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8)
2023(11642)
2022(9884)
2021(9437)
2020(7897)
2019(18542)
2018(17902)
2017(33929)
2016(18505)
2015(21230)
2014(21062)
2013(21456)
2012(20427)
2011(18725)
2010(18763)
2009(17822)
2008(17900)
2007(16135)
2006(14124)
2005(12921)
作者
(53864)
(45971)
(45398)
(43417)
(28731)
(22124)
(20761)
(17984)
(17295)
(16031)
(15750)
(15420)
(14665)
(14384)
(14360)
(14153)
(13677)
(13321)
(13176)
(12998)
(11453)
(11373)
(11244)
(10571)
(10418)
(10398)
(10079)
(10023)
(9320)
(9223)
学科
(90034)
经济(89962)
(51112)
(47565)
管理(41954)
方法(35779)
数学(32586)
数学方法(32377)
农业(31267)
(28844)
企业(28844)
中国(26573)
地方(20259)
业经(19913)
(18785)
贸易(18779)
(18351)
(17648)
(17038)
(16346)
(13509)
银行(13486)
(13419)
(13382)
金融(13379)
(13047)
环境(12129)
(11964)
(11106)
(11067)
机构
学院(273222)
大学(272773)
(125995)
经济(123743)
研究(102831)
管理(101216)
理学(86931)
理学院(85872)
管理学(84651)
管理学院(84125)
中国(80427)
(63587)
科学(60666)
(58005)
(53134)
(52832)
农业(49066)
研究所(48311)
中心(47173)
业大(44109)
财经(41917)
(40673)
经济学(39689)
(38354)
(36965)
北京(36956)
师范(36677)
经济学院(35987)
(35319)
科学院(32717)
基金
项目(179197)
科学(141332)
研究(132995)
基金(131515)
(114937)
国家(113955)
科学基金(95963)
社会(87019)
社会科(82164)
社会科学(82141)
基金项目(69327)
(68049)
教育(58923)
自然(58746)
(57852)
自然科(57301)
自然科学(57283)
自然科学基金(56288)
编号(53925)
资助(53269)
成果(44005)
(41700)
(41290)
重点(40810)
国家社会(37318)
课题(36621)
(36603)
(35665)
教育部(35150)
中国(34939)
期刊
(143956)
经济(143956)
研究(84097)
(65811)
中国(56953)
农业(44709)
学报(43928)
科学(41482)
(38362)
大学(33498)
学学(31519)
管理(31448)
(29745)
金融(29745)
业经(26985)
教育(25129)
经济研究(22445)
(22270)
技术(21689)
财经(20748)
问题(20571)
(18003)
世界(17941)
(17175)
国际(15431)
(14987)
农村(14735)
(14735)
资源(14602)
农业经济(14357)
共检索到42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宏伟  
农民流动是现代化过程凸现的普遍的社会现象 ,国内外学者曾给予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对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农民的跨区域流动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明明  
由于受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低下的收入水平制约,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要远大于生产性支出;在生活性消费中,食物、衣着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支出占据绝大的比重。当时农户的消费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状态,是一种温饱型的、低层次的消费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玉茹  李进霞  
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而消费问题则一度被忽视,尤其是关于近代农民的消费分析,成果不多。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着重于农民生活消费的分析,同时涉及消费的来源、消费的营养结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不同耕种权的农民的消费差异等问题,力求揭示这一时期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全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康  韦玉春  
基于GIS方法对1990年以来江苏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首先,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江苏省几何、人口、经济(GDP)、外资(FDI)等主要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然后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均衡性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的经济、外资重心相较人口重心有显著的空间偏离,1990年以来的人口重心呈东南向西北,复向西南,再折回西北的倒U型空间位移趋势,经济重心则一直向南偏东方向位移,而外资重心大致以2003年为拐点,之前大体向南位移,之后逐渐向北偏东位移;(2)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均衡性总体在加剧,相对发展速率呈现出南北不均衡,县域和市区不均衡,且苏南、苏中、苏北内部不均衡性各有特点;(3)本世纪发展速率加快的县市主要在苏南和苏中空间范围的四个边角带上,呈"口"字型格局,苏北为相对发展速率下降县市的主要分布区;(4)苏南初步形成了东部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高度发达趋同区和西部的快速发展趋同区,苏北形成了盐城为代表的县域快速成长趋同区和以连云港为代表的县域缓慢发展趋同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蓓  刘琪  
进入21世纪老龄化在我国呈现出加深与加速推进的态势,与此同时,老龄化区域差异也日益凸显,集中体现在省际间差距和城乡差距两个方面。省际差异在全国呈阶梯状分布,尽管区际间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所减小,但总体省际间差异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间差异(李秀丽,2008)。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乡三级老年人口抚养比分别为15.03%、16.89%和22.75%,远高于第五次人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诗琪   冯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跨越地理边界的人口迁移变得空前频繁,全球性的迁移模式和新的迁移特征使移民话题重新获得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地方作为纯粹、稳定、内生的文化想象逐渐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社会思潮提升了“身份认同”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基于地方的认同也被理解为是多样的、动态的且不断重构的。立足于流动性视角下地方理论的新发展,对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移民地方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为跨文化移民、城乡移民和生活方式型移民三大话题,并基于全球化和城镇化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尝试为中国移民地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飞龙  
20世纪60年代前期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三个部分。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看,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家庭副业却是发展最快的。本文通过对北京档案馆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矛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证明了家庭副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娟  任国柱  鲁奇  张军岩  
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外来流动人口迁入的原因、特点、构成和变化特征。认为:(1)2000年和1990年相比,市外迁入的人口比例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经商为动因的人口迁移增多;(2)城乡建设和第三产业在提供流动人口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动人口是重庆市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相对低端行业的主体;(3)外来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仍较集中,以四川省为主,但人口迁移不再仅仅决定于地缘联系和迁移距离, 经济差异与互补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4)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与其原来的行业有较大差异,并且市内和市外迁入的流动人口的行业结构差别也很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海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当代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跨国并购的空前发展已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当代跨国并购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说,既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丕荣  
1995年引进波尔山羊(原产南非),在江苏、陕西、四川等地推广。1998年山东从新西兰引进波尔山羊150多只,在菏泽、滨州地区推广。波尔山羊体格大,发育良好,体躯早熟,易育肥,产羔率达193%~225%,泌乳力强,每天可产奶2.5kg。1986年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肉牛良种,已在河南、北京、山东等地繁育推广,用来杂交改良中国黄牛,杂交种生长发育快,肌肉丰满,屠宰和净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国栋  
20世纪 90年代全国图书馆新馆数量成倍增加 ,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特点有 :设计思想先进 ,格局、结构新 ;加强了公众场所和多功能用房设计 ;新技术大量应用 ,现代化程度高 ;儿童和残疾读者阅读条件得到特别关注 ;安全、照明、温度控制等条件改善 ;外观多姿多彩 ,美观、大方 ,等等。表 1。参考文献 8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何樟勇  
本文借助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和拉姆齐 卡斯 库普曼斯模型 ,讨论了宏观经济中最优消费和储蓄的确定机制 ,并得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效率的黄金定律以及修正黄金定律标准。同时 ,借助代际交叠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自由竞争经济出现动态无效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利用黄金定律规则对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进行了考察 ,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初起中国经济运行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状态 ,进而我们深入分析了造成中国经济出现动态无效的原因。根据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的事实 ,并结合原因探索 ,我们最后提出了摆脱动态无效困境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