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97)
2023(18791)
2022(15857)
2021(15019)
2020(12339)
2019(28476)
2018(28315)
2017(53694)
2016(29027)
2015(32969)
2014(32851)
2013(32348)
2012(29443)
2011(26662)
2010(26613)
2009(24465)
2008(23662)
2007(20707)
2006(18427)
2005(16373)
作者
(82220)
(68865)
(67892)
(64917)
(43263)
(32719)
(30930)
(27013)
(26103)
(24274)
(23204)
(23175)
(21626)
(21490)
(21101)
(20879)
(20286)
(20144)
(19750)
(19519)
(17152)
(16840)
(16450)
(15801)
(15410)
(15288)
(15151)
(15047)
(13789)
(13588)
学科
(121177)
经济(121033)
(81478)
管理(77864)
(58938)
企业(58938)
(52397)
方法(51785)
数学(45487)
数学方法(44911)
中国(35353)
农业(34702)
业经(30489)
(27832)
(24698)
地方(24325)
(23284)
(22217)
贸易(22201)
(21654)
(18533)
银行(18492)
理论(18114)
(18041)
环境(17885)
技术(17858)
(17719)
(17698)
(17160)
金融(17157)
机构
大学(410207)
学院(408683)
(169685)
经济(166256)
管理(160995)
理学(139424)
研究(139360)
理学院(137956)
管理学(135504)
管理学院(134766)
中国(107095)
(87244)
科学(84585)
(77550)
(74363)
(68824)
中心(64512)
业大(63466)
研究所(62703)
(60046)
财经(59728)
农业(59401)
(55320)
北京(55122)
师范(54859)
(54719)
经济学(51031)
(50034)
(48394)
经济学院(45997)
基金
项目(279927)
科学(220998)
研究(207630)
基金(204325)
(177476)
国家(175947)
科学基金(151545)
社会(132694)
社会科(125471)
社会科学(125440)
基金项目(107906)
(107608)
自然(96558)
教育(94624)
自然科(94340)
自然科学(94317)
自然科学基金(92606)
(90250)
编号(85290)
资助(83486)
成果(69167)
(62558)
重点(62186)
(60169)
课题(57809)
(57484)
国家社会(55306)
教育部(53780)
创新(53721)
科研(53121)
期刊
(188138)
经济(188138)
研究(121690)
中国(80758)
(77320)
学报(65444)
科学(60219)
管理(56809)
(54812)
农业(52809)
大学(51218)
学学(47430)
教育(46695)
(38047)
金融(38047)
技术(35805)
业经(34348)
经济研究(28760)
财经(28704)
问题(25668)
(25561)
图书(25062)
(24639)
(21151)
世界(19998)
技术经济(19628)
科技(19119)
理论(19106)
(18411)
资源(18313)
共检索到60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君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农村工业化"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种重要思潮。1930-1949年有关"农村工业化"问题的期刊文献涉及的论域主要有"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探讨、必要性分析、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等。思想界的中国农村工业化思想呈现出开放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特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高华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一元论者先后提出了"民族同源"、"汉族主体"、"异始同终"等边疆族际整合思想主张,并与民族多元论者展开了争论。虽然这些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无疑提升了当年边疆社会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为后来"多元一体"族际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和本身终结前夕的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除了租佃范围继续波浪式扩大,突出表现为三"化":一是租佃形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卖(典)田留耕"租佃、押租衍生租佃和地主提供生产资料的"帮工式"租佃最为引人注目;二是租户佃户结构多元化。租户、佃户遍布农村各个阶层,租佃关系错综复杂,不过原有的封建租佃格局和基本性质并未改变;三是"佃农贫农雇农化",不仅"佃贫农"取代"佃中农"成为佃农的主体,而且相当数量的佃农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生产者沦为只剩劳力的产品分成制雇农。这意味着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租佃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鹏  胡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调查和研究蔚然成风,蒋杰是这次农村调查运动的典范。他身体力行,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显示了"用脚做研究"的实证研究的作风。其调查内容广博而丰富,涵盖人口、自然环境、教育等各个方面,并意图以精确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的症结,以求达到改良农村的目的。这些调查推动了中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本土化进程,使我们对民国乡村社会及其诸多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利用 1 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 1 930年、1 936年、1 94 6年 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 ,对 1 9世纪 30— 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 ,内容涉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经济学者瞄准时代需要,立足国内实情,发挥理论专长,提出了较为丰富的币制改革思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普遍认为纸本位是大势所趋,但金属本位更适宜当时中国实际,为实施"废两改元"提供了参考。1934年,中国经济学者对货币本位该如何应对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引起的银价上涨进行了热烈探讨。一些学者主张实行与国际银价脱钩的金属本位,一些学者则指出纸本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这些观点都与1935年法币政策相左。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学者从币制改革层面,对治理恶性通货膨胀建言献策,并指出在财政状况未见改善的情况下,币制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余文君   隋福民  
以“福利比率”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农户生活水平,发现户均生活已达“糊口”水平,但农户个体间差距较大。一半以上农户无法维持生计,少数农户通过剥削等方式掌握大量生产剩余。同一农户的历时性研究显示贫困具有可延续性。生活水平的户间差异主要受土地占有量和家庭人力资本影响。家庭福利比率差异表明20世纪初地权更容易集中在有充足剩余资本的农户手中,有生计之忧的农户无法持续投资农业生产,从而加重贫困。从生产价值再分配过程来看,农业生产剩余并未被人口完全消耗,而主要集中在不事农业生产的地主手中。“高水平陷阱”将近代农业发展停滞归因于人口对农业生产剩余的消耗,在微观视角上难以成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玲  
冰心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冬儿姑娘》等小说,既不同于审视民众缺点的启蒙文学,也不同于偏重于为穷人辩护的左翼文学,而是显示了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以静心聆听的态度接纳他者生命并不完美的本然状态。它所流露的理解他者、接纳他者的慧心,与冰心"五四"时期以主观抒情为主的"爱的哲学"的文学咏唱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轨迹可循,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此类作品启发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中,应当客观认知文学创作中原已包含的接纳、包容的传统,并给予一定的重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玲  
冰心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冬儿姑娘》等小说,既不同于审视民众缺点的启蒙文学,也不同于偏重于为穷人辩护的左翼文学,而是显示了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以静心聆听的态度接纳他者生命并不完美的本然状态。它所流露的理解他者、接纳他者的慧心,与冰心"五四"时期以主观抒情为主的"爱的哲学"的文学咏唱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轨迹可循,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此类作品启发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中,应当客观认知文学创作中原已包含的接纳、包容的传统,并给予一定的重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 ,对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 ;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 ,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关键词: 土地分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晓荣  戴建兵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洪华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处于动荡的战乱时期,一部分软弱动摇的知识分子不但无法切实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而且还暴露出各种性格缺陷和精神弱点。这一时期的大学叙事更多地把讽刺批判的矛头投向"象牙塔"内的各类大学人物,或批判他们在革命救亡低潮时期的幻灭退守,或嘲讽他们在民族危亡时期的道德沦丧,或批判他们在启蒙救亡时期的不学无术,并由此进一步剖析大学人物的性格缺陷和人性弱点,以及造成这种缺陷和弱点的文化传统与现实因素,彰显了同为知识分子的作家们在民族救亡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责任担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储丽琴  
20世纪30年代,以方显廷、吴知和毕相辉为代表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王宜昌之间就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的演变路径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演变路径的特殊性,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模式也将提供可行的选择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