方法(34211)
- 农(32447)
- 财(30945)
- 业经(30549)
- 中国(26397)
- 农业(22701)
- 务(22246)
- 财务(22223)
- 财务管理(22187)
- 企业财务(20991)
- 技术(19402)
- 制(19120)
- 地方(19089)
- 和(18665)
- 理论(18647)
- 学(18134)
- 贸(17450)
- 贸易(17445)
- 易(16849)
- 策(16413)
- 划(16043)
- 体(14363)
- 机构
- 大学(329213)
- 学院(327815)
- 济(134414)
- 经济(131587)
- 管理(127604)
- 研究(110582)
- 理学(109283)
- 理学院(107983)
- 管理学(106191)
- 管理学院(105556)
- 中国(84882)
- 京(70634)
- 科学(67497)
- 财(63353)
- 农(58628)
- 所(56645)
- 江(52069)
- 研究所(51090)
- 中心(50477)
- 财经(49942)
- 业大(48397)
- 农业(46129)
- 经(45139)
- 北京(44583)
- 范(44573)
- 师范(44207)
- 州(40935)
- 经济学(40034)
- 院(39258)
- 财经大学(36503)
- 基金
- 项目(209589)
- 科学(166005)
- 研究(155676)
- 基金(151393)
- 家(130776)
- 国家(129520)
- 科学基金(111568)
- 社会(99192)
- 社会科(92994)
- 社会科学(92961)
- 省(83363)
- 基金项目(80805)
- 教育(72007)
- 自然(71572)
- 自然科(69908)
- 自然科学(69883)
- 划(69621)
- 自然科学基金(68723)
- 编号(63739)
- 资助(60695)
- 成果(52715)
- 重点(47130)
- 部(46828)
- 创(46230)
- 发(45344)
- 课题(43943)
- 业(42955)
- 创新(42427)
- 大学(40627)
- 科研(40087)
- 期刊
- 济(156436)
- 经济(156436)
- 研究(100866)
- 中国(70285)
- 农(54587)
- 财(54145)
- 学报(50046)
- 管理(49647)
- 科学(47972)
- 教育(40862)
- 大学(38755)
- 农业(37239)
- 学学(35168)
- 技术(29718)
- 融(28036)
- 金融(28036)
- 业经(26671)
- 财经(25544)
- 经济研究(23596)
- 业(22434)
- 经(22104)
- 问题(20615)
- 技术经济(18820)
- 贸(17152)
- 版(16620)
- 世界(16452)
- 图书(16358)
- 科技(16106)
- 现代(15983)
- 财会(15856)
共检索到507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20世纪90年代校办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与衰退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政府与校企的复杂关系。大学再生产的需要给予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合法性,政府、大学与校企之间的“声望等级制”是校企得以迅速扩展的关键因素,而校企的混合体制有利于校企有效地利用这种声望等级制。但这种混合体制和大学组织的特点,导致大学难以有效管理校企和确保大学的利益,最终使校、企的互动关系在90年代后期陷入僵局,从而导致校企在大学中的再次边缘化及大学与校企的分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红萍 方锦波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三线建设时期西北工业布局的主要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三线建设自身的局限性,三线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从"六五"时期(1981—1985年)开始,随着三线建设步入调整改造阶段,天水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按"关、停、并、转、迁"的原则和方针,对选址不当、布局过于分散、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进行全面调整改造。与此同时,三线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天水 调整改造 三线企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筱红
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点 ,接着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区域环境因素的定量分析 ,得出 :河南省各县 (市 )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 2 0 0 0年区域环境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 ;在各因素中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消费水平、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乡镇企业发展贡献显著。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区域发展环境 河南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
关键词:
企业 科学管理 近代上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媛媛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本文论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两大成果:即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对每种理论观点的前沿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评述。
关键词:
战略管理 竞争 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夏庆杰 宋丽娜 John Knight Simon Appleton
本文试图用2000年中国6省13市5300个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来分析和总结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国有企业大幅裁员政策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考察未下岗城镇职工、下岗城镇职工和进城农民工等三个群体的工资形成过程之后,我们用Probit模型和半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下岗的决定因素以及城镇职工失业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对进城农民工的传统歧视和偏见已经大为减少,但是城镇下岗职工却不得不参与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到数据调查结束时,绝大部分下岗职工依然处于失业状态;少数已经再就业的职工工资也很低,他们的生产特征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至少就短期而言,下岗职工还得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和...
关键词:
中国 劳动力市场 下岗 再就业 工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琦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重心在于“两权分离”中的“经营权”一侧,其核心是处理股东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市场供需力量逆转,使得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缺陷愈加凸显,亏损愈益严重,客观上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契机。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都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围绕“产权明晰”做文章,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京伦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不仅对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中国经济学界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莉
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大学民主和自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研究相应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且呈繁荣、多元之势。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研究立场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
大学 政府 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倩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障碍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种族主义阴影的困扰;企业集团本身存在的诸如科技含量低、接班人危机及旧式经营观念的影响等缺陷。华人企业集团面对困境和挑战,实施了其发展模式的新旧转型,资本运作方式进一步改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形成;科技渗透面不断扩大。另外,政治系统改革加快推进带动了所在国对华人企业集团发展认同感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有利于发展环境的形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19世纪70年代是外商在华保险企业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些保险公司由著名的洋行主持或代理,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紧密关联。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和投保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在组织上,一些保险公司由3年、5年的临时组织转化重组为永久组织,数量最为庞大的则是代理行。保险业务覆盖了水险、火险、意外险、人寿险等各个险种,并以再保险方式分解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分配有向投保人倾斜的趋势,保险费率和分配规则趋于全行业的大致平衡。由于保险公司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保本线之下的出价不能持久,同时,基本的客户群是由投资人锁定的,所以,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且还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但当时的外商保险企业大体上还能获利。
关键词:
19世纪70年代 在华外商 保险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琼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创办并拥有校办科技企业的产权是一种制度创新。但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证校办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大学完全拥有校办企业产权的安排需要改革。在产权制度变革过程中,高校在企业中的利益应得到尊重。企业不仅要继续做好高校技术成果孵化器的工作,还应当注意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高校校办企业 企业产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伯强
本文根据作者对福建省 1 0个县 1 980年至 1 990年乡镇企业发展和农业增长情况实 地调查 ,集中讨论自 1 978年农村经济改革以来至 1 990年乡镇企业迅速扩张对农业增长 的影响。文章将农村经济分为两个子部门 :乡镇企业和农业部门 ,并假设这两个部门的边 际要素生产力不同 ,然后基于Feder的两要素增长模型形成了一个分析框架 ,同时运用生 产函数研究对这一分析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这一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 978年至 1 990年 中国乡镇企业的扩张通过正的外在性影响支持了农业增长 ,但“要素贡献”并不明显。相 反 ,存在着一种不利于农业部门的“负激励效应”(nega...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业增长 两个子部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建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为民
第五次并购浪潮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中国的并购正孕育着一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场大规模的并购将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将给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反思第五次并购浪潮将给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并购重组的中国经济某些重要启示。
关键词:
第五次国际并购 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丕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