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2)
- 2023(9580)
- 2022(7972)
- 2021(8075)
- 2020(6303)
- 2019(14704)
- 2018(14890)
- 2017(25135)
- 2016(14880)
- 2015(17129)
- 2014(17304)
- 2013(15832)
- 2012(14592)
- 2011(13080)
- 2010(13386)
- 2009(12033)
- 2008(11823)
- 2007(10607)
- 2006(9506)
- 2005(8608)
- 学科
- 济(41884)
- 经济(41815)
- 管理(32447)
- 业(25688)
- 企(20519)
- 企业(20519)
- 中国(17670)
- 农(15737)
- 教学(13744)
- 教育(13300)
- 制(13129)
- 地方(12506)
- 理论(12452)
- 财(11782)
- 业经(11751)
- 学(10795)
- 方法(10609)
- 农业(10248)
- 体(9459)
- 银(8914)
- 银行(8892)
- 融(8770)
- 金融(8763)
- 学法(8557)
- 教学法(8557)
- 行(8523)
- 和(8442)
- 数学(8106)
- 数学方法(7849)
- 体制(7321)
- 机构
- 学院(180114)
- 大学(179670)
- 研究(66032)
- 济(59029)
- 经济(57010)
- 管理(55811)
- 中国(51802)
- 理学(44758)
- 理学院(44027)
- 管理学(42926)
- 管理学院(42564)
- 京(41048)
- 科学(40905)
- 所(33617)
- 范(33147)
- 财(33033)
- 师范(32842)
- 江(32540)
- 中心(31257)
- 研究所(29836)
- 农(29110)
- 北京(26806)
- 州(26615)
- 师范大学(25921)
- 技术(25906)
- 教育(24740)
- 院(24577)
- 业大(24307)
- 财经(23085)
- 职业(22845)
- 基金
- 项目(109305)
- 研究(90975)
- 科学(82326)
- 基金(69184)
- 家(58871)
- 国家(58136)
- 社会(50352)
- 科学基金(47861)
- 社会科(46890)
- 社会科学(46878)
- 省(46877)
- 教育(46189)
- 编号(42492)
- 划(38809)
- 成果(38771)
- 基金项目(36102)
- 课题(32612)
- 年(28876)
- 自然(27703)
- 自然科(26873)
- 自然科学(26867)
- 资助(26575)
- 自然科学基金(26320)
- 重点(25547)
- 项目编号(25101)
- 发(24626)
- 性(24369)
- 创(23067)
- 规划(22809)
- 部(22674)
共检索到31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北师大历史教学小组的设立,初衷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校历史教师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进行重新阐释,以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1950年,侯外庐先生借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所设政治互助学习小组的经验,在历史系设立教学小组,既是新时期改造高校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举措,也符合当时国家改造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需要。各教学小组采取师生座谈会、集体备课与听课、小组例会、辅导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光明日报》以此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连续报道后,教育部将其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高校也先后设立类似的教学组织。概而言之,北师大历史系各教学小组的设立与运行,客观上推动了国内高校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阐释历史、建立新的话语体系的进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俊明
"批判地继承"是新中国处理文化、教育和历史问题的指导原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编写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教材设计中的研究者立场、对中国教育的基本评价、研究目的等方面都体现出"批判地继承"的思想困扰,教材文本以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为基本内容,通过"唯物(先进)与唯心(落后)"的阶级分析话语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叙述模式来具体落实"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对此原则的把握、二元对立的思维、研究者心态等是导致该教材以批判取代继承的原因。
关键词:
批判地继承 历史逻辑 中国古代教育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占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苏联模式中最突出的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突破一些框框和教条,提出一些颇具新意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和设想。遗憾的是共产党人没有继续深入探索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包括它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筑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即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条件)的观点及中国生产力落后基本国情的实质,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准确。使探索缺乏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 反思 启迪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万军 薛志清
由于高校大学生易受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不良现象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故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很大挑战。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应厘清其核心是理论学习和个人修养相结合,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内置化。要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实施、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管理模式等举措,贯彻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取得实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直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愈来愈多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依赖理论课加以解决。总结建国后高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聂志红
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发展的三大"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国经济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俏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与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与行相一致。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有利于纠正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更好地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的有机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论》一书,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要义,提出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准与方向。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评析,从中获取相关启示,提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途径,从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永军
自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经济前景进行了分析。目前大致有三种判断:即V型、U型和L型走势。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采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历史数据分析,并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论是美国经济呈U型走势的可能性很小,也不大可能呈现L型走势。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复苏 路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科
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而言,"扩散"是一个比"传播"更加精确的概念。罗杰斯的扩散理论认为,人际网络是新事物扩散的重要渠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人际传播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张网络发端于清末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在网络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在网络内部扩散。大革命后,人际网络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网络成员从思想者转变为宣传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呈现出网络化扩散,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使这一史学思想影响到不同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人际网络 扩散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伍新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世纪,21世纪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的世纪。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时代特征的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信息社会为时代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为土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革命精髓和把握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江丕权 李越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教学改革江丕权,李越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高等学校进行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或教育研究中,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实践-认识-实践”作为指导思想,指导教学改革和探索,这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彩利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改革就是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改革就是摒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改革就是多媒体教学等误区,让改革偏离了应有的改革意境。这直接影响大学教学的改革成效,大学教学改革的应然取向有动态性、系统性、人本性三大原则。完善讲授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践行路径。
关键词:
大学教学改革 应然取向 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晓群 齐爱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概论"课教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