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70)
2023(16894)
2022(14492)
2021(13745)
2020(11617)
2019(26867)
2018(26514)
2017(50321)
2016(27443)
2015(31133)
2014(30867)
2013(30927)
2012(28539)
2011(25498)
2010(25525)
2009(24083)
2008(23916)
2007(21028)
2006(18694)
2005(17244)
作者
(77650)
(64645)
(63987)
(61099)
(41466)
(30866)
(29333)
(25084)
(24588)
(23219)
(22164)
(21825)
(20793)
(20472)
(19906)
(19752)
(19170)
(18872)
(18611)
(18563)
(16075)
(15753)
(15540)
(14861)
(14448)
(14437)
(14345)
(14284)
(12931)
(12750)
学科
(116186)
经济(116040)
(102247)
管理(93063)
(90948)
企业(90948)
方法(51198)
数学(41363)
数学方法(40966)
(36673)
(35098)
业经(33057)
中国(32113)
(26583)
财务(26513)
财务管理(26480)
企业财务(25142)
农业(24130)
(24010)
地方(22940)
(22144)
贸易(22129)
(21516)
技术(20871)
(20843)
(20780)
理论(20059)
(18440)
(18085)
(17771)
机构
大学(390087)
学院(389582)
(162770)
经济(159525)
管理(158369)
理学(135576)
理学院(134135)
管理学(132330)
管理学院(131598)
研究(130576)
中国(103752)
(84361)
科学(77258)
(76450)
(65091)
(61052)
财经(60480)
中心(59942)
研究所(58599)
(58203)
(55084)
业大(54287)
北京(54001)
(50169)
师范(49780)
经济学(48039)
农业(47617)
(47237)
(47226)
财经大学(44803)
基金
项目(255530)
科学(202302)
研究(190436)
基金(187320)
(161596)
国家(160191)
科学基金(139043)
社会(121307)
社会科(114849)
社会科学(114822)
基金项目(99564)
(97150)
自然(89573)
自然科(87512)
自然科学(87493)
教育(86044)
自然科学基金(85975)
(81766)
编号(77599)
资助(76877)
成果(62948)
(57363)
重点(56317)
(54352)
(54306)
课题(52495)
创新(50171)
国家社会(49832)
教育部(49639)
人文(48600)
期刊
(186242)
经济(186242)
研究(121804)
中国(76747)
管理(62917)
(62402)
(56389)
学报(56069)
科学(54446)
大学(43321)
教育(41288)
学学(40220)
农业(39215)
(37338)
金融(37338)
技术(34509)
业经(30801)
财经(30191)
经济研究(29134)
(25929)
问题(24170)
(23275)
图书(21704)
技术经济(20774)
(20400)
世界(19292)
理论(19102)
现代(19075)
国际(18201)
财会(17801)
共检索到59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征良  蒋立场  
20世纪30年代,日本水泥大量向中国市场倾销,对中国水泥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压力。面对日本水泥的倾销,中国水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通过呼吁政府提高关税、征收反倾销税、组织民族水泥企业同业联营、提高产品本身的竞争能力和开展国货运动等方式,有效地抵制了日本水泥在华倾销,实现了民族水泥业的发展与壮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施克灿  李媛  
中国社会教育社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教育学术团体,它以"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为宗旨,将一群年龄相若、经历迥异的教育界精英凝聚在一起。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路径在于建立社会本位的大教育体系、提倡"政教合一"和致力于乡村建设的文化反哺,这一路径的选择,根植于中国"以农立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教育传统中潜在的政治倾向,体现了中国社会教育社以教育改造来达到社会改造的共同目标,在对社会教育的本土化的探索中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中国地域辽阔 ,地区间差异悬殊 ,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变化 ,十分复杂 ,由于受传统和不同因素的影响 ,从全国范围看 ,地权的集中与分散 ,往往同时并存或交替出现。但 2 0世纪 3 0年代 ,集中却是地权分配的一般形态。其基本趋势和特征是 ,自耕农加速破产和无地化 ,中小地主没落 ,大地主膨胀 ,地权恶性集中。本文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基础上所作的 2 0世纪 3 0年代地权阶级分配数量估计显示 :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 ,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 ,占全国人口 1 1 8%的地主富农垄断了 61 7%的土地 ,而占人口 66%的贫雇农只有 1 7 2 %的土地 ,仅相当应得土地的 1 4...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洪友  
20世纪30年代,河南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维持了贫民生计,满足了社会部分需求,繁荣了地方经济。但它的无序发展与机制卷烟业、政府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在机制卷烟企业家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河南等省的手工卷烟业加强监管。在实际执行中,各方又发生复杂的利益博弈,导致政府的决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婷  
受欧美,尤其是美国数学教育倡导融合主义主张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我国编写的初中混合数学教科书数形结合,各科知识前后衔接关联自然。但由于编写过程中打乱了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对数学的"整体性"考虑不够,勉强把几种知识混合为一体,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再加之师资水平有限,编写队伍不够成熟,以及当时毕业会考的影响等原因,混合数学教科书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次实验对当时及后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中国近代企业最初发生于自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内部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官僚衙门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企业逐渐兴起,但是直到20世纪前20年,即使是在荣家企业这样规模极大的近代企业,以及诸如长江航运这样的近代新兴运输行业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的管理模式。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世界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随着国内近代职业经理阶层的逐渐形成,以及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司搁浅、倒闭事例的时有发生,科学管理对于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近代中国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在诸如上海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的公司企业中,逐渐开始兴起崇尚和推行以科学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征良  
20世纪30年代,日本水泥业在其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沿海城市进行大量的低价倾销,这种经济侵略行为直接对中国水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压力。日本水泥业的倾销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水泥生产过剩、日本航运业的支持、日元汇率下跌的刺激、水泥自身生产成本的下降及其得天独厚的靠近中国市场的优势,这些因素在加剧日本在华倾销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矗  
随着近代经济的转型和新式金融业的兴起,以钱庄为主的传统钱业日益衰微。20世纪40年代初,面对财政部的严苛监管,各地钱庄陆续重新登记入册,并在地方游资的带动下逐步增加资本、扩大经营范围,以寻求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银行竞争的压力下,钱庄试图以"银行化"自救,将组织形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战后钱业的颠踬奋起,主要取决于各庄股东对于"银行化"复兴之路的清晰认知,以及通过搭建紧密的关系联络网而形成"地方钱商业同业组织"的利益保护体系。然而,钱庄为其根深蒂固的不良经营习惯与制度缺陷所羁绊,终无法改变传统钱业衰落颓败的必然结果。在战时偏安一隅的浙江省永嘉县,其辖属33家钱庄的增资与改组过程恰反映了地方钱庄在衰落绝境中的上述资本扩张与制度调适,为近代钱业衰落与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忠民  
文章以20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前半叶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该时期上海工厂工人的工资率、工人的实际收入,工人家庭的生活程度及生活费指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工人的工资体系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两大显著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半叶的上海工人及其家庭,尽管其工资水平及生活程度是低水准的,但生活状况总体上还是基本稳定的;工人工资水平与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阶段和程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熟练、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上海工业以及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而维持这一条件的基础因素之一则是工人以及工人家庭基本生活的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缪德刚  
20世纪20年代末期,资金短缺使得中国农村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有鉴于此,193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试办通过信用合作社向农村提供贷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档案材料显示,该行制定的信用合作社规章中,包含信用合作社内部的监督机制,以及银行对信用合作社的约束机制,这为银行规避了农村贷款的风险。虽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通过信用合作社向农村贷款的时间不长,但取得了值得肯定的业绩。这项实践所带来的启示是:在农村金融体系欠缺的情况下,培育信用共同体是推动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配置资金的策略之一;农村金融服务应切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制度改进是持续性的,不仅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经济、制度环境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慧梅  
域外观念下的社会教育在近代中国遭遇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排斥或认同,更是一个本土传统的筛选和再培育过程。以20世纪30年代"社会教育制度建设"为中心,梳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纠葛,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转型过程的复杂性,更说明了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微妙关系,制度的移植和生成绝非一蹴而就,而且需要一个与本土传统逐渐融合和沉淀的过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冬梅  杨林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教育,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崔载阳是这一时期民族主义教育大潮中较早对民族中心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从对民族中心的小学课程研究开始,到民族中心教育一般理论的提出,直至民族中心教育哲学的形成,崔载阳构建了系统的民族中心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以"协进"的中国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涂尔干、杜威的学说为方法论,具有浓厚的理性民族主义色彩;在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上,呈现出一种民族主义为目的、自由主义为手段的和谐。这种理论建构方式,也体现了力图化解中西二元冲突的思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沈志华  
2 0世纪 50年代 ,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 ,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 ,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 ,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 ,考察了苏联 2 0世纪 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 2 0世纪 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 66亿多旧卢布 ,其中用于军事的约 62 8亿旧卢布 ,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 3 2 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勇  周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发展和巩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疆地方政府的请求下,国家将内地的一些工厂迁移到新疆。这些迁新工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且有些工厂在内地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但它们搬迁到工业落后的新疆后,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