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5)
2023(5430)
2022(4363)
2021(4606)
2020(3629)
2019(8327)
2018(8545)
2017(14875)
2016(9611)
2015(10847)
2014(11031)
2013(10173)
2012(9524)
2011(8996)
2010(9453)
2009(8455)
2008(8095)
2007(7518)
2006(6924)
2005(6355)
作者
(22673)
(19539)
(18966)
(18224)
(11942)
(9405)
(8821)
(7630)
(7546)
(6939)
(6485)
(6464)
(6076)
(6026)
(5943)
(5793)
(5790)
(5621)
(5454)
(5422)
(5097)
(4945)
(4773)
(4699)
(4698)
(4437)
(4276)
(4198)
(3992)
(3944)
学科
(43747)
农业(29077)
(28315)
经济(28273)
(25233)
教育(19718)
中国(14757)
业经(11302)
管理(10135)
(10058)
农业经济(9731)
发展(9103)
(8979)
(8851)
农村(8844)
理论(7287)
(7150)
(6826)
土地(6821)
教学(6807)
(6729)
劳动(6728)
收入(6654)
地方(6636)
农业劳动(6292)
人口(6271)
(6240)
及其(6116)
方法(5983)
方针(5908)
机构
学院(121246)
大学(119911)
研究(47738)
(44396)
经济(43239)
(40365)
管理(38163)
理学(32684)
理学院(32241)
管理学(31615)
中国(31433)
管理学院(31363)
教育(30642)
农业(30301)
(28599)
师范(28525)
(27006)
科学(26696)
(24450)
业大(23026)
师范大学(23011)
研究所(21952)
中心(21462)
(20940)
农业大学(18366)
职业(17794)
北京(17786)
(17560)
技术(17161)
(15989)
基金
项目(73040)
研究(66723)
科学(58493)
基金(47453)
(39548)
社会(38858)
国家(38851)
教育(38312)
社会科(35864)
社会科学(35856)
编号(33614)
科学基金(31667)
(31609)
成果(29765)
(27454)
课题(25419)
(25413)
基金项目(24544)
(21946)
(18972)
(18893)
(18880)
规划(18507)
资助(17742)
重点(17525)
(16673)
(16564)
(16481)
阶段(16452)
教育部(16352)
期刊
(58675)
经济(58675)
教育(52352)
(48171)
研究(46385)
中国(40473)
农业(32846)
业经(16078)
学报(16063)
科学(15233)
技术(15184)
(14778)
大学(14745)
职业(14036)
(13561)
金融(13561)
农业经济(13123)
农村(12887)
(12887)
学学(12031)
(10450)
技术教育(9634)
职业技术(9634)
职业技术教育(9634)
世界(9333)
问题(8761)
农村经济(8627)
管理(8268)
(8039)
论坛(8039)
共检索到20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乡村教育家们试图通过教育与农业、农村的相结合来改变新式教育在农村难以推行的状况,并最终实现"拯救乡村、复兴中国"的梦想,从这一目标指向来讲,乡村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致使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过分夸大教育功能以及其办学方向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尽管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但乡村教育还是有历史贡献的,它的贡献在于推动了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从这点来说,毫无疑问它又是成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静  
通过对 2 0世纪早期中国儿童文学史与中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史的透视 ,能清楚看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教育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课程实践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同样 ,儿童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儿童文学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欣妍  赵福奎  
新时期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推进、撬动高职院校“办适合的教育”。针对农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培养体系欠缺、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衔接度不高、职业农民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除通过“学院+平台”“线下+线上”“公共+个性”“学习+生产”“评价+追踪”等方式,联动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主体、拓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空间、开放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课程、创新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教学、导向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评价外,还需要规范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招收录取机制、搭建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学分认证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弹性学制、完善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以确保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持续推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捷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掀起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洋务运动"全国掀起了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改良运动,所兴办起来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洋务学校,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改革框架。通过第二次戊戌变法运动改良了中国的政治面貌,兴办"经世致用"的新式学堂教育,提倡西学中的"崇尚科学,讲求实用"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那就是由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到政治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力  
20世纪初期的中日煤炭贸易不仅表现在互相输出,更体现在煤炭贸易日益紧密,中日双方市场依存度不断加大。中日间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煤炭质量的差异、煤炭价格的互为竞争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吴新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哲   孟凯   李孝更  
从洋务学堂到实业教育,再到职业教育,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跨越。这种跨越构成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在转型内容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型、建立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价值是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格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绍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群体的社会结构特征,基本构成了美国教育学术研究传统形成的时代语境。集体传记法的研究发现:美国教育家在社会出身方面以"中下层-白人-男性-新教徒"为基本特征;在教育背景方面以就读公立学校为主;在知识结构方面群体知识传承主要源自德国大学,尤其是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秩序确立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成为早期美国教育学术人才培养及知识生产的核心阵地;在职业生涯方面,该群体主要由一批非教育专业的学者构成,同时大批知名教育家都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杜彪  徐丽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文章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学历教育的路径:打破固有,改革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职教高考"模式;改革与创新,构建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以人为本,构建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服务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参与,构建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风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文章基于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调查,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机制、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国家层面的财政保障机制、提升中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周伟涛  曲玲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中等教育改革主要以1988年《教育改革法》为纲要,围绕着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主要在课程、教育多样化、特色学校等方面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本文探讨了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改革措施,分析了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进入21世纪后对一些政策作出的调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肖海涛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到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脉络。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但科学的传播却较为缓慢。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的出现,文明书局高举"科学"的大旗,1903年开始出版"蒙学科学全书"28种。这是第一次书名全部印有"教科书"字样、第一套中国人自己分科编著(译)、至今唯一用"科学"之名统领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明确学科概念及知识分类,彰显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下移中国科学启蒙的重心,大量普及科学常识;突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试验与观察;全面规范"教科书"要素,分化了科学译著与教学用书;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了教科书编制的科学化程度;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有序、弹性、指导性,但没有分级设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孔军  
对新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是梁启超新民活动的重要内容。面对晚清以来教育文化资源领域内日渐凸显的中西分立格局,作为过渡时代的士人—知识分子,梁氏力主"因时变通",在不同历史情境下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新民资源整合模式。20世纪初,梁启超逋日之后的西学摄取,使他的新民宣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但其对于"圣道"的疏离,也渐渐引来康有为及诸同门的不满和批评。在此背景下,经过1903年的新大陆之行,梁氏对于民权自由、革命破坏诸说的流弊益加警觉,其于新民资源的整合,亦由先前之"中西并重",调整为"科学与道学互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