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7)
- 2023(2626)
- 2022(2400)
- 2021(2535)
- 2020(2050)
- 2019(5022)
- 2018(4795)
- 2017(7631)
- 2016(4562)
- 2015(5435)
- 2014(5382)
- 2013(5361)
- 2012(5308)
- 2011(4947)
- 2010(5115)
- 2009(5007)
- 2008(4908)
- 2007(4163)
- 2006(3937)
- 2005(3943)
- 学科
- 济(17191)
- 经济(17163)
- 业(11004)
- 管理(10561)
- 中国(7956)
- 农(7339)
- 企(7274)
- 企业(7274)
- 制(5172)
- 农业(5167)
- 财(5112)
- 学(4941)
- 方法(4910)
- 地方(4896)
- 数学(4095)
- 数学方法(4007)
- 教育(3908)
- 银(3849)
- 银行(3838)
- 行(3709)
- 贸(3539)
- 贸易(3533)
- 业经(3500)
- 融(3438)
- 金融(3436)
- 易(3391)
- 体(3136)
- 和(2997)
- 度(2963)
- 制度(2960)
- 机构
- 大学(62927)
- 学院(59544)
- 研究(26498)
- 济(24904)
- 经济(24271)
- 中国(21659)
- 管理(20476)
- 理学(16372)
- 理学院(16113)
- 管理学(15833)
- 管理学院(15698)
- 科学(14513)
- 京(14332)
- 所(13773)
- 财(13452)
- 中心(12980)
- 研究所(12151)
- 农(11133)
- 江(11083)
- 范(10398)
- 师范(10309)
- 北京(9614)
- 财经(9368)
- 院(9160)
- 州(8839)
- 省(8660)
- 师范大学(8508)
- 农业(8499)
- 经(8466)
- 教育(8045)
- 基金
- 项目(34946)
- 科学(27160)
- 研究(26919)
- 基金(25270)
- 家(22067)
- 国家(21817)
- 科学基金(17836)
- 社会(16932)
- 社会科(15864)
- 社会科学(15863)
- 教育(12711)
- 基金项目(12631)
- 省(12067)
- 编号(11337)
- 划(11310)
- 成果(11205)
- 自然(10631)
- 自然科(10367)
- 自然科学(10366)
- 资助(10314)
- 自然科学基金(10173)
- 重点(8202)
- 部(8146)
- 课题(8144)
- 发(7485)
- 性(7423)
- 国家社会(7112)
- 教育部(7081)
- 项目编号(6826)
- 年(6817)
共检索到11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勇 周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发展和巩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疆地方政府的请求下,国家将内地的一些工厂迁移到新疆。这些迁新工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且有些工厂在内地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但它们搬迁到工业落后的新疆后,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内地工厂 迁移 新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沈志华
2 0世纪 50年代 ,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 ,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 ,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 ,考察了苏联 2 0世纪 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 2 0世纪 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 66亿多旧卢布 ,其中用于军事的约 62 8亿旧卢布 ,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 3 2 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中苏关系 苏联援华贷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忠强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调整工业布局和考虑国防安全的战略指导下,在内地省市的积极争取的基础上,同时也是为了克服暂时的困难局面,上海实行了工厂内迁计划。上海工厂内迁以私营企业为主,早期搬迁管理较为松散,后随着上海困难局面的克服,工厂内迁则主要是配合国家关于沿海紧缩和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搬迁管理也逐渐规范化。上海工厂内迁无论是对上海经济还是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上海工厂 内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陈春华
从完成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高潮前夕,在农村阶级结构出现中农化趋势过程中,中国农村仍有一部分土地改革前的贫农没有上升到中农的经济水平,还有少数其他阶层的农民经济下降,只有贫农的水平,笔者将他们称之为新时期的贫农,简称新贫农。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新贫农进行历史的考察,具体地分析他们的经济状况,经济上升慢甚至下降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对新贫农的扶助政策及其成效。并总结当年通过农业集体化途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天农村反贫、扶贫,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历史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李俊
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不少学生留学欧美,其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经济理论及欧美、东南亚经济问题,其中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学方面成就巨大。不少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学博士回到国内,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经济学再次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在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及西方经济学名著的迻译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婷
受欧美,尤其是美国数学教育倡导融合主义主张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我国编写的初中混合数学教科书数形结合,各科知识前后衔接关联自然。但由于编写过程中打乱了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对数学的"整体性"考虑不够,勉强把几种知识混合为一体,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再加之师资水平有限,编写队伍不够成熟,以及当时毕业会考的影响等原因,混合数学教科书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次实验对当时及后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混合数学 教科书 编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珺
20世纪50—60年代既是新中国财政学初建时期,也见证了苏联财政学传统移入和退出的过程。就其理论和实践来源看,苏联财政学是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特殊年代政治实践和计划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混合物。虽然它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但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在苏联财政学移植中国之时,其中一些负面特征也参与了新中国财政学的重建,并对其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长久的羁绊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财政学"去苏联化"的目标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方面源于塑造苏联财政学的思维模式仍然在当时的中国财政学界起着支配作用;另一方面在那些影响财政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当时的中苏两国极为雷同。吸取20世纪50年代中国移植苏联财政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下中国合理借鉴域外学术资源、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中国地域辽阔 ,地区间差异悬殊 ,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变化 ,十分复杂 ,由于受传统和不同因素的影响 ,从全国范围看 ,地权的集中与分散 ,往往同时并存或交替出现。但 2 0世纪 3 0年代 ,集中却是地权分配的一般形态。其基本趋势和特征是 ,自耕农加速破产和无地化 ,中小地主没落 ,大地主膨胀 ,地权恶性集中。本文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基础上所作的 2 0世纪 3 0年代地权阶级分配数量估计显示 :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 ,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 ,占全国人口 1 1 8%的地主富农垄断了 61 7%的土地 ,而占人口 66%的贫雇农只有 1 7 2 %的土地 ,仅相当应得土地的 1 4...
关键词:
土地阶级分配 地权分散 恶性集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蓉
从历史学的角度探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工业变迁所呈现的五个显著特点:"跳跃"式发展工业的模式、以内迁企业为中坚的"嵌入式"工业发展、优先速成的重工化结构、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发展、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格局。回顾这些特点,有助于认识工业经济对甘肃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坚定甘肃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
重工化 政府主导 “嵌入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关键词:
北方农村 钱票 乡村币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田青
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收藏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大调查"留下的一批照片资料,文章介绍了这批照片的基本情况和价值,探讨该照片数据库的研制意义及研制过程中涉及检索系统的重要环节,介绍该数据库建设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调查照片 照片数据库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海壮 栾维新
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海港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产出,可大体划归为港城关系、港口地域演化、港城一体规划和港城空间结构等研究主题,尽管前人曾对某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过评述性的工作,但仍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海港城市研究综述。本文搜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研究主旨对其进行归类,而后按时间顺序对各个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再现其研究脉络,找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全球对海港城市的关注度在增强,但国内缺乏连贯性;关注重点从港城演化转向港城关系,但国内港城关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方法从定性转向定量,但仍缺少跨学科的综合手段;空间分析一直是海港城市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尺度与指标需要完善;海港城市过程及现状研究较多,缺少对未来新建港城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海港城市 港城关系 港口开发与地域演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矗
随着近代经济的转型和新式金融业的兴起,以钱庄为主的传统钱业日益衰微。20世纪40年代初,面对财政部的严苛监管,各地钱庄陆续重新登记入册,并在地方游资的带动下逐步增加资本、扩大经营范围,以寻求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银行竞争的压力下,钱庄试图以"银行化"自救,将组织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战后钱业的颠踬奋起,主要取决于各庄股东对于"银行化"复兴之路的清晰认知,以及通过搭建紧密的关系联络网而形成"地方钱商业同业组织"的利益保护体系。然而,钱庄为其根深蒂固的不良经营习惯与制度缺陷所羁绊,终无法改变传统钱业衰落颓败的必然结果。在战时偏安一隅的浙江省永嘉县,其辖属33家钱庄的增资与改组过程恰反映了地方钱庄在衰落绝境中的上述资本扩张与制度调适,为近代钱业衰落与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钱庄衰落 金融管制 增资改组 永嘉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璐阳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工业和交通领域试办托拉斯制,这是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短暂尝试,也是建国后第一次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工业。尽管试行时间不足五年,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间,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自1965年起先后组建了烟草、医药、橡胶和纺织机械等4家全国性的托拉斯公司以及轻工业机械、标准紧固件和丝绸等3家地方性的工业托拉斯。受"文革"影响,从1966年底到1967年,上海试办工作托拉斯的工作逐渐停止。通过对相关档案资料的梳理分析可见,在试办工业托拉斯的两年时间内,这七家上海工业托拉斯对原有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托拉斯制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果。同时,也确实存在许多比较严...
关键词:
托拉斯 工业管理体制 全国性地方性 上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束永睿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