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0)
2023(5290)
2022(4750)
2021(4322)
2020(3929)
2019(9502)
2018(9392)
2017(18153)
2016(10615)
2015(12469)
2014(12923)
2013(12749)
2012(12151)
2011(11043)
2010(11167)
2009(10106)
2008(10251)
2007(9374)
2006(7885)
2005(7150)
作者
(30691)
(25953)
(25726)
(24878)
(16310)
(12508)
(11981)
(10266)
(9717)
(9307)
(8743)
(8609)
(8428)
(8261)
(8258)
(8221)
(8033)
(7678)
(7605)
(7481)
(6522)
(6490)
(6378)
(5971)
(5961)
(5889)
(5825)
(5819)
(5306)
(5244)
学科
(44402)
经济(44364)
(26461)
管理(25474)
方法(23478)
数学(21315)
数学方法(21160)
(19088)
企业(19088)
中国(14348)
(14025)
(13969)
农业(9534)
(9267)
收入(8891)
地方(8482)
(8478)
贸易(8478)
(8214)
业经(7753)
(7349)
理论(7200)
(6557)
(6504)
财务(6489)
财务管理(6466)
(6191)
银行(6171)
企业财务(6046)
技术(6037)
机构
学院(153974)
大学(152560)
(63488)
经济(62057)
管理(55756)
研究(52415)
理学(47975)
理学院(47410)
管理学(46548)
管理学院(46255)
中国(37579)
科学(32403)
(32221)
(28719)
(28689)
(28029)
研究所(25521)
(24203)
中心(24169)
业大(23907)
财经(22860)
农业(22801)
(22177)
师范(21994)
(20688)
北京(20484)
经济学(20276)
技术(19910)
经济学院(18590)
(18550)
基金
项目(98523)
科学(76866)
研究(74017)
基金(69241)
(59827)
国家(59282)
科学基金(49485)
社会(44738)
社会科(42244)
社会科学(42228)
(39710)
教育(37495)
基金项目(36744)
(34211)
编号(32531)
自然(31271)
自然科(30492)
自然科学(30480)
自然科学基金(29930)
资助(28879)
成果(26081)
课题(23282)
(23102)
重点(22951)
(22006)
(19956)
教育部(19823)
科研(19172)
(19040)
(18749)
期刊
(67387)
经济(67387)
研究(42973)
中国(31154)
(25345)
学报(24516)
教育(23729)
(23032)
科学(21497)
技术(18923)
大学(17987)
管理(17339)
农业(16918)
学学(16753)
(11878)
金融(11878)
职业(11558)
财经(11463)
经济研究(11001)
业经(10744)
(9842)
问题(9520)
(9461)
技术教育(8600)
职业技术(8600)
职业技术教育(8600)
技术经济(8372)
(8166)
论坛(8166)
统计(7883)
共检索到226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宇辰  
20世纪前期,买办的职业报酬制度达到成熟和完善。买办的职业收入主要由薪金和佣金构成,还有一部分被外商默许的暗中收入。佣金是多数买办的主要收入,是买办经纪人身份的体现;薪金是买办与外商雇佣关系的一种象征。买办收入的复杂性还在于不同行业的买办收入来源不一,且差距较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飞龙  
20世纪60年代前期北京郊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三个部分。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看,集体农业生产、集体副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家庭副业却是发展最快的。本文通过对北京档案馆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矛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证明了家庭副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明明  
由于受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低下的收入水平制约,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要远大于生产性支出;在生活性消费中,食物、衣着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支出占据绝大的比重。当时农户的消费还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状态,是一种温饱型的、低层次的消费水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高玲  钱晓菲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美国相继出现了众多旨在改变美国公共教育的运动,这些运动在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对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共同促进了公共教育的全面变革。这些运动的直接出发点都是对公共教育现状不满以及由此产生的寻求改变的强烈动机。其中,社团活动通过传播与交流信息、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方式成为对美国公共教育发挥影响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教育运动之所以对该时期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发挥重要作用既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也有特定的社会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梅方权  
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将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继续减少,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状况如何,举世瞩目。分析表明:到21世纪的30年代,中国的16亿人口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能由小康水平进入到富裕的食物消费水平。21世纪初期是中国粮食、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历史时期。人口继续增长,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减少到更低的低谷,非耕地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民生活将开始进入富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20世纪 30及 6 0年代 ,在纬度、气候、地貌及历史相似的加拿大、前苏联部分地区 ,分别爆发了沙尘灾害 ,两次灾害的产生均与缺乏科学、无视生态的大规模开发有关 ,但在善后处理上各具特色 ,给后人留下的经验、教训弥足深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红群  
20世纪前期的农村危机主要是市场危机。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趋势下,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看不见的手"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农村资源单向度流向城市,而国家却没有展示"纠错"的强大能力,在"大市场"面前展示了"弱政府"性格,因此,从某些程度上说,这场农村危机又可称为国家危机。农村危机的出路需要"强政府"的积极作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沈百福  
分析总结 2 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的变动趋势 ,对我们进行 2 1世纪初的教育决策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对我国 2 0世纪末教育投资的纵向变动趋势和横向地区差异的分析 ,探索了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教育投资来源结构、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对于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分配等方面的变动趋势 ,并探讨了各地的人均教育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各地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贫富差距和各地教育经费的个人分担比例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力  
20世纪初期的中日煤炭贸易不仅表现在互相输出,更体现在煤炭贸易日益紧密,中日双方市场依存度不断加大。中日间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煤炭质量的差异、煤炭价格的互为竞争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佳鞠  翟振武  
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生育水平的波动显得复杂而波折。在整个生育水平变动历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与生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由负向转为正向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同处于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却经历了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低迷的生育水平,婚育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结合国际生育水平变迁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婚育文化观念特征、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生育水平的确较低,但在未来短期内,不太可能降至部分欧洲国家和日、韩等国家或地区曾经达到的"很低"或"极低"的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国林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范凡  
目录学和BiBliography分别是中西方研究图书的学问,这两门学问本来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因在日本发生了交汇,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书志学。书志学不仅在日本日渐发达,而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还被输送到中国,引起了一定反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20世纪前期日本书志学著述,揭示中国目录学对日本书志学的深刻影响、书志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展状况,指出在20世纪前期书志学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丰硕成果,而且作为方法论在实践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随着书志学研究范围的扩大,以长泽规矩也为代表的日本图书馆界决定以图书学取代书志学作为这门学问的名称。尽管书志学的概念式微了,但书志学的研究成果就像目录学的研究成果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石峰  
城乡关系乃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永恒主题。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中国爆发经济危机,城乡关系问题更加凸显。各派学者围绕农村复兴路径与城乡本末问题,展开广泛的思想论争。保守主义者主张以农村为本,自由主义者强调以城市为重,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认定革命是解放农村和终结城乡剥削关系的先决条件。近代知识精英城乡关系上的歧异主张,本质上关涉中国现代化路径的具体选择,而究竟如何最终消解城乡二元对立,依然是挑战人类智慧的世界性难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私人借贷活动的发生程度与当地经济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农村私人借贷较为活跃的地区,也是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户经济发展不只意味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还意味着私人借贷活动发生的面积扩大,农村私人借贷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