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8)
2023(11358)
2022(9498)
2021(8777)
2020(7447)
2019(16853)
2018(16570)
2017(30884)
2016(16945)
2015(19094)
2014(18976)
2013(18857)
2012(17484)
2011(15570)
2010(15835)
2009(15368)
2008(15387)
2007(13878)
2006(12578)
2005(12000)
作者
(46789)
(39372)
(39128)
(37237)
(25325)
(18788)
(17856)
(15018)
(14958)
(14264)
(13515)
(13376)
(12893)
(12724)
(12277)
(11858)
(11488)
(11457)
(11371)
(11323)
(9904)
(9507)
(9444)
(9208)
(8969)
(8935)
(8752)
(8653)
(7789)
(7720)
学科
(80522)
(73128)
企业(73128)
(72189)
经济(72058)
管理(68874)
(28481)
(27851)
业经(27650)
方法(25821)
(21241)
(20323)
财务(20298)
财务管理(20267)
农业(19900)
企业财务(19159)
中国(18922)
数学(17930)
数学方法(17751)
技术(16615)
地方(15583)
(15573)
(14390)
(14271)
(14236)
理论(13686)
体制(13388)
(11718)
银行(11709)
(11612)
机构
学院(240565)
大学(236936)
(101590)
经济(99437)
管理(96471)
理学(81208)
理学院(80352)
管理学(79466)
管理学院(78962)
研究(78412)
中国(65843)
(53281)
(50646)
科学(43481)
(40853)
财经(39998)
(39867)
(38306)
中心(37892)
(36021)
研究所(33491)
业大(32113)
北京(31774)
(31721)
农业(30686)
(29995)
师范(29769)
经济学(29542)
财经大学(29003)
(28311)
基金
项目(149170)
科学(119559)
研究(115126)
基金(108961)
(92175)
国家(91212)
科学基金(80613)
社会(74696)
社会科(70533)
社会科学(70519)
(59280)
基金项目(57837)
教育(51699)
自然(50240)
自然科(49031)
自然科学(49020)
自然科学基金(48206)
(48127)
编号(47106)
资助(42818)
成果(38752)
(34359)
(34078)
(33822)
(33355)
重点(32870)
课题(32381)
(32262)
创新(30978)
国家社会(30595)
期刊
(128244)
经济(128244)
研究(79009)
中国(55833)
(47355)
管理(41676)
(39243)
科学(31314)
学报(30253)
(27206)
金融(27206)
农业(26289)
教育(25778)
大学(24608)
业经(22771)
技术(22764)
学学(22671)
财经(20567)
经济研究(18403)
(17760)
问题(16393)
(15851)
财会(14074)
技术经济(13518)
(13163)
现代(13085)
会计(12837)
世界(12788)
国际(11657)
图书(11554)
共检索到39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矗  
随着近代经济的转型和新式金融业的兴起,以钱庄为主的传统钱业日益衰微。20世纪40年代初,面对财政部的严苛监管,各地钱庄陆续重新登记入册,并在地方游资的带动下逐步增加资本、扩大经营范围,以寻求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银行竞争的压力下,钱庄试图以"银行化"自救,将组织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战后钱业的颠踬奋起,主要取决于各庄股东对于"银行化"复兴之路的清晰认知,以及通过搭建紧密的关系联络网而形成"地方钱商业同业组织"的利益保护体系。然而,钱庄为其根深蒂固的不良经营习惯与制度缺陷所羁绊,终无法改变传统钱业衰落颓败的必然结果。在战时偏安一隅的浙江省永嘉县,其辖属33家钱庄的增资与改组过程恰反映了地方钱庄在衰落绝境中的上述资本扩张与制度调适,为近代钱业衰落与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婷  
受欧美,尤其是美国数学教育倡导融合主义主张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我国编写的初中混合数学教科书数形结合,各科知识前后衔接关联自然。但由于编写过程中打乱了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对数学的"整体性"考虑不够,勉强把几种知识混合为一体,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再加之师资水平有限,编写队伍不够成熟,以及当时毕业会考的影响等原因,混合数学教科书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次实验对当时及后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沈志华  
2 0世纪 50年代 ,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 ,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 ,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 ,考察了苏联 2 0世纪 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 2 0世纪 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 66亿多旧卢布 ,其中用于军事的约 62 8亿旧卢布 ,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 3 2 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勇  周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发展和巩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疆地方政府的请求下,国家将内地的一些工厂迁移到新疆。这些迁新工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且有些工厂在内地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但它们搬迁到工业落后的新疆后,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中国地域辽阔 ,地区间差异悬殊 ,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变化 ,十分复杂 ,由于受传统和不同因素的影响 ,从全国范围看 ,地权的集中与分散 ,往往同时并存或交替出现。但 2 0世纪 3 0年代 ,集中却是地权分配的一般形态。其基本趋势和特征是 ,自耕农加速破产和无地化 ,中小地主没落 ,大地主膨胀 ,地权恶性集中。本文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基础上所作的 2 0世纪 3 0年代地权阶级分配数量估计显示 :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 ,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 ,占全国人口 1 1 8%的地主富农垄断了 61 7%的土地 ,而占人口 66%的贫雇农只有 1 7 2 %的土地 ,仅相当应得土地的 1 4...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征良  蒋立场  
20世纪30年代,日本水泥大量向中国市场倾销,对中国水泥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压力。面对日本水泥的倾销,中国水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通过呼吁政府提高关税、征收反倾销税、组织民族水泥企业同业联营、提高产品本身的竞争能力和开展国货运动等方式,有效地抵制了日本水泥在华倾销,实现了民族水泥业的发展与壮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洪友  
20世纪30年代,河南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维持了贫民生计,满足了社会部分需求,繁荣了地方经济。但它的无序发展与机制卷烟业、政府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在机制卷烟企业家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河南等省的手工卷烟业加强监管。在实际执行中,各方又发生复杂的利益博弈,导致政府的决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典当业是旧中国传统借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广大平民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经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从民国时期特别是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看出 ,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状况恶劣等因素的冲击 ,典当业已处于前所未有的衰落和危机之中 ,给普通百姓的金融借贷带来严重影响。为此 ,政府及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建议 ,颇值得深思。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陈春华  
从完成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高潮前夕,在农村阶级结构出现中农化趋势过程中,中国农村仍有一部分土地改革前的贫农没有上升到中农的经济水平,还有少数其他阶层的农民经济下降,只有贫农的水平,笔者将他们称之为新时期的贫农,简称新贫农。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对新贫农进行历史的考察,具体地分析他们的经济状况,经济上升慢甚至下降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国家对新贫农的扶助政策及其成效。并总结当年通过农业集体化途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天农村反贫、扶贫,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历史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李俊  
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不少学生留学欧美,其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经济理论及欧美、东南亚经济问题,其中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学方面成就巨大。不少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学博士回到国内,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经济学再次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在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及西方经济学名著的迻译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施克灿  李媛  
中国社会教育社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教育学术团体,它以"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为宗旨,将一群年龄相若、经历迥异的教育界精英凝聚在一起。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路径在于建立社会本位的大教育体系、提倡"政教合一"和致力于乡村建设的文化反哺,这一路径的选择,根植于中国"以农立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教育传统中潜在的政治倾向,体现了中国社会教育社以教育改造来达到社会改造的共同目标,在对社会教育的本土化的探索中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李曙光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慧梅  
域外观念下的社会教育在近代中国遭遇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排斥或认同,更是一个本土传统的筛选和再培育过程。以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为中心,梳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纠葛,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转型过程的复杂性,更说明了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制度的移植和生成绝非一蹴而就,而且需要一个与本土传统逐渐融合和沉淀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