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6)
2023(5594)
2022(3995)
2021(3613)
2020(2874)
2019(6396)
2018(6576)
2017(12193)
2016(6926)
2015(7808)
2014(8029)
2013(7536)
2012(6813)
2011(6359)
2010(6589)
2009(5967)
2008(6131)
2007(5430)
2006(5246)
2005(4908)
作者
(21318)
(17879)
(17730)
(16920)
(11521)
(8261)
(7904)
(6908)
(6825)
(6394)
(6318)
(6140)
(5921)
(5761)
(5697)
(5545)
(5284)
(5240)
(5178)
(5151)
(4762)
(4435)
(4390)
(4274)
(4054)
(4025)
(3977)
(3932)
(3699)
(3620)
学科
(29367)
经济(29330)
管理(18415)
(17818)
(14154)
企业(14154)
中国(10547)
(9555)
(9045)
方法(8873)
业经(8602)
农业(6556)
数学(6547)
数学方法(6421)
地方(6123)
(5981)
理论(5965)
技术(5443)
(5194)
发展(5129)
(5111)
(5077)
(5009)
(4837)
(4640)
金融(4639)
产业(4634)
教育(4545)
(4410)
银行(4391)
机构
大学(107436)
学院(103805)
研究(40553)
(39350)
经济(38467)
管理(36479)
理学(31010)
理学院(30571)
管理学(29859)
管理学院(29667)
中国(28384)
科学(25948)
(23793)
(21564)
研究所(19855)
(19518)
(17758)
师范(17593)
(17559)
(17144)
中心(17025)
业大(15501)
农业(15297)
北京(14758)
师范大学(14540)
(14188)
财经(14033)
(13299)
(12793)
经济学(12146)
基金
项目(68792)
科学(54490)
研究(50326)
基金(50112)
(44739)
国家(44391)
科学基金(37016)
社会(32205)
社会科(30394)
社会科学(30384)
基金项目(26272)
(26052)
教育(23216)
自然(23190)
(22801)
自然科(22672)
自然科学(22662)
自然科学基金(22271)
编号(20841)
资助(18996)
成果(18928)
重点(15956)
(15199)
(15018)
课题(14268)
(14179)
国家社会(13844)
创新(13314)
项目编号(12889)
科研(12844)
期刊
(47372)
经济(47372)
研究(32980)
中国(22788)
学报(19755)
(19273)
科学(18297)
教育(15882)
大学(14597)
管理(13982)
农业(13154)
学学(13152)
(12634)
图书(8845)
(8675)
金融(8675)
技术(8296)
经济研究(7347)
业经(7262)
(7201)
财经(7058)
问题(6502)
书馆(6365)
图书馆(6365)
(6200)
世界(6198)
(6128)
(5425)
论坛(5425)
科技(5293)
共检索到162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仿杜威书目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取得独尊地位,表面上是其先进的图书整理技术使然,本质上则是国家运作诉诸科学主义话语在书目上的反映,书目所建构的知识图像被直接等同于社会改造的理想模型。于是,痛诋传统书目"卫道"理念的仿杜威书目,又确立了其自身所"卫"的科学主义公理观之"道",书目技术的学科化、逻辑化原则转换为一种科学霸权,中国学术也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知识谱系中趋于边缘化。反思仿杜威书目的得失,遂成为反思科学主义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学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地位的一个侧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20世纪末以前,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不被看重。虽然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古利特和凯兴斯泰纳等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但主要是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其著作进行翻译和阐释。魏玛共和国时期对自由民主的崇尚和许拉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译介,使这一时期德国教育学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有所扩大加深;一些教育学家将其民主思想转化在学校改革实践中。然而,这一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德国教育实践中不仅没有产生可观影响,还遭到德国主流教育界的篡改、冷遇和贬损,导致后来杜威在德国长久被误解。为究其根源,以教育史学家特罗勒的"教育语言"概念为研究工具,发现当时德国的教育领域被精神科学教育学以及支撑此学派的"教化"语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加晋  
在传统社会,畜牧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视作国力兴衰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与必要条件,故王夫之有言:“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到20世纪上半叶,畜禽业逐步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饲料作为畜禽生长与生产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是畜牧业存续与近代化发展的基础。以1900年中国第一篇饲料学专文为始,越来越多的学人意识到“欲强畜牧,先改饲料”之理,他们试图通过饲料科技的近代化来推动中国畜牧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之振兴。但可惜的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原宏盛  
和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比,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其主要标志表现为:以最高首脑视察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为标志,各级领导重视图书馆活动频繁显著;以国图二期项目为标志,各地新馆建设成就卓然;以数字图书馆工程为标志,各类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杰  常春波  
童年是个体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与其成年后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均有着潜移默化的关联。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文学形式和启蒙工具,儿歌不仅反映出父权社会性别制度、习俗、观念和权力关系给女性身体和心理诸方面造成的束缚,也以训诫的方式先入为主地形塑着儿童的性别意识。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和男女之大防的性别区隔依旧以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习俗为依托,贯穿于20世纪初中国儿童的孕育、生育、哺育、养育和教育过程,影响着他们对性别关系的认知。一些儿歌对男女情爱的露骨描述,反映出传统社会儿童保护观念的淡薄。晚清以来的妇女解放思潮亦在儿歌中得到了一定呈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乃新  
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5个新的趋势与特点,从而对我国提出了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作者提出必须与时俱进,以战略与策略的重点调整为中心深化经济国际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略重点和首选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肖海涛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到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脉络。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许金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殿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的科学教科书得到了翻译。基于当时"科学救国"的时代背景,科学教科书翻译经历了被动阶段和主动阶段。科学教科书翻译具有目的明确,方式多样,体系单一、良莠不齐,内容为新学、语言旧式等特点,对语言教育和科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但科学的传播却较为缓慢。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的出现,文明书局高举"科学"的大旗,1903年开始出版"蒙学科学全书"28种。这是第一次书名全部印有"教科书"字样、第一套中国人自己分科编著(译)、至今唯一用"科学"之名统领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明确学科概念及知识分类,彰显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下移中国科学启蒙的重心,大量普及科学常识;突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试验与观察;全面规范"教科书"要素,分化了科学译著与教学用书;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了教科书编制的科学化程度;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有序、弹性、指导性,但没有分级设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孔军  
对新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是梁启超新民活动的重要内容。面对晚清以来教育文化资源领域内日渐凸显的中西分立格局,作为过渡时代的士人—知识分子,梁氏力主"因时变通",在不同历史情境下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新民资源整合模式。20世纪初,梁启超逋日之后的西学摄取,使他的新民宣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但其对于"圣道"的疏离,也渐渐引来康有为及诸同门的不满和批评。在此背景下,经过1903年的新大陆之行,梁氏对于民权自由、革命破坏诸说的流弊益加警觉,其于新民资源的整合,亦由先前之"中西并重",调整为"科学与道学互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加晋  李群  
在畜禽业的饲料利用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各界曾有过较广泛的论争,其焦点是畜禽业近代化应遵循经济的原则来利用饲料,还是以营养为原则。前者是传统社会的遗物,后者是新兴动物营养学率先提出的主张。这场论争本缘起于理论界,并基本取得营养为先的共识,后在生产界中推行受挫,在政界中受到有限认可和采纳。其间,不少相关学科、社会力量等或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其中,最终得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共识,这场论争充分折射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坎坷,尤其是经济成本问题的制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宋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永安  
该文分析了 2 1世纪前 5年世界经济情况 ,以及前 1 5年的预测 ,分析预测基本观点正确 ,把握住了未来世界经济大趋势 ,对我国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乃新  
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变数增多、不平衡加剧,国际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加强。不确定性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在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可确定的方位和因素,才能“jest-time”(恰值其时)地应变和调整。这对于入世伊始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较快发展的态势,无疑是一项必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