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0)
2023(5264)
2022(4426)
2021(4320)
2020(3555)
2019(8449)
2018(7498)
2017(14192)
2016(7299)
2015(8289)
2014(8191)
2013(8031)
2012(7661)
2011(6948)
2010(7119)
2009(7351)
2008(6333)
2007(5450)
2006(5064)
2005(5058)
作者
(19130)
(15598)
(15205)
(14950)
(9831)
(7488)
(7304)
(6370)
(5853)
(5732)
(5425)
(5351)
(5058)
(5045)
(5039)
(4798)
(4636)
(4513)
(4381)
(4070)
(3978)
(3945)
(3679)
(3657)
(3589)
(3549)
(3368)
(3355)
(3166)
(3165)
学科
(32707)
银行(32562)
(31064)
(29144)
金融(29143)
(26486)
经济(26462)
管理(19099)
中国(18093)
(17904)
(17155)
(15005)
企业(15005)
(12021)
中国金融(11702)
业务(11321)
(11123)
制度(11120)
方法(9948)
银行制(9856)
数学(9090)
数学方法(9049)
地方(8391)
(7179)
(6738)
(6594)
财务(6577)
财务管理(6556)
体制(6475)
企业财务(6358)
机构
大学(92909)
学院(91031)
(43679)
经济(42735)
中国(41481)
研究(33838)
管理(33302)
(28425)
银行(27359)
理学(26849)
理学院(26560)
管理学(26342)
管理学院(26148)
(25785)
(25479)
(20311)
金融(19952)
中心(19707)
(19270)
财经(19079)
(17480)
人民(16844)
(16442)
科学(16170)
国人(15224)
经济学(15209)
中国人(15136)
中国人民(15009)
财经大学(14596)
研究所(14481)
基金
项目(54732)
科学(43026)
研究(42348)
基金(40856)
(34219)
国家(33917)
科学基金(29158)
社会(28501)
社会科(27252)
社会科学(27246)
基金项目(20832)
(19575)
教育(18455)
资助(17117)
(16908)
编号(16566)
自然(16482)
自然科(16116)
自然科学(16114)
自然科学基金(15841)
成果(14542)
(12792)
重点(12694)
国家社会(12541)
(12292)
(12163)
(12085)
(11962)
教育部(11600)
课题(11480)
期刊
(47168)
经济(47168)
(43682)
金融(43682)
研究(38472)
中国(23340)
(21407)
(13084)
管理(12223)
学报(11724)
科学(10956)
财经(10575)
大学(9526)
(8899)
学学(8842)
经济研究(8329)
理论(7727)
教育(7704)
国际(7223)
实践(7010)
(7010)
中国金融(6617)
技术(6203)
农业(6139)
农村(6132)
(6132)
(6039)
问题(5309)
业经(5299)
世界(5117)
共检索到17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李冬梅  
194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先后公布《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管理银行抵押放款办法》及《管理银行信用放款办法》等法规,连同战前颁布的《储蓄银行法》,构成战时国民政府管制银行业务的主要法规。本文以未刊档案为主,并运用已刊档案、期刊等材料,通过对战时重庆银行公会既遵行上述国民政府财政部金融法规,又对上述法规存款、信用放款与抵押放款比重、资金运用法规诸多具体条文、条款提出异议的梳理,揭示出重庆银行公会通过不断往复的商榷、交涉,督促政府当局调整、修改,这不仅使战时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且为稳定金融秩序,保障战时经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助于大后方的金融现代化建设,在有利于战时银行业经营安全及大后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20 世纪20 年代初,为维护银行信用及促进银行业务开展,上海银行公会成立汇兑经纪员公会并制订该会章程,使得汇兑经纪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则既可促进会员行外汇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上海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设立公共准备金制度,在安定市面、稳定物价及协助政府救济民众生活等方面发挥过一定作用。20年代银行公会的银行业务制度建设,不仅成为该会为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建设所做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有益于上海乃至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序化及上海华商银行业务的改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本文利用来自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中前10强的数据,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的演变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分析表明,全球银行产业的竞争格局从来就没有真正长时期稳定过。尽管都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银行主导,但不同时期美、欧、日银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琪琼  王璐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坚  赵杨  杨婧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10万留学生计划"起,就把招收外国留学生作为重要国策之一。此后,日本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2003年突破1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接收国之一。在新的国际化形势下,日本又提出"30万留学生计划",从国家的亚洲战略角度重新调整留学生政策,强调留学生政策要与教育政策、外交政策、产业政策相结合。这对日本发挥其地域领导作用,促进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颖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于控制通胀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美国政府实施了严格而繁杂的石油价格控制措施,但扭曲的价格无法抑制消费和刺激生产,价格管制始终处于两难的困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志军  
美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困难时期后,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性,是历史上盈利性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银行业的变革进入高潮再逐步稳定的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莉  梁松  刘捷  
本文主要研究总结了建国后1980—2009年期间世界银行对华援助战略及援助的特点及对华贷款数额、部门结构、地区、援助方式的变化,分析了世界银行贷款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贷款的一些弊端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继续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世行贷款、提高非政府部门利用贷款能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降低交易成本、积极探索新阶段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新方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清  
放松管制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使得金融创新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现了与过去不相同的特征。金融业竞争逐步加剧 ,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 ,创新不仅仅在产品方面 ,更表现为服务方式的创新。电子金融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金融机构 ,同时自身也历经了考验。新的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金融脱媒现象 ,并给监管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地保护金融业消费者的利益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娟  任国柱  鲁奇  张军岩  
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外来流动人口迁入的原因、特点、构成和变化特征。认为:(1)2000年和1990年相比,市外迁入的人口比例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经商为动因的人口迁移增多;(2)城乡建设和第三产业在提供流动人口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动人口是重庆市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相对低端行业的主体;(3)外来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仍较集中,以四川省为主,但人口迁移不再仅仅决定于地缘联系和迁移距离, 经济差异与互补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4)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与其原来的行业有较大差异,并且市内和市外迁入的流动人口的行业结构差别也很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永伟  
本文应用《全国银行年鉴》数据构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银行之间的连锁董事网络,考察了网络结构对银行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网络中处于更为关键的位置或同中央银行之间有更近的距离,都会让银行持有更高比例的债券、有更高的贷款—存款比,并有更高的利润率。在1935年,原有的"自由银行"体系被国民政府控制后,网络位置的关键性对银行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减弱了,而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距离的影响则增强了。这些发现为理解20世纪30年代上海银行的经营及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明明  
由于受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低下的收入水平制约,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要远大于生产性支出;在生活性消费中,食物、衣着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支出占据绝大的比重。当时农户的消费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状态,是一种温饱型的、低层次的消费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