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9)
- 2023(12913)
- 2022(11287)
- 2021(11014)
- 2020(9087)
- 2019(21405)
- 2018(21125)
- 2017(39873)
- 2016(21779)
- 2015(25031)
- 2014(24915)
- 2013(24890)
- 2012(23190)
- 2011(21072)
- 2010(20903)
- 2009(19253)
- 2008(18937)
- 2007(16168)
- 2006(14139)
- 2005(12634)
- 学科
- 济(89688)
- 经济(89588)
- 管理(59825)
- 业(55793)
- 企(45885)
- 企业(45885)
- 方法(41741)
- 数学(36418)
- 数学方法(35997)
- 中国(26657)
- 农(22782)
- 财(20945)
- 学(19659)
- 贸(18910)
- 贸易(18899)
- 易(18428)
- 业经(18204)
- 地方(16655)
- 制(16432)
- 农业(14870)
- 和(14279)
- 理论(13935)
- 银(13674)
- 银行(13635)
- 融(13414)
- 金融(13413)
- 环境(13337)
- 行(13051)
- 技术(12748)
- 务(12603)
- 机构
- 大学(315233)
- 学院(308235)
- 济(127979)
- 经济(125409)
- 管理(121122)
- 研究(111023)
- 理学(104776)
- 理学院(103539)
- 管理学(101776)
- 管理学院(101220)
- 中国(83775)
- 京(68949)
- 科学(67920)
- 所(56534)
- 财(56166)
- 研究所(51649)
- 农(49429)
- 中心(49265)
- 业大(45408)
- 财经(45274)
- 北京(44492)
- 江(42957)
- 范(41936)
- 师范(41586)
- 经(41472)
- 院(40002)
- 农业(38838)
- 经济学(38778)
- 州(35058)
- 经济学院(34891)
- 基金
- 项目(210487)
- 科学(165071)
- 基金(154245)
- 研究(153528)
- 家(134947)
- 国家(133896)
- 科学基金(113853)
- 社会(96770)
- 社会科(91658)
- 社会科学(91631)
- 基金项目(81445)
- 省(78236)
- 自然(73834)
- 自然科(72141)
- 自然科学(72124)
- 自然科学基金(70842)
- 教育(70025)
- 划(67584)
- 资助(64542)
- 编号(61425)
- 成果(50839)
- 部(47720)
- 重点(46982)
- 发(44357)
- 创(42844)
- 课题(42377)
- 教育部(40948)
- 科研(40229)
- 国家社会(40222)
- 创新(40069)
- 期刊
- 济(138556)
- 经济(138556)
- 研究(95950)
- 中国(61075)
- 学报(51028)
- 科学(47345)
- 农(44820)
- 管理(44591)
- 财(41126)
- 大学(38610)
- 教育(35789)
- 学学(35783)
- 农业(31959)
- 融(25876)
- 金融(25876)
- 技术(25809)
- 经济研究(22645)
- 财经(22079)
- 业经(19679)
- 经(18943)
- 图书(18442)
- 问题(17943)
- 业(17497)
- 贸(16781)
- 理论(15962)
- 世界(15760)
- 国际(15521)
- 技术经济(15023)
- 科技(14687)
- 实践(14445)
共检索到46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谭克俭,景世民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型,重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连续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中国生育转变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生育问题和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总和递进生育率 递进生育模式 生育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关键词:
2000年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生育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于渤 朱彬
20世纪后20多年里,中国能源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利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前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环境保护面临能源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讲,比20世纪的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更为复杂,能源问题将再一次成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能源供需 石油安全 能源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化成 佟岩
本文以 1981年到2000年20年时间发表在《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务与会计》、《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等7个刊物上的财务理论文章为样本,系统分析了这20年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结论。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理论 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唐诗萌
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应用妇女生育模式和分孩次生育模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动趋势,特别关注城乡差异、二孩生育及30~39岁组妇女的生育状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妇女的生育模式总体呈现出适龄生育为主、晚育为辅;一孩生育为主、二孩生育比例不断提升的格局。生育模式随时间推移表现为适龄生育组妇女的贡献率下降,晚育组妇女生育贡献率上升的态势,但近年来晚育趋势有所缓解;早育、高龄生育和多育比例有所提升;生育年龄向适龄回归的同时还有分散化的迹象。城乡生育模式基本一致,但二孩生育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模式的城乡变化趋势极为相似。
关键词:
生育模式 变化 晚育 二孩生育 城乡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德兴,解振明
我国的生育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鼓励和提倡只生一个,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二胎,除少数民族外坚决杜绝三个以上孩子的多孩生育。在执行上述政策时,人们不禁要问:本地区育龄妇女中,每年究竟有多少无孩已婚妇女生了第一个孩子?又有多少一孩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妇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廷猷,李程
妇女的生育模式实际上是指育龄妇女在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具体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妇女结构、人口政策的不同,妇女的生育模式差别很大。本文仅就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现状及变化情况作初步的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季咏华
1982年人口普查对于了解中国妇女生育状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结果已经整理出来。本文试就这些资料对我国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分析,以对目前生育水平做出正确估价,并找出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利用 1 997年中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就性别偏好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性别偏好对中国妇女在家庭组建、避孕使用、流产选择、生育间隔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并用各种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此外还对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定量影响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性别偏好 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字 邓昌荣
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Logit系列和Probi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
生育意愿 年龄 健康程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平,朱楚珠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3个地区城乡的妇女生命周期变化,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了妇女生育期的缩短,为妇女参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计划生育将对妇女的老年阶段产生新的影响,未来妇女的养老问题须靠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自我生存能力才能缓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靖华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