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3)
2023(13377)
2022(11049)
2021(10159)
2020(8186)
2019(18447)
2018(17721)
2017(32834)
2016(17708)
2015(19547)
2014(19017)
2013(19073)
2012(18125)
2011(16814)
2010(16679)
2009(15129)
2008(14772)
2007(12772)
2006(11482)
2005(10639)
作者
(54079)
(45156)
(45078)
(42381)
(28753)
(21819)
(20147)
(17760)
(17322)
(15773)
(15729)
(15093)
(14612)
(14409)
(14177)
(13891)
(13476)
(13224)
(12989)
(12907)
(11422)
(11235)
(10911)
(10297)
(10254)
(10076)
(9854)
(9791)
(9124)
(9015)
学科
(84049)
经济(83971)
管理(43948)
(43032)
(30253)
企业(30253)
方法(29726)
中国(28481)
数学(26717)
数学方法(26579)
(23826)
地方(23826)
(18370)
贸易(18356)
(17845)
业经(17623)
(16589)
农业(16585)
(15740)
环境(14515)
(13974)
(13813)
(13792)
金融(13791)
地方经济(13777)
银行(13763)
(13598)
(13428)
技术(11853)
(10958)
机构
大学(256895)
学院(256364)
(115166)
经济(113270)
研究(102945)
管理(92066)
理学(79098)
中国(78084)
理学院(78004)
管理学(76846)
管理学院(76367)
科学(63628)
(56659)
(53923)
(51850)
研究所(49540)
(48084)
中心(44847)
农业(41030)
业大(40689)
财经(38347)
(37657)
(36975)
经济学(36567)
北京(36476)
(35451)
(35183)
师范(34997)
经济学院(33040)
科学院(32908)
基金
项目(176095)
科学(139239)
基金(129642)
研究(123433)
(117037)
国家(116104)
科学基金(97055)
社会(82240)
社会科(78101)
社会科学(78086)
基金项目(68305)
(66649)
自然(62188)
自然科(60752)
自然科学(60733)
自然科学基金(59663)
(58135)
教育(54527)
资助(52045)
编号(46427)
(44535)
重点(41192)
(39268)
(36835)
成果(36536)
国家社会(35714)
发展(35283)
(34740)
创新(34715)
科研(33854)
期刊
(128355)
经济(128355)
研究(79300)
中国(55751)
(47741)
学报(46747)
科学(43215)
大学(34296)
管理(33914)
(33315)
农业(33117)
学学(32527)
(25949)
金融(25949)
教育(24912)
经济研究(22560)
业经(20940)
财经(19114)
技术(19026)
(18591)
问题(17214)
(16688)
(15929)
世界(15060)
国际(14909)
资源(14386)
科技(12809)
(12389)
技术经济(12300)
商业(11934)
共检索到394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志新  孙迪  张学珍  郑景云  
本文根据1901年以来的62次强火山(VEI≥4)喷发年表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发布的格点气温资料(CRU TS v.3.22),采用时序叠加分析方法,辨识了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强火山喷发对中国温度变化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纬度强火山喷发后的1~2年,中国温度基本以下降为主,但降温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与季节差异。高纬火山喷发后的显著降温区域发生在东北和东南地区,冬半年温度下降达1.2°C,夏半年温度下降2.0°C;中低纬火山喷发后,冬半年温度的显著下降区域发生在青藏、东南和东中部地区,幅度为1.3~2.2°C,夏半年温度下降幅度比冬半年小;赤道火山喷发后,冬半年温度显著下降区域发生在东北、东南和青藏地区,且降温幅度均大于1.2°C,夏半年西北和东中部地区降温幅度偏小。此外,强火山喷发后第3年,部分地区还出现二次降温现象,降幅甚至超过第一次;然而,同一纬度强火山喷发后,其所造成的降温幅度和降温区域差异与强火山喷发的季节关系不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潜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以北65千米处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于2022年1月14日开始发生剧烈喷发,大规模的喷发持续了数天。汤加火山喷发不仅对该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火山灰从2月初已经开始向非洲方向漂移。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火山喷发不仅改变了地球气候,更是引发了物种及文明的灭绝。此次汤加火山喷发必然也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但影响究竟有多大,尚需要时间去分析和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潜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以北65千米处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于2022年1月14日开始发生剧烈喷发,大规模的喷发持续了数天。汤加火山喷发不仅对该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的火山灰从2月初已经开始向非洲方向漂移。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火山喷发不仅改变了地球气候,更是引发了物种及文明的灭绝。此次汤加火山喷发必然也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但影响究竟有多大,尚需要时间去分析和评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游允中,郑晓瑛,宋新明,陈功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曾国安  胡振国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但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政府应该根据收入性质的不同对居民收入差距采取不同性质的调节政策 ,并同反垄断、反腐败、加强法制建设、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相结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曾国安  胡振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如何缩小这些差距,政府应该根据收入性质的不同对居民收入差距采取不同性质的调节政策,并同反垄断、反腐败、加强法制建设、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相结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康  韦玉春  
基于GIS方法对1990年以来江苏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首先,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江苏省几何、人口、经济(GDP)、外资(FDI)等主要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然后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均衡性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的经济、外资重心相较人口重心有显著的空间偏离,1990年以来的人口重心呈东南向西北,复向西南,再折回西北的倒U型空间位移趋势,经济重心则一直向南偏东方向位移,而外资重心大致以2003年为拐点,之前大体向南位移,之后逐渐向北偏东位移;(2)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均衡性总体在加剧,相对发展速率呈现出南北不均衡,县域和市区不均衡,且苏南、苏中、苏北内部不均衡性各有特点;(3)本世纪发展速率加快的县市主要在苏南和苏中空间范围的四个边角带上,呈"口"字型格局,苏北为相对发展速率下降县市的主要分布区;(4)苏南初步形成了东部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高度发达趋同区和西部的快速发展趋同区,苏北形成了盐城为代表的县域快速成长趋同区和以连云港为代表的县域缓慢发展趋同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上调控上述因素,使其向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张世奎  吕宪国  
挠力河流域面积为241.67×104hm2。其自然条件决定了该流域具有极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从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流域湿地景观和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然湿地资源从1982年的53.32×104hm2变成2000年的17.17×104hm2,减少了67.8%;而水田面积却增加了38.5倍,同时,旱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该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近20年来该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探讨流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土地利用与湿地之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湿地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佳鞠  翟振武  
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生育水平的波动显得复杂而波折。在整个生育水平变动历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与生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由负向转为正向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同处于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却经历了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低迷的生育水平,婚育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结合国际生育水平变迁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婚育文化观念特征、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生育水平的确较低,但在未来短期内,不太可能降至部分欧洲国家和日、韩等国家或地区曾经达到的"很低"或"极低"的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何樟勇  
本文借助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和拉姆齐 卡斯 库普曼斯模型 ,讨论了宏观经济中最优消费和储蓄的确定机制 ,并得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效率的黄金定律以及修正黄金定律标准。同时 ,借助代际交叠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自由竞争经济出现动态无效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利用黄金定律规则对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进行了考察 ,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初起中国经济运行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状态 ,进而我们深入分析了造成中国经济出现动态无效的原因。根据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的事实 ,并结合原因探索 ,我们最后提出了摆脱动态无效困境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综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哲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还要注意规避工具主义的重新抬头、触动职业教育实践的内核、孕育更多的原生哲学观和本土哲学观、发挥多元哲学观的整合效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浩  李跃忠  
20世纪以来,《好逑传》在叙事模式、思想主题、词汇语法、文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小说叙事模式、文学传播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比较等是研究重点。20世纪以来《好逑传》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首先,在译者和译本研究上,对除帕西和德庇时以外的其他译者及其版本研究过少;其次,在文学传播上,对西方受众对象的研究过于薄弱。未来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比较、语言艺术价值、其他语种译本以及海外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甄江红  李艳玲  刘果厚  苏根成  
利用197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合木分布区35 a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四合木生境与其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5 a来四合木分布区气温尤其是冬温持续上升,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逐年增加,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降水逐渐减少,干燥度逐年增大,气候要素的年际与季节间波动较大,造成了四合木生境的暖冬、旱化、环境频变、生态脆弱及多灾易灾的环境效应。气候条件的不利变化,对四合木生长与繁殖有不利影响,四合木种群面积的动态监测及其与气象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四合木种群数量的减少与相应年代的气温、大风日数、蒸发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