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0)
- 2023(9296)
- 2022(7590)
- 2021(6908)
- 2020(5507)
- 2019(12900)
- 2018(12750)
- 2017(24327)
- 2016(13031)
- 2015(14628)
- 2014(14474)
- 2013(14123)
- 2012(13155)
- 2011(12174)
- 2010(12611)
- 2009(11371)
- 2008(11018)
- 2007(9714)
- 2006(8817)
- 2005(8248)
- 学科
- 济(63306)
- 经济(63264)
- 管理(28967)
- 业(28924)
- 方法(23634)
- 企(21339)
- 企业(21339)
- 数学(21267)
- 数学方法(20739)
- 中国(19994)
- 地方(19647)
- 农(16281)
- 业经(13826)
- 学(12775)
- 农业(11162)
- 地方经济(10477)
- 融(10305)
- 金融(10304)
- 发(10297)
- 贸(10206)
- 贸易(10193)
- 银(9874)
- 银行(9840)
- 易(9727)
- 行(9637)
- 环境(9590)
- 制(9151)
- 理论(9037)
- 财(8806)
- 和(8454)
- 机构
- 学院(185121)
- 大学(182564)
- 济(74115)
- 经济(72316)
- 研究(69103)
- 管理(67271)
- 理学(57186)
- 理学院(56392)
- 管理学(54842)
- 管理学院(54510)
- 中国(51616)
- 科学(44428)
- 京(40834)
- 所(35650)
- 财(32482)
- 研究所(32424)
- 农(31543)
- 中心(31107)
- 江(28913)
- 业大(27976)
- 范(27832)
- 师范(27604)
- 北京(26266)
- 院(25830)
- 财经(25279)
- 农业(24493)
- 州(23553)
- 经(22836)
- 师范大学(22387)
- 经济学(22195)
- 基金
- 项目(123571)
- 科学(97466)
- 基金(88168)
- 研究(88046)
- 家(78102)
- 国家(77521)
- 科学基金(66072)
- 社会(54996)
- 社会科(52245)
- 社会科学(52232)
- 省(49578)
- 基金项目(46361)
- 自然(43660)
- 自然科(42652)
- 自然科学(42645)
- 划(42243)
- 自然科学基金(41786)
- 教育(40740)
- 资助(36364)
- 编号(35592)
- 发(31238)
- 重点(28874)
- 成果(28370)
- 课题(26497)
- 部(25733)
- 发展(25293)
- 创(25254)
- 展(24924)
- 创新(23704)
- 科研(23650)
共检索到289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晶 陈华根 许惠平
基于多时相土地利用图与遥感影像资料,建立空间研究网格,通过土地利用扩展强度指数的空间分析,对1947~2002年上海市建成区居住用地扩展模式、强度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建成区居住用地空间扩展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其扩展强度与速度均从建国初期开始减小,在1964~1979年期间达到最低值后又逐渐增大,总体上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发展变化;②居住用地扩展模式随时间发生较大变化,由建国初期以核心建成区为主的渐进式扩展(1947~1964年)转变为跳跃式扩展(1964~1988年),到近些年又发展成兼具渐进扩展与跳跃扩展特征的混合扩展模式(1988~2002年),城市用地功能由简单趋于复杂...
关键词:
居住用地 空间分异 扩展强度 模式 上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闵行、嘉定-浦东等方向,并分别构成城市扩展的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不同时期各轴向城市用地扩展性质和强度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各时期城市扩展表现为以城镇用地为主(1987~1990)到城镇用地与工业开发区并存(1990~1995)以及以工业开发区扩展为主(1995~2000)的形式;②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较简单的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的“单核扩展”为主的模式,逐渐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松雪 林坚
居住的郊区化和居住用地的分散布局往往是城市蔓延的先导现象,研究城市居住用地扩张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城市扩张机理的认识,并为形成相应的空间治理措施提供支撑。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将城市用地面状图斑与城市居住区点状空间数据相结合,通过城市用地扩张指数LEI的计算,对1996~2006年、2006~2015年两时段的北京城市居住区用地进行了区位类型的划分,识别了城市新增居住用地的扩张模式,并采用logit模型对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5年,北京市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新建居住区以散点型的用地扩张模式为主,与典型城市蔓延现象中跳跃式的用地扩张模式一致,且蔓延趋势逐渐强化;与城市建成区的距离是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过程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素;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大规模居住区建设对城市用地的扩张没有显著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居住用地 用地扩张模式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关键词:
郊区化 居住用地 空间扩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昊英 陈宇 张小东
文章利用2008—2019年中国土地市场网的杭州市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规模、均价和开发强度等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时空演变特征,梳理出杭州市的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模式以及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1)总体上,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上表现出凝聚性空间分布的状态,区域分布的均衡度偏低。其中主城区较为密集、外围区县较为稀疏;县域中心较为密集、一般乡镇较为分散,且随着主要交通轴线呈带状分布。(2)居住用地出让规模空间上呈现出"点状集聚—线状串联—面状围合"空间集聚的发展趋势,其集聚核心呈现出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趋势。(3)居住用地出让平均收益逐年升高,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在主城区产生高值集聚现象。(4)开发强度的演变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由原先较为分散、平均的低强度开发演变为如今的高强度开发集聚的空间特征,尤其是主城区的开发强度增长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归纳推导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发展阶段和区位选择模式:整体上呈现出"成长—起飞—成熟—击穿"4个阶段;对应4个阶段居住用地的区位选择演变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逐渐集聚并扩张,局部地区形成多个次核心地区。
关键词:
土地出让 时空演进特征 区位选择 杭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巍 黄翠萍 赵晓杰 胡细英 王楠
城镇用地扩展是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经典领域。以赣州中心城区为例,利用景观扩张指数将其城镇用地扩展划分为飞地式、边缘式、填充式三类,同时结合用地功能探讨研究区2003~2016年城市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不同用地扩展模式的差异化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三类用地扩展模式并存,其中飞地式扩展以工业、居住用地为主,由新区组团式集中分布转向沿交通轴带放射状扩展;边缘式扩展由居住用地主导逐渐转向以工业用地为主,表现为城镇斑块的繁殖作用,随城市空间增长不断外延;填充式扩展相对不明显,以居住用地为主且集中分布于老城区。(2)交通引导开发及"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是城区用地扩展的主要特征,不同用地扩展模式的作用机理具有差异性,通达性、政策性因子对飞地式扩展起主导作用;聚集性因子是决定边缘式扩展的重要因素;聚集性和通达性因子则对填充式扩展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城镇用地 扩展模式 特征 机理 赣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冠贤,魏清泉,蔡小波
90年代是珠三角经济增长的转折点 ,在原有优势日趋弱化的新形势下 ,珠三角经济区的空间组织在“极化—反极化”的分异运动中呈现新的态势。通过对 1990、1995、1999年 3个年份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代表性指标的因子特征值的分析 ,可以明显观察到珠三角经济区正由不平衡向平衡、单极核向多极核的方向演变 ,经济空间增长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珠三角经济区 因子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明华 王垚 蒋伟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既要提供足够的住房,叉要满足紧凑城市背景下集约发展。我国居住区目前"高容积"的开发模式存在着种种不足。新的《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居住用地指标的增大和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造成居住用地的容积率降低,使得"高层低密度"和"低层高密度"的开发模式能够实现,而这两种开发模式不能满足集约发展的要求。借鉴欧洲紧凑城市的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了"中层中密度"的开发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中层中密度"是一种集约的开发模式,能够在满足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集约发展的目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裕凤 杜国明 宋戈
分析城市内部基准地价的时空格局,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在城市居住用地土地价格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2001 ̄2007年居住用地分布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级别和基准地价由内向外顺次降低,但级别边界受到城市道路的直接影响;基准地价与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高低级别间基准地价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研究期内,基准地价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基准地价增幅最快,城市腹地稍慢,近郊区最慢。
关键词:
基准地价 时空格局 呼和浩特 地价指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梓羽 汪德根 朱梅
探索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提高建筑遗产的保护水平有重要意义。以396处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从整体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呈凝聚状,省域层面呈高富集区"一枝独秀"、中富集区"东部零星"、一般富集区和低富集区"两带两块"的特征;市域层面呈"断崖式"数量差异、"梯度化"等级差异、"众星捧月"空间分异特征;重心呈"先北后南"移动趋势,东西向移动较微小,集聚程度呈由强变弱趋势,集聚点数量呈递减趋势。(2)从类型分异格局及演变来看,20世纪建筑遗产可分为六大主类和16个亚类。其中,科教文卫体类、商政办公类和纪念性类遗产数量居多,且分别呈"两核分散""东部三核、中部团状零星""两核一环多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不同类型建筑遗产分布演变特征差异明显。(3)20世纪建筑遗产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区域地位、文化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联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历史文化底蕴因子的影响最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婷婷 李志远
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充分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是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治理提出的核心要求。论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围绕居住空间分异如何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首先从城市治理最小行政单元的居/村委会尺度刻画了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空间格局,其次运用因果推断中的广义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基于住房产权的居住分异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程度的实际影响,最后进一步阐释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不同场景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差异性逻辑。研究发现:(1)上海居住分异程度和公共服务供给程度在空间全局呈相反关系,且在中心聚集“低分异—高供给”的空间,在边缘聚集“高分异—低供给”的空间;(2)居住分异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整体场景、分部门场景下均以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为主,即居住分异程度的加深将引起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但该影响在居住分异程度居中阶段均出现小幅度的正向波动变化;(3)相较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受到居住分异的负向因果效应作用更大。基于研究结论,论文从促进适度住房产权混合和社会融合、弥补边缘空间的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改善弱势社会群体的住房机会三方面提出城市治理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栩 黄荣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安萍莉 孟媛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远郊化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利用1996年、2002年、2006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两个时段来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及来源特征,分析得出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它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2.54%。为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构建"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变化模型",将按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结果空间聚类,后以聚类结果和"扩展水平重要度"描述建设用地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区建设用地扩展从"平均分散"向着"多中心集聚"变化;由中低水平扩展为主向着高、低两个极端水平分化,形成了潮白河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旭君 姚玲珍
文章运用住房市场存量—流量模型,动态分析居住用地供给对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及住房价格的影响,并据此模拟不同居住用地供给思路下商品住房市场的运行状况。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新增居住用地供给对一定时期后的新建商品住房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居住用地供给能够影响远期住房价格,但很难对当期住房价格产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增加居住用地供给所能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较为有限。据此提出,政府居住用地供给应着眼于长期,不宜依据短期住房市场状况进行频繁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极明
20世纪下半叶 ,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带有本质性的变化。从横的方面来分析 ,这些变化是 :(一 )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到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 ;(三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化 ;(四 )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五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六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