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3)
- 2023(3387)
- 2022(3034)
- 2021(2784)
- 2020(2485)
- 2019(5575)
- 2018(5491)
- 2017(10221)
- 2016(5981)
- 2015(6865)
- 2014(6694)
- 2013(6838)
- 2012(6794)
- 2011(6265)
- 2010(6227)
- 2009(5766)
- 2008(5892)
- 2007(5369)
- 2006(4768)
- 2005(4513)
- 学科
- 济(20198)
- 经济(20155)
- 管理(14007)
- 业(12716)
- 企(10877)
- 企业(10877)
- 学(9891)
- 方法(9151)
- 数学(7161)
- 数学方法(6986)
- 农(5386)
- 中国(5286)
- 贸(4985)
- 贸易(4981)
- 易(4834)
- 财(4728)
- 业经(4516)
- 理论(4420)
- 制(4141)
- 和(3905)
- 农业(3573)
- 体(3488)
- 地方(3478)
- 融(3463)
- 金融(3460)
- 策(3086)
- 水产(3060)
- 教育(3034)
- 银(2955)
- 银行(2909)
- 机构
- 大学(93254)
- 学院(89354)
- 研究(39580)
- 济(29789)
- 科学(29664)
- 经济(29073)
- 中国(27743)
- 管理(27717)
- 农(27178)
- 所(23926)
- 理学(23540)
- 理学院(23151)
- 管理学(22340)
- 京(22218)
- 管理学院(22202)
- 农业(22035)
- 研究所(21955)
- 业大(20543)
- 中心(16550)
- 江(15096)
- 院(14623)
- 省(14373)
- 北京(14278)
- 室(14247)
- 财(14041)
- 农业大学(13991)
- 实验(12911)
- 技术(12728)
- 业(12489)
- 实验室(12356)
- 基金
- 项目(62855)
- 科学(46493)
- 基金(44174)
- 家(43286)
- 国家(42991)
- 研究(37436)
- 科学基金(33477)
- 自然(25605)
- 自然科(24996)
- 自然科学(24981)
- 省(24753)
- 自然科学基金(24536)
- 基金项目(22658)
- 划(22497)
- 社会(20585)
- 资助(19936)
- 社会科(19245)
- 社会科学(19237)
- 教育(17776)
- 计划(15418)
- 重点(15350)
- 科技(14829)
- 发(13365)
- 部(13212)
- 科研(13165)
- 编号(13126)
- 创(12678)
- 专项(12113)
- 创新(11986)
- 业(11979)
共检索到14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宇光 杨锦玲 李薇 董文化 梅文莉 戴好富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媛 吴德淮 晏婷婷 赵莹 刘宝元 李改云
【目的】沉香提取物是其主要应用方式之一。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对沉香成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的问题,在提取过程中对沉香主要成分进行粗犷分离,明确不同提取物的释香行为,为实现沉香在特定领域的定向、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蒸气-溶剂多级提取,获得精油、浸膏、醇沉等沉香多级提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沉香多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差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联用(HS-GC-MS)技术,分析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多级提取物在40~160 ℃的香气释放规律。【结果】水蒸气-溶剂多级提取可实现传统沉香和奇楠沉香中倍半萜、色酮类成分的粗犷分离;水中蒸馏和隔水蒸馏对精油成分影响较小,均主要含有倍半萜和芳香族小分子物质,相对峰面积≥99%;蒸馏后再进行溶剂提取,获得的浸膏主要含有色酮类成分,相对峰面积≥90%;醇沉可实现对传统沉香浸膏中杂质的有效分离。2种沉香多级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释香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沉香、奇楠沉香精油中,分别主要含有榄香醇、α-檀香醇,40 ℃时主要释香物质分别为匙叶桉油烯醇、(1R,3aR,5aR,9aS)-1,4,4,7-Tetramethyl-1,2,3,3a,4,5a,8,9-octahydrocyclopenta[c]benzofuran;传统沉香浸膏中色酮种类更为丰富,160 ℃后色酮裂解形成大量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出峰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奇楠沉香。【结论】通过多级提取方式,可获得富含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沉香精油以及富含色酮类成分的沉香浸膏、杂质较高的醇沉。精油在低温时具有较好的香气释放能力,适合开发香水、日化等常温释香产品;浸膏适用于高温释香,可开发熏香、燃香等产品;奇楠沉香浸膏中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可用于该色酮的单体分离;醇沉中沉香有效物质明显降低,可开发低值化产品。
关键词:
沉香 奇楠 多级提取 化学成分 释香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园园 王昊 李薇 梅文莉 米承能 魏艳梅 戴好富 姜北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 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23±2.83、39.55±3.75和72.63±2.87μmol·L~(-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婷婷 李改云 陈媛
【目的】分析沉香主要成分在燃烧过程中的挥发或裂解方式 ,比较国产、惠安系和星洲系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差异,确认对沉香燃烧香气有贡献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及其来源,解释沉香燃烧气味形成原因,为沉香产地识别和香气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馏和乙醇提取沉淀方法分离沉香树脂部分中倍半萜类和2-(2-苯乙基)色酮类(PECs)特征成分,应用热重(TG)分析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部分的热质量损失模式,使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不同产区沉香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确认气味活性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3个产区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收集燃烧沉香产生的烟尘,运用液相质谱(LC-MS/MS)联用分析其中PECs成分组成,采用HS-GC-MS分析加热后的PECs标准品,探究沉香中PECs化合物裂解机制及其对燃烧气味的影响。【结果】1)沉香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在200 ℃以内完全挥发,PECs化合物质量在150~350 ℃缓慢降低,木材在250 ℃以上迅速燃烧。2)沉香燃烧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明显增加,为沉香燃烧气体提供辛、甜、杏仁、花香等丰富的气味;国产沉香中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3,4-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酚等7种化合物释放量与样品乙醇提取物含量负相关,这些化合物主要为沉香燃烧烟气提供烟熏、粉尘和木材气味。3)倍半萜类关键香气化合物桉油烯醇、cis-桉叶-6-烯 -11-醇、愈创木醇的相对含量在国产沉香中最高,惠安系沉香中次之,星洲系沉香中最低。4)沉香燃烧烟尘中含有多种Flidersia型 2-(2-苯乙基)色酮类(FTPECs)化合物,但未检测到四氢2-(2-苯乙基)色酮类(THPECs)化合物。沉香四醇裂解释放苄基丙酮和苯甲醛,2-(2-苯乙基)色酮高温裂解不仅生成苯甲醛、苯乙醇等6种芳香族化合物,还能挥发进入空气。【结论】沉香的主要成分倍半萜类、PECs化合物和木材燃烧过程中热质量损失模式不同,倍半萜类化合物直接挥发进入空气,PECs化合物和木材裂解生成多种芳香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气味,对沉香燃烧香气有重要影响。不同产区沉香燃烧后释放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星洲系与惠安系和国产沉香差异较大。高温下不同种类PECs裂解生成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不同,FTPECs可部分挥发进入空气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刘力 斯红光 冯翰 韩一凡
对8种杨树,包括采自南方的4种(响叶杨、Ⅰ-214、鲁克斯和哈佛)和采自北方的4种(中金2号、中金10号、中绥5号和28-77号),进行了木材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分、灰分和苯醇抽出物的含量较低,8种杨树的平均值分别为9.69%,0.68%和1.74%。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的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8.76%和77.19%。木质素和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54%和21.72%。按制浆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来比较,这些杨木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的含量高,抽出物和木质素的含量低,当属优质原料。采自北方的4种比南方的4种更好。
关键词:
杨属 纸浆材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明礼 尹智华 战磊
对2011年云南曲靖、贵州遵义、湖南郴州3种不同香型风格烟叶的B2F、C3F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风格、不同部位烟叶的致香成分物质总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致香成分丰富程度分别为:云南曲靖>湖南郴州>贵州遵义;化学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得出还原糖、致香成分对感官综合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余6种化学成分,2化学指标糖碱比、氮碱比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香型风格 致香成分 感官质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祖光 曹慧 刘力 李兵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亮 周智修 舒爱民 刘晓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 ,绿色紧实 ,味苦回甘 ,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 ;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 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 ,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真正苦丁茶”。表 3参 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景延秋 袁秀秀 詹辉 张豹林 刘英杰 王卫峰 刘怀奇 鲁平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总糖呈增加趋势;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蛋白质、总氮、烟碱呈增加趋势,钾、氯、糖碱比、氮碱比呈减少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追肥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1次追肥处理大于2次追肥处理,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2次追肥大于1次追肥,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基追肥比例减小与追肥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静 彭祚登 江丽媛 孙龙 谭晓红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生长快等特点,在我国栽植广泛,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木本燃料能源树种之一。豫刺8号(R.pseudoacacia Cl.‘Hennansis8’)为刺槐无性系优良品种之一,具有作为燃料型能源林开发利用的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德龙 宋湛谦 黄文豪 胡伟华 李福海 张全来
为弄清真菌对变色泡桐木材成分与结构的影响,更加有效防治泡桐木材变色,该文对真菌引起的变色泡桐木材成分含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变色前后泡桐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及红外谱图(FTIR)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发现热水抽提物由5.01%增加到5.87%,冷水抽提物由2.10%增加到3.47%,1%NaOH抽提物由18.19%增加到20.48%,木质素基本未变,综纤维素由77.60%变为76.10%,其中综纤维素中α--纤维素基本未变,而戊聚糖由26.13%减小至22.75%,半纤维素含量降低.FTIR表明,与正常材相比,变色泡桐木材的与羰基C O振动相关的红外吸收谱峰1 744、1 734 c...
关键词:
泡桐 木材 变色 真菌 化学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改云 任海青 秦特夫 江泽慧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
关键词:
茯苓 褐腐 木材 化学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咸鑫 朱列书 胡日生 向世鹏 詹莜国 陈前锋 李云霞 王凯歌
在湖南省桂阳烟区选择K326、云烟87、YZ206-9、湘烟3号4个烤烟品种,测定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云烟87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最高(30.26%、28.11%、4.74%),K326的烟碱含量(3.00%)最高,湘烟3号的总氮最高(2.16%),YZ206-9的石油醚提取物最高(5.46%)。4个烤烟品种烟叶除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均超出优质烤烟标准范围,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氮碱比和糖碱比也在优质烟叶范围,但钾氯比低于优质烟叶的标准。品种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军 周芳芳 邓国宾 毛春堂 包崇彦 饶骏晨 张晓龙
为了区分烤烟上部叶的不同香型风格特征,为其判断提供数学模型,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65个B2F烟叶为材料,分析比较烤烟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以67种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为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不同香型烤烟的上部叶样品进行判别,并建立Fish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中间香型烤烟的致香物质总量最高,清香型其次,浓香型最低,3种香型烤烟中含量最高的致香物质种类差异很小,清香型烤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另2个香型,主导烤烟香型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有所不同,且同一地区烤烟的香型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判别分析发现,共有12个指标(总糖、还原糖、3-甲基-1-丁醇、2-吡啶甲醛、2,4-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安 郑湖南 周冀衡 王瑞强
以中国18个具代表性烤烟产区K326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及香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香与浓香风格烟叶香气前体物含量有差异,而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对烤烟香气的影响不显著;清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前体物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浓香与中间香型风格的烟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而香气前体物含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烤烟 不同产区 香气特点 化学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