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2)
- 2023(2945)
- 2022(2670)
- 2021(2709)
- 2020(2100)
- 2019(4954)
- 2018(4484)
- 2017(7205)
- 2016(4267)
- 2015(4953)
- 2014(5017)
- 2013(4993)
- 2012(5039)
- 2011(4603)
- 2010(4677)
- 2009(4672)
- 2008(4817)
- 2007(4148)
- 2006(3632)
- 2005(3655)
- 学科
- 济(16942)
- 经济(16922)
- 业(10857)
- 企(10520)
- 企业(10520)
- 管理(10131)
- 中国(7142)
- 方法(6241)
- 理论(5899)
- 学(5791)
- 教育(5574)
- 业经(4705)
- 财(4444)
- 制(4400)
- 农(4381)
- 和(4369)
- 文化(3764)
- 体(3523)
- 数学(3509)
- 数学方法(3424)
- 地方(3397)
- 贸(3157)
- 贸易(3154)
- 融(3096)
- 金融(3092)
- 易(3045)
- 市场(2945)
- 体制(2873)
- 策(2862)
- 农业(2821)
- 机构
- 大学(67633)
- 学院(64072)
- 研究(25046)
- 济(23447)
- 经济(22901)
- 管理(20020)
- 中国(18892)
- 理学(16164)
- 理学院(15826)
- 管理学(15531)
- 管理学院(15364)
- 京(14970)
- 科学(14448)
- 范(13326)
- 财(13267)
- 师范(13265)
- 所(13123)
- 研究所(11609)
- 师范大学(10895)
- 中心(10827)
- 江(10393)
- 北京(9909)
- 财经(9865)
- 教育(9110)
- 经(8922)
- 州(8681)
- 农(8221)
- 院(8081)
- 财经大学(7169)
- 系(7152)
共检索到117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华玉
蒙古族是我国一大传统游牧民族,他们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由此诞生出独特的蒙古族文学艺术。蒙古族文学历史发展悠久,其发展特点和艺术风格与该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艺术背景息息相关,大部分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其中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独立时代文学的鲜明特点。笔者在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9XZW033)过程中,通过阅读《蒙古族文学与文化论稿》一书对蒙古族文学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围绕20世纪50-70年代的蒙古族文学特点展开进一步剖析,为全面推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做出有效贡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明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随后的"改革文学",其对形成苦难的昨日威权与极左路线进行的鞭挞和倒戈都是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新时期小说 文学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燕
比亚兹莱的作品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热销"现象,可就外在需求和内在重合两方面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比亚兹莱作品所处的世纪末时代背景与五四有着某种精神的契合点,即寻求解放,挣脱束缚;其次,绘画和文学本就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共通性,比亚兹莱的插画大多数更是"命题之作",与文学相互补充,相互成全。文章以创造社为个案,试图对前两个论点进行解释与补充。
关键词:
五四文学 比亚兹莱 莎乐美 创造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孟泽
与国内单质化的“美国学派”学术史叙事不同,20世纪40—70年代美国比较文学的真正特征是多元化,而弗里德里希、韦勒克和雷马克三者存在分歧的观念与实践就是这种多元化的体现。弗里德里希作为教堂山会议的组织者和美国比较文学的推手,其务实建设的观念与实践体现了“法国学派的美国化”。韦勒克作为教堂山会议的参与者和学术史记忆的核心,体现了美国学界反对传统比较文学的面相,以及将文学视作整体来研究的理想主义信念。雷马克作为学术史记忆的创造者,因其存在问题的比较文学定义而被误认为是美国学派的代言人,但在此之外,雷马克还有更多值得重视的观念与实践,也使他成为这一时期多元化特征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国河
本文就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农村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农村宗族与农村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宗族的现代性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农村宗族研究要想进一步深入并取得突破,必须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跳出单一的社会结构观思维,正视农村宗族的行动主体———农民的存在,而不是割裂宗族与农民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宗族 农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如平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有关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 50年代美国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的状况。认为这一时期的美国教育管理思想是美国社会生活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主要特征是“效率”和“民主”。
关键词:
美国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思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忠强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调整工业布局和考虑国防安全的战略指导下,在内地省市的积极争取的基础上,同时也是为了克服暂时的困难局面,上海实行了工厂内迁计划。上海工厂内迁以私营企业为主,早期搬迁管理较为松散,后随着上海困难局面的克服,工厂内迁则主要是配合国家关于沿海紧缩和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搬迁管理也逐渐规范化。上海工厂内迁无论是对上海经济还是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上海工厂 内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连辉
通过专业化组织施用农药,有利于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保证用药安全,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政府将建立稳定的基层专业化施药组织作为保证施药安全与效率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农业集体化生产理应更有利于推进施药专业化,但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很多生产队的施药组织却长期不稳定。农村基本核算单位的频繁变动、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方式、运动式防治方式、重产出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偏低的施药工分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施药组织的稳定性。其中,重产出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偏低的施药工分应是关键原因。本研究表明,将技术性和危险性纳入分析后,劳动项目报酬设定或预设的合理性,会影响到生产队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其生态环境表现。从农药污染防治角度来看,建立在评工记分基础上的收入分配和生产管理制度,总体上具有非环境友好特征。群众性施药组织的稳定性何以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到增强,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生产队 农药 专业化防治 工分 政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婷
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70年代中期,上海"老工业基地"战略定位形成的条件、过程,及其产生的效能、影响的梳理、考察,探讨这一战略定位在制定、贯彻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以期从一个侧面,考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历史成因,并对今天上海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全国一盘棋 计划经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珊
偏重技术讲求实际的香港商业精神致使香港本土文学读者异常稀少,文学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而这也成就了香港纯文学作家自由创作的温床。写作回报的微薄,筛留了如钟晓阳之辈的文学天才;读者的匮乏与出版的困难,给予了西西等作家不必适应市场而独立试验小说艺术的机会;商业大潮的裹挟而下,更是意外地栽培出李碧华这株在鱼龙混杂、藏污纳垢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姝,既创造性地重写新闻稿,同时也激活了古典文学传统。钟晓阳、西西与李碧华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展示了香港文学作为小众文学所凸显出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
香港文学 小众文学 文学实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蒙古族刑事习惯法中很多传统的刑事习惯如私立救济、刑事和解、生态刑事惯习、"长老"参与刑事调解机制等至今仍然在蒙古族聚居地方调解和化解有关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说明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存在符合蒙古族特定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蒙古族刑事习惯法在当下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新型的犯罪类型,部分内容与国家制订的刑法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在遵照并执行国家刑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处理好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特日乐
仪式是特定人群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形式,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而实用目的而举行。透过作为表象的仪式,有助于阐释特定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历史悠久,驱魔治病,整个仪式充满了指号意蕴。借助于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从象似、标指、象征三个维度分析仪式文本,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隐喻性叙事中的文化动力跃然纸上。
关键词:
安代 仪式 皮尔士 指号学 指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巩国丽 刘纪远 邵全琴
土壤风蚀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风蚀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本区成为华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为此锡林郭勒盟全区均划入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了更好地阐明锡林郭勒盟的土壤风力侵蚀过程,指导区域的荒漠化防治,,基于气象、遥感数据,利用RWEQ模型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的土壤风蚀时空格局,揭示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锡林郭勒盟多年平均土壤风蚀量为3.39亿t。土壤风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主要集中在植被较好,风蚀力较低,降雨量较高,雪被覆盖地表时间较长的东、中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侵蚀强度为中度以上的侵蚀区集中在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和正蓝旗的浑善达克沙地;9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的土壤风蚀强度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主要与风场强度的减弱,植被盖度等的变化有关。土壤风蚀多发生于风蚀力较大的春季,风蚀强度较大区域的春季植被盖度与风蚀量呈显著负相关(r>0.7,p<0.01),且近20年植被盖度提升有效降低了该区域的土壤风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关键词:
蒙古族 青少年 心理适应 发展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