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4)
2023(15745)
2022(13580)
2021(13111)
2020(10557)
2019(24924)
2018(24397)
2017(46286)
2016(25112)
2015(28506)
2014(28525)
2013(28194)
2012(26041)
2011(23271)
2010(23284)
2009(21302)
2008(20517)
2007(17920)
2006(15692)
2005(13718)
作者
(69696)
(58447)
(57310)
(55042)
(36632)
(27820)
(26269)
(22839)
(22066)
(20651)
(19933)
(19432)
(18177)
(18151)
(17695)
(17558)
(17214)
(16915)
(16609)
(16169)
(14289)
(14252)
(14030)
(13452)
(13118)
(13012)
(12922)
(12754)
(11732)
(11534)
学科
(99679)
经济(99566)
(69397)
管理(67216)
(51679)
(47458)
企业(47458)
方法(39392)
农业(34267)
数学(34012)
数学方法(33667)
中国(29288)
(28954)
业经(26380)
地方(25167)
(20033)
(20009)
(16804)
贸易(16795)
(16264)
理论(15514)
技术(15204)
(15196)
环境(15011)
(14747)
(14500)
(14490)
(14385)
银行(14349)
财政(14299)
机构
学院(341421)
大学(340623)
管理(136341)
(136057)
经济(133005)
理学(117940)
研究(116834)
理学院(116593)
管理学(114808)
管理学院(114165)
中国(90450)
(74541)
科学(71708)
(69692)
(64696)
(57665)
业大(55480)
中心(55402)
农业(53135)
研究所(52104)
(50702)
财经(48770)
北京(47343)
(47149)
师范(46797)
(44641)
(42069)
(41281)
经济学(39020)
师范大学(37744)
基金
项目(235863)
科学(185050)
研究(178446)
基金(169324)
(146209)
国家(144856)
科学基金(124477)
社会(111649)
社会科(105223)
社会科学(105197)
(92272)
基金项目(91095)
教育(80362)
自然(78799)
(77012)
自然科(76883)
自然科学(76869)
编号(75523)
自然科学基金(75458)
资助(67279)
成果(61211)
重点(52234)
(52194)
(51287)
课题(50822)
(48760)
创新(45384)
国家社会(45280)
教育部(44584)
科研(44265)
期刊
(157327)
经济(157327)
研究(105024)
中国(74544)
(71035)
学报(53962)
科学(49840)
(49455)
农业(48278)
管理(45532)
大学(42107)
教育(42014)
学学(38974)
(33352)
金融(33352)
业经(30296)
技术(29832)
财经(22714)
(22666)
经济研究(22613)
问题(21571)
图书(21216)
(19331)
(18019)
理论(17294)
科技(16680)
资源(16655)
实践(15972)
(15972)
现代(15971)
共检索到520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秀堂  
20世纪30年代,由于天灾人祸交相侵袭,中国农村经济几近崩溃,直接导致城市工商业的衰败停滞,从而危及新生政权之稳定。为救济农业计,南京国民政府号召金融界放款农村。为了保证储款安全,邮政储金汇业当局初将放款重心放在相对富庶的江南、华南农村,俟有成效,再行推广。斯时在众多农村放款的金融机关中,邮政储金汇业局并非主要角色,但相对于自身储款而言,其放款数额又非常可观。因邮政储金汇业局摒弃了商业银行的弊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村资金短缺的状况。虽因大环境之影响以及抗战之爆发,邮政储金汇业局之放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农村经济之厄运,但其针对中国农村之特点所制定之放款途径与规则有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缪德刚  
20世纪20年代末期,资金短缺使得中国农村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有鉴于此,193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试办通过信用合作社向农村提供贷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档案材料显示,该行制定的信用合作社规章中,包含信用合作社内部的监督机制,以及银行对信用合作社的约束机制,这为银行规避了农村贷款的风险。虽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通过信用合作社向农村贷款的时间不长,但取得了值得肯定的业绩。这项实践所带来的启示是:在农村金融体系欠缺的情况下,培育信用共同体是推动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配置资金的策略之一;农村金融服务应切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制度改进是持续性的,不仅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经济、制度环境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云霞  
农村问题是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多个改造农村,以期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实践活动。由于存在对社会认知多方面的分歧,他们在权利表现、内容表现和形式表现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差异性表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红运  
20世纪30年代,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商品倾销,水旱灾害的打击,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苛捐杂税的压力,引起了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其主要表现是农作物收成暗淡,农村副业的衰落,农民离村人口增加,耕地大量荒芜,农村金融枯竭。农村经济的衰败加深了农村贫困化的趋势,加剧了农民与政府的隔膜,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也促使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隋福民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有助于认识华北农户的经济行为,同时有助于深化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理解。本文利用第一、二次调查数据定量识别了20世纪30—40年代清苑(保定)11个村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非农就业情况,量化研究农户在要素市场上的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清苑11个村的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相对不发达,但农户仍能通过市场以理性的方式配置自己的资源。我们还发现,非农就业对于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非常重要。"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的重要性堪比满铁和卜凯数据,尤其是对华北的研究更是如此。这一数据为未来的扩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鲜有不讨论“三农”问题的,这缘于“三农”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纪之交最具吸引力的公共话题。知识界的讨论自然会溢出学术场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追捧,而其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则在制造和扩大学术市场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当前“三农”大讨论中的一个重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储丽琴  
20世纪30年代,以方显廷、吴知和毕相辉为代表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王宜昌之间就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的演变路径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演变路径的特殊性,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模式也将提供可行的选择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盛竹  叶子荣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缓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这个"瓶颈",邮政金融大有可为。本文就如何发挥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剖析了邮政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优势与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关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模式是银行透过合作社向农民放款,它经历了从商业银行为主向国家行局为主的转变。参与放款的商业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相互竞争,促使国民政府尝试通过设立合作金库以建立系统的合作金融制度。其间经历了由提倡机关辅设合作金库的自下而上方式,到直接设立中央合作金库的自上而下方式的转变,合作金库长期被提倡机关控制,形成了银行—合作金库—合作社的模式,这只不过是前一模式的变种。这两种模式同时并进,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及其演变过程纷乱复杂。国民政府对建立怎样的农村金融制度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统盘筹划与一以贯之的政策,实质上是国民政府面对现状所作主观选择的必然结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国河  
本文就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农村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农村宗族与农村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宗族的现代性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农村宗族研究要想进一步深入并取得突破,必须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跳出单一的社会结构观思维,正视农村宗族的行动主体———农民的存在,而不是割裂宗族与农民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袁方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20多年间引发了1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迅猛变化,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日益引起国外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农村问题展开研究,研究领域日益扩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学术成果大为丰富,中国农村研究已经成为海外中国研究中的热点和"显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