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7)
2023(5567)
2022(4496)
2021(4487)
2020(3475)
2019(8115)
2018(7729)
2017(13529)
2016(7655)
2015(8550)
2014(8272)
2013(8472)
2012(8026)
2011(7471)
2010(7469)
2009(7081)
2008(6925)
2007(6000)
2006(5428)
2005(4818)
作者
(22482)
(19789)
(19220)
(18212)
(11857)
(9610)
(8584)
(7634)
(7318)
(6752)
(6621)
(6517)
(6128)
(6030)
(5986)
(5903)
(5697)
(5608)
(5324)
(5309)
(4996)
(4736)
(4695)
(4629)
(4495)
(4428)
(4423)
(4183)
(4070)
(4069)
学科
(48118)
(35623)
经济(35596)
农业(32140)
(27203)
业经(14305)
农业经济(12292)
管理(10948)
中国(10315)
(9479)
(9358)
农村(9337)
地方(9169)
方法(9093)
发展(8369)
(8364)
数学(8332)
数学方法(8275)
(7452)
土地(7311)
建设(7052)
(6929)
收入(6841)
及其(6741)
(6686)
劳动(6685)
人口(6569)
(6420)
农业劳动(6331)
(6298)
机构
学院(108192)
大学(103101)
(47399)
(46940)
经济(46122)
研究(42972)
管理(38837)
农业(35964)
中国(34522)
理学(33732)
理学院(33326)
管理学(32783)
管理学院(32598)
科学(27211)
业大(26271)
(22740)
农业大学(21720)
(21399)
中心(21116)
研究所(20604)
(17798)
(17720)
(17217)
(15840)
(15362)
师范(15190)
科学院(15147)
(14912)
经济管理(14566)
(13807)
基金
项目(73671)
科学(58026)
研究(54888)
基金(53630)
(47558)
国家(46996)
科学基金(39317)
社会(35486)
社会科(33040)
社会科学(33034)
(30674)
基金项目(29057)
(28619)
(24605)
自然(24296)
自然科(23667)
自然科学(23666)
编号(23625)
自然科学基金(23229)
教育(22697)
资助(19651)
成果(18335)
(18076)
重点(16636)
(16458)
(16025)
课题(15285)
(15164)
国家社会(15000)
发展(14607)
期刊
(61980)
经济(61980)
(56223)
农业(38278)
研究(30762)
中国(29287)
学报(22657)
科学(20716)
业经(17787)
大学(17535)
(16846)
学学(16812)
农业经济(14239)
农村(13424)
(13424)
(13259)
金融(13259)
(11987)
(9844)
问题(9133)
教育(9039)
世界(9032)
农村经济(9003)
业大(8471)
管理(8406)
社会(8089)
农业大学(7884)
技术(7754)
经济问题(7530)
社会科(7455)
共检索到175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云霞  
农村问题是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多个改造农村,以期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实践活动。由于存在对社会认知多方面的分歧,他们在权利表现、内容表现和形式表现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差异性表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红运  
20世纪30年代,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商品倾销,水旱灾害的打击,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苛捐杂税的压力,引起了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其主要表现是农作物收成暗淡,农村副业的衰落,农民离村人口增加,耕地大量荒芜,农村金融枯竭。农村经济的衰败加深了农村贫困化的趋势,加剧了农民与政府的隔膜,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也促使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文章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围绕解决农村经济危机的途径而展开的理论探讨和争论,分析了“中国农村派”、“乡村建设派”、“农村合作派”和“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派”提出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视角、理论模式、主要内容、思想特点及实践意义进行爬梳评述的基础上,阐述了这四种方案在方法论、理论分析及对策建议上所蕴含的合理内涵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隋福民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有助于认识华北农户的经济行为,同时有助于深化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理解。本文利用第一、二次调查数据定量识别了20世纪30—40年代清苑(保定)11个村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非农就业情况,量化研究农户在要素市场上的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清苑11个村的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相对不发达,但农户仍能通过市场以理性的方式配置自己的资源。我们还发现,非农就业对于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非常重要。"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的重要性堪比满铁和卜凯数据,尤其是对华北的研究更是如此。这一数据为未来的扩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储丽琴  
20世纪30年代,以方显廷、吴知和毕相辉为代表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王宜昌之间就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的演变路径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演变路径的特殊性,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模式也将提供可行的选择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鲜有不讨论“三农”问题的,这缘于“三农”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纪之交最具吸引力的公共话题。知识界的讨论自然会溢出学术场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追捧,而其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则在制造和扩大学术市场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当前“三农”大讨论中的一个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都市去"与"回乡村去"成为背道而驰的两大社会现象,"乡村破产"和"都市膨胀"为知识分子所广泛关注和焦虑。由此,"建设新都市"和"改造旧乡村"成为解决城乡关系危机的两条路径,并在当时形成两股强劲的思潮。是"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还是"发展乡村以救济都市"抑或是"都市与乡村相互调和",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当今城乡发展须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立"文化共同体",促进城乡关系协调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都市去"与"回乡村去"成为背道而驰的两大社会现象,"乡村破产"和"都市膨胀"为知识分子所广泛关注和焦虑。由此,"建设新都市"和"改造旧乡村"成为解决城乡关系危机的两条路径,并在当时形成两股强劲的思潮。是"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还是"发展乡村以救济都市"抑或是"都市与乡村相互调和",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当今城乡发展须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立"文化共同体",促进城乡关系协调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隋福民  韩锋  
本文以"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基尼系数的计算和比较,探讨了保定11个村的土地(主要指耕地)占有关系在1930—1946年间的变化。我们发现:保定11个村的土地不平等程度还是较大的,尽管从1930年到1946年基尼系数都是降低的,即土地占有呈现了"分散化"趋势。而且,从时间上看,这种"分散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后一阶段,即1936—1946年间。把11个村的结论推广到保定地区的农村,其结论是类似的。另外,我们发现,村与村之间在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上也有一定差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秀堂  
20世纪30年代,由于天灾人祸交相侵袭,中国农村经济几近崩溃,直接导致城市工商业的衰败停滞,从而危及新生政权之稳定。为救济农业计,南京国民政府号召金融界放款农村。为了保证储款安全,邮政储金汇业当局初将放款重心放在相对富庶的江南、华南农村,俟有成效,再行推广。斯时在众多农村放款的金融机关中,邮政储金汇业局并非主要角色,但相对于自身储款而言,其放款数额又非常可观。因邮政储金汇业局摒弃了商业银行的弊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村资金短缺的状况。虽因大环境之影响以及抗战之爆发,邮政储金汇业局之放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农村经济之厄运,但其针对中国农村之特点所制定之放款途径与规则有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倩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滞胀以及农耕地区损失严重的问题。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转而用进口限制、农业补贴以及市场规范等措施对农业进行国家干预。虽然受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举措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危机。但是从长远来看,改革使英国农业政策从自由主义转向国家干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市场条件下的国家干预农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德英  
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的分析,揭示该地区复杂的租佃关系,探讨该地区佃农比例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