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59)
2022(2548)
2021(2608)
2020(2186)
2019(5444)
2018(5661)
2017(9660)
2016(5809)
2015(6395)
2014(6554)
2013(6080)
2012(5838)
2011(5445)
2010(5978)
2009(5677)
2008(5771)
2007(4768)
2006(4670)
2005(4539)
2004(4004)
作者
(16342)
(13718)
(13607)
(13218)
(8991)
(6484)
(6210)
(5382)
(5209)
(5147)
(4912)
(4844)
(4746)
(4559)
(4557)
(4192)
(4145)
(4046)
(4044)
(3941)
(3825)
(3456)
(3370)
(3324)
(3314)
(3171)
(3011)
(3007)
(2826)
(2751)
学科
(17766)
经济(17726)
管理(10750)
(8872)
(7589)
企业(7589)
(7449)
中国(6602)
(6084)
(5870)
教育(5345)
理论(5258)
(5235)
方法(5110)
教学(5019)
体制(4965)
(4949)
(4444)
金融(4443)
业经(4421)
(4144)
银行(4131)
(4043)
数学(3984)
数学方法(3822)
(3405)
地方(3359)
(3328)
税收(3292)
(3261)
机构
大学(81723)
学院(77827)
研究(35498)
(28435)
经济(27743)
中国(25056)
管理(23557)
科学(22245)
(19619)
(19488)
理学(19158)
理学院(18781)
管理学(18256)
管理学院(18088)
研究所(17796)
(16187)
(16039)
师范(15910)
(14757)
中心(14122)
教育(13953)
(13778)
师范大学(13446)
北京(13160)
(12251)
农业(11412)
财经(11348)
业大(10605)
(10494)
(10298)
基金
项目(46151)
研究(36197)
科学(35523)
基金(31258)
(28112)
国家(27849)
科学基金(22080)
社会(20331)
教育(19138)
社会科(19055)
社会科学(19048)
(17295)
(16078)
基金项目(15841)
编号(15711)
成果(15545)
自然(13633)
自然科(13279)
自然科学(13270)
自然科学基金(13032)
资助(12676)
课题(12435)
重点(11457)
(10838)
(10138)
(10066)
(9787)
(9298)
教育部(9272)
大学(9218)
期刊
(37698)
经济(37698)
研究(32126)
中国(23856)
教育(22862)
学报(13893)
(13809)
科学(12995)
(12215)
大学(10691)
管理(9761)
农业(9200)
学学(9064)
(8875)
金融(8875)
技术(7497)
财经(5869)
经济研究(5739)
图书(5687)
职业(5352)
(5263)
世界(5173)
(5122)
(5065)
论坛(5065)
国际(4803)
业经(4588)
问题(4581)
(4304)
(4224)
共检索到139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袁慧芳  彭虹斌  
采用历史研究法,对美国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科学课程改革历程与成效进行了分析。此次课程改革以结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主要经济资助来自联邦政府拨款的美国科学基金会,实际推行课程改革是各个高校和中小学组建的各种专业委员会。在1975年以后,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课程改革尽管广为传播,但只是零星地分布。调查的结果显示: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课程改革只是部分地成功地达到政府和社会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慧敏  
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对认识二战后美国的教育变革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研究者都视其为对"苏联卫星事件"的回应,是冷战时期国防政策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重新发掘与分析,指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场教育改革不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此外,该法案立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对联邦政府干预教育权限的再讨论;法案通过后,在宣誓政治忠诚和学术自由问题上也受到广泛批评。国家安全不能概括法案的全部,至于联邦政府如何干预教育,以法案为代表的每一次讨论本身就是答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通过梳理20世纪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历程表明,美国课程史研究先后经历了进步取向、修正主义取向和文化历史取向。不同取向的课程史研究的兴起,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并导致在价值预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基于已有的课程史研究及其所展现的研究取向,展开批判性反思,形成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课程史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潇怡  孙慧芳  
共通概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的内容。传统的科学课程主要以学科领域作为组织科学内容的出发点,当前科学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表现为共通概念在科学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共通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作为课程建构理念到以重要内容在课程中呈现进而统领科学课程内容的变化历程。美国当前基于共通概念架构科学内容的课程框架既体现了共通概念作为核心要素与其他内容维度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表现为共通概念具体内容的细化以及在不同年级之间的进阶要求。美国基于共通概念建构科学课程的发展对我国科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择校计划、学券制和特许学校等,积极推进市场化,在教育界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强化联邦政府对全国教育改革的干预能力,努力实行优质教育,增进教育公平,建构学习化社区,试图在新世纪继续长期保持其世界惟一超级强国的地位。其间虽然围绕择校、学券制、特许学校和联邦政府干预地方教育改革等的合法性问题展开了广泛争论,但这一系列教育改革仍然得到了积极而坚决的推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逢春  
美国博士教育虽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但随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需求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博士教育出现完成学位时间长、博士生辍学率高而导致博士教育高损耗现象,其原因是博士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协调、资金不足、课程质量低劣和就业指导缺乏。对此,大学和博士教育研究机构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历届政府发起或支持课程改革,试图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共同文化与核心价值,呈现出新保守主义趋势。与国家课程改革相呼应,美国教育新保守主义者也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共享共同文化,并与政府取得联盟,积极推动国家课程的建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关系到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改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本文首先从科学教育史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其次分析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它的原因,最后考察了以往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付磊  
20世纪中期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新旧转换期。这一期间在全国全面推行了现代会计,实现了会计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会计落后、散乱的局面。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会计处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会计的发展受到政治的强烈干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顶点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兴起的一种课程。这一课程具有相对独特的含义、多元的目标、灵活的实施模式,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凤轩  江月  
美国里根政府的减税,不但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还掀起了世界性减税浪潮。小布什政府“10年减税”计划,不仅刺激了国内经济复苏,同样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减税。比较美国这两次大的减税,分析其前因后果及其特点,对我国的税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美国两次减税原因和措施入手,重点考察了两次减税的共同特征,最后指出对我国今后税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季楚潇  
为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本研究在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挖掘霍尔青春期研究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探讨青春期概念“发现”对19—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改革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此更新历史认识的视角,探讨观念变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廷凯  
目前,一项称为“中学科学的范围、连续和协调”(Scope,Sequence,and Coordin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简称SS&C)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正在美国各地逐步推行。该计划由全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提出,得到教育部和全国科学基金会(NSF)的认可和支持,并有一个大的顾问委员会和四个学科课程委员会参与计划制订。 全国科学教师协会认为,美国的中学没能让学生理解这个世界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朝高、精、尖方向的迅速发展,大多数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没有获得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学生对结构化的科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高玲  钱晓菲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美国相继出现了众多旨在改变美国公共教育的运动,这些运动在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对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共同促进了公共教育的全面变革。这些运动的直接出发点都是对公共教育现状不满以及由此产生的寻求改变的强烈动机。其中,社团活动通过传播与交流信息、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方式成为对美国公共教育发挥影响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教育运动之所以对该时期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发挥重要作用既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也有特定的社会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