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5)
2023(8227)
2022(6775)
2021(6151)
2020(5219)
2019(11628)
2018(11623)
2017(21802)
2016(12173)
2015(13512)
2014(13678)
2013(13500)
2012(12442)
2011(10846)
2010(11310)
2009(10761)
2008(11119)
2007(10501)
2006(9316)
2005(8903)
作者
(35936)
(30324)
(29805)
(28343)
(19407)
(14507)
(13821)
(11668)
(11391)
(11320)
(10228)
(10078)
(9938)
(9829)
(9424)
(9265)
(8932)
(8927)
(8750)
(8679)
(7596)
(7521)
(7353)
(7130)
(6968)
(6779)
(6587)
(6487)
(6251)
(6106)
学科
(71017)
(65649)
企业(65649)
(53571)
经济(53497)
管理(52929)
业经(24105)
(22042)
(20765)
方法(20562)
(17143)
财务(17129)
财务管理(17104)
农业(16497)
企业财务(16096)
技术(14812)
数学(13000)
数学方法(12884)
(12332)
理论(12223)
中国(12032)
(11742)
(11666)
(11119)
地方(10959)
企业经济(10593)
经营(10000)
(9827)
技术管理(9710)
(9581)
机构
学院(182055)
大学(172154)
(73291)
经济(71789)
管理(71653)
理学(60158)
理学院(59557)
管理学(58738)
管理学院(58399)
研究(55219)
中国(45601)
(36894)
(35591)
(34419)
科学(33747)
(31090)
(29414)
财经(27612)
农业(26965)
业大(26909)
研究所(26009)
中心(25673)
(25116)
(24727)
北京(23328)
商学(21212)
(21082)
商学院(21028)
师范(20897)
(20783)
基金
项目(109879)
科学(85753)
研究(83141)
基金(76858)
(66199)
国家(65446)
科学基金(56884)
社会(51325)
社会科(48404)
社会科学(48390)
(46259)
基金项目(40808)
教育(37420)
自然(36513)
(36296)
自然科(35640)
自然科学(35631)
自然科学基金(35077)
编号(35014)
资助(30930)
(30478)
成果(27637)
(26340)
(24918)
课题(24390)
重点(24264)
创新(23549)
(23045)
(21996)
(21543)
期刊
(94226)
经济(94226)
研究(53681)
中国(37719)
(34218)
管理(32745)
(32702)
学报(25515)
科学(24522)
农业(23367)
大学(19541)
业经(19298)
教育(19222)
技术(18805)
学学(18432)
(16821)
金融(16821)
(15141)
财经(13914)
经济研究(13279)
(12120)
问题(11734)
财会(11570)
技术经济(11427)
现代(10260)
商业(10248)
(9623)
世界(9614)
会计(9098)
(8653)
共检索到286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德超  
自1860年汕头开埠通商以来,随着中西贸易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陶瓷贸易逐渐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外销产品,不仅形成了以枫溪和高陂为中心的陶瓷业生产中心,而且在生产形态和技术管理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之后,粤东陶瓷业被迫走向衰落的局面。尽管如此,陶瓷业仍然在粤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业的兴盛不仅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活跃了附近的农村市场,而且促进了专业化市镇的形成,进而影响到近代粤东的社会变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丽君  阿牛曲哈莫  
20世纪上半叶,西康地区的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时期,一是清末的萌芽时期,一是民国特别是抗战爆发后的发展时期,并指出西康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因地制宜筹设职校与学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宇宙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宇宙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本文对 2 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具体考察了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启动时间和基本历程 ;提出引进是教育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起点 ,但引进也导致形成了一种照搬外国教育学模式的倾向 ;为此 ,引进应具有自主意识并达到求其会通的境界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从植入性转到生成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基于对一批英文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对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从政府、社会到学者层面,从教育、科学研究到救灾防灾,从林学人才、技术、思想、林业行政组织到造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河流洪水控制等方面开展的交流与互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研究认为,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的交流是双向的,美国以中国毁林为教训的做法被中国学者作为警示国内政府和社会并呼吁重视林业、发展林学以救灾防灾的宣传工具,这是在近代中西方交流过程中林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福建成为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及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在福建扶植潜在势力,日本领事馆庇护、放任台湾籍民(1)走私贩卖鸦片。台湾籍民借着治外法权的庇护,垄断了福建的鸦片市场,使福建烟毒泛滥,屡禁不止;而日本当局也从籍民的鸦片收入中得到"南进"政策各种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再次利用台湾籍民在厦门、金门等占领区实行鸦片专卖制度,一方面为占领军和傀儡政府提供财源,另一方面利用"交通船"把鸦片运往内地套取粮食,以解决军粮供应,并为日军搜集各种情报。总之,日本是把鸦片和其他麻醉品作为征服中国的工具使用,而台湾籍民则成为日本鸦片政策的棋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宇宙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雪香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福建成为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及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在福建扶植潜在势力,日本领事馆庇护、放任台湾籍民(1)走私贩卖鸦片。台湾籍民借着治外法权的庇护,垄断了福建的鸦片市场,使福建烟毒泛滥,屡禁不止;而日本当局也从籍民的鸦片收入中得到"南进"政策各种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再次利用台湾籍民在厦门、金门等占领区实行鸦片专卖制度,一方面为占领军和傀儡政府提供财源,另一方面利用"交通船"把鸦片运往内地套取粮食,以解决军粮供应,并为日军搜集各种情报。总之,日本是把鸦片和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加晋  李群  
在畜禽业的饲料利用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各界曾有过较广泛的论争,其焦点是畜禽业近代化应遵循经济的原则来利用饲料,还是以营养为原则。前者是传统社会的遗物,后者是新兴动物营养学率先提出的主张。这场论争本缘起于理论界,并基本取得营养为先的共识,后在生产界中推行受挫,在政界中受到有限认可和采纳。其间,不少相关学科、社会力量等或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其中,最终得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共识,这场论争充分折射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坎坷,尤其是经济成本问题的制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灼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爱君  徐冰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大量报刊。其中,在北京发行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华文报纸《顺天时报》,该报第三代社长龟井陆良是20世纪初期活跃在北京新闻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中日关于"对华二十一条"交涉时日本记者当中对华强硬派的代表。然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战后的龟井转变为批判日本的对华政策、积极宣扬国际和平的活动家。龟井陆良中国观的转变以及他关于新闻媒体与国际关系的一些言论和主张,对于我们回顾上个世纪中日两国由摩擦、冲突走向战争的历程,进而思考今天的中日关系以及媒体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与责任,具有历史的见证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婷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22年):以翻译日本的几何教科书为主;第二阶段(1923-1928年):首次把几何内容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第三阶段(1929-1949年):首次在初中开设实验几何课程。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几何教育价值观的对峙与调整是初中几何教科书演变的内动力;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应突出数学的"整体性";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需在实验与论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秋蓉  
追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自办与参办私立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深入认识中国私立大学的路标和门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私立大学在帝制末年孕育产生,在军阀混战中获得生长机遇,在抗战前10年取得长足进步,在抗战之后继续发展。此间,中国私立大学形成了自己基本的办学特点,诸如办学类型多元化、多渠道等筹措经费、精神立于物质之上、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