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1)
- 2023(10916)
- 2022(8786)
- 2021(8353)
- 2020(6775)
- 2019(15397)
- 2018(15172)
- 2017(27655)
- 2016(15144)
- 2015(17761)
- 2014(17610)
- 2013(17734)
- 2012(17284)
- 2011(16214)
- 2010(16232)
- 2009(15393)
- 2008(15418)
- 2007(13611)
- 2006(12427)
- 2005(11710)
- 学科
- 济(88787)
- 经济(88706)
- 管理(37647)
- 业(32863)
- 方法(31527)
- 数学(27940)
- 数学方法(27663)
- 企(25024)
- 企业(25024)
- 中国(24561)
- 地方(19678)
- 农(18144)
- 学(17893)
- 贸(16442)
- 贸易(16432)
- 业经(16360)
- 易(15980)
- 财(14417)
- 制(13728)
- 地方经济(13350)
- 融(13026)
- 金融(13025)
- 银(12251)
- 银行(12215)
- 农业(12032)
- 行(11888)
- 环境(11234)
- 和(10610)
- 发(10467)
- 体(10413)
- 机构
- 大学(238313)
- 学院(232502)
- 济(112091)
- 经济(110181)
- 研究(95728)
- 管理(78745)
- 中国(74722)
- 理学(65982)
- 理学院(65060)
- 管理学(63898)
- 管理学院(63467)
- 科学(54898)
- 京(52120)
- 所(50243)
- 财(49833)
- 研究所(45419)
- 中心(41044)
- 财经(39203)
- 农(38733)
- 经济学(37907)
- 经(35857)
- 江(34988)
- 北京(34212)
- 经济学院(33929)
- 院(33400)
- 范(32670)
- 师范(32370)
- 农业(30330)
- 业大(30150)
- 科学院(29394)
- 基金
- 项目(144466)
- 科学(113757)
- 基金(107570)
- 研究(104229)
- 家(95193)
- 国家(94509)
- 科学基金(78472)
- 社会(69974)
- 社会科(66449)
- 社会科学(66431)
- 基金项目(54488)
- 省(51332)
- 自然(47730)
- 教育(47427)
- 自然科(46630)
- 自然科学(46612)
- 资助(45828)
- 自然科学基金(45823)
- 划(45426)
- 编号(38626)
- 部(34194)
- 重点(33802)
- 成果(33496)
- 发(32617)
- 国家社会(31122)
- 中国(30607)
- 教育部(29444)
- 课题(28659)
- 创(28600)
- 大学(27297)
- 期刊
- 济(131922)
- 经济(131922)
- 研究(81876)
- 中国(51173)
- 学报(39328)
- 财(36870)
- 科学(36651)
- 农(36221)
- 管理(32364)
- 大学(29733)
- 融(27921)
- 金融(27921)
- 学学(27731)
- 农业(24890)
- 教育(24354)
- 经济研究(23013)
- 财经(21802)
- 技术(19648)
- 经(19124)
- 贸(17734)
- 问题(17234)
- 国际(17145)
- 世界(16443)
- 业经(15864)
- 业(14356)
- 技术经济(13022)
- 统计(12413)
- 版(11082)
- 经济问题(10319)
- 图书(10240)
共检索到383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子衡
本文从货币经济史的视角考察了1933~1948年中国货币经济现代转型的历史主线,揭示出大萧条的外部冲击是导致中国转型由渐进到激进的主因,并最终诱发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总溃败。分析指出,外部冲击下的白银经济向纸币经济的急进的现代转型及其最终的全面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与方向,为政府部门全面掌控经济资源创造了条件,进而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历史契机。
关键词:
大萧条 法币政策 恶性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货币供应结构的改变(存款比例增大)解决了现金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文章测算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认为它是稳步增长的。在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国、交通两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力挺工商业的带头示范和同业合作,以及政府对中交两行接管初期的某种督促,保持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中国市场较快走出困境;但政府统制金融的另一面则是扼杀了市场的活力,缺乏制约政府行为的配套改革,因此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埋下了非常不利的伏笔。
关键词:
货币 货币化 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丽智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评析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在当时中国经济思想界的反响,深入探讨了国人对于大萧条性质与原因的认识、对于统制经济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以及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审视,以期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经济大萧条 中国经济思想 统制经济 白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阐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通常是在重大事件窗口期产生传递效应,而在常态化时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馈较弱,但通货膨胀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加息冲击的反馈较为灵敏,因此,应警惕由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通货紧缩效应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三,在政策应对层面,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的转段特征,早期倾向于采取被动的“顺风而动”型调整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而随着经济体量逐渐上升,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以我为主”的主动型调节;第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回升阶段,加息冲击对宏观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弱,这为“以我为主”型的宏观调控争取了宝贵空间,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理性看待并正确认识现阶段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不断扩大自身经济体量,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造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化经济发展韧性,最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全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利率规则 通胀指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静文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探讨不同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进一步模拟得出不同外生冲击下两种利率规则的实施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名义汇率贬值率和贸易条件,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稳定效果都好于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但钉住国内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在不同冲击下的福利损失都小于钉住CPI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利率规则。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利率规则 通胀指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宪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然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而对今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针对不同情况,本文给出了对应的货币政策取向,同时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指出要通过制度改革让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要重点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2013年 中国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勇
2010年,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宽松,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加大。展望2011年的中国货币市场,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低位,银行开始调整资产结构,预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将低于2%;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呈中性偏紧态势,预计隔夜回购利率均值在2.1%~2.3%;央票利率基于其价格引导作用在短期内不会超过定存利率,而扩大公开市场规模则有利于应对流动性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鲁春义
在三重套利的利益诱导下,外资借助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机,持续大量地涌入中国,对中国货币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其中,以非FDI流入的冲击最为典型,它是造成中国宏观经济及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易变性很强的新资本流入方式,对中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冲击的程度和后果都是巨大的,需要更为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和引导,长期中应从要素价值重估、产业结构优化等实质经济层面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