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7)
- 2023(10072)
- 2022(7848)
- 2021(6755)
- 2020(5308)
- 2019(11723)
- 2018(11509)
- 2017(21884)
- 2016(11883)
- 2015(12988)
- 2014(13158)
- 2013(12766)
- 2012(11939)
- 2011(11089)
- 2010(11144)
- 2009(10173)
- 2008(10018)
- 2007(9159)
- 2006(8477)
- 2005(8156)
- 学科
- 济(56794)
- 经济(56740)
- 业(29622)
- 管理(28708)
- 中国(21333)
- 企(20548)
- 企业(20548)
- 地方(19688)
- 农(18330)
- 业经(15234)
- 方法(14903)
- 农业(12936)
- 数学(12449)
- 数学方法(12316)
- 发(12171)
- 学(11711)
- 地方经济(10769)
- 融(10521)
- 金融(10520)
- 贸(10438)
- 贸易(10427)
- 银(10338)
- 银行(10307)
- 行(10099)
- 易(10024)
- 制(9685)
- 财(9665)
- 环境(9563)
- 发展(9552)
- 展(9529)
- 机构
- 学院(172940)
- 大学(170105)
- 济(71898)
- 经济(70404)
- 研究(68846)
- 管理(58808)
- 中国(51443)
- 理学(49223)
- 理学院(48546)
- 管理学(47533)
- 管理学院(47219)
- 科学(43664)
- 京(38357)
- 所(36697)
- 农(35443)
- 研究所(33351)
- 财(32532)
- 中心(30174)
- 江(28674)
- 业大(27745)
- 农业(27340)
- 院(25535)
- 财经(25109)
- 北京(24880)
- 范(24818)
- 师范(24529)
- 省(23235)
- 州(23008)
- 经(22726)
- 经济学(22664)
- 基金
- 项目(113991)
- 科学(88743)
- 研究(81980)
- 基金(80261)
- 家(72052)
- 国家(71416)
- 科学基金(59468)
- 社会(52447)
- 社会科(49730)
- 社会科学(49721)
- 省(46337)
- 基金项目(41777)
- 划(38467)
- 自然(36978)
- 自然科(36136)
- 教育(36131)
- 自然科学(36124)
- 自然科学基金(35481)
- 编号(32303)
- 资助(31993)
- 发(31565)
- 重点(26594)
- 成果(26334)
- 发展(25286)
- 展(24821)
- 课题(24198)
- 部(23503)
- 创(23474)
- 国家社会(22286)
- 创新(22066)
共检索到279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国昌 曹光球 林思祖 王爱萍 何明辉
利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叶中提取的化感物质——邻羟基苯甲酸、四羰基己醇对杉木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蒸馏水和酒精对照处理,发芽高峰分别出现在第7天和第9天,而质量分数为100、200、400、800 mg.kg-1邻羟基苯甲酸的处理,发芽高峰分别出现在第8天、第6天、第7天和第8天;高质量分数处理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指标都表现为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四羰基己醇的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质量分数为100 mg.kg-1四羰基己醇的处理,15 d后发芽总数是蒸馏水对照处理的114.34%,是酒精对照处理的114...
关键词:
杉木 邻羟基苯甲酸 四羰基己醇 化感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于洋洋 王俊男 卢晖 刘爱琴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杉木种子预处理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对杉木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有利于提高杉木种子质量,促进种子萌发。KMnO_4和NH_4Cl溶液在系列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下皆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杉木种子萌发,在低浓度(0.1%、2%)处理下,各发芽指标随浸种时间增加而上升,且分别在0.1%浓度浸种3 h和2%浓度浸种0.75 h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H_2O_2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且在5%浓度浸种3 h时达到峰值。据此认为,适当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浸种一定时间均可促进杉木种子萌发,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可导致生产力逐代退化。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土壤中化感物质香草醛积累。这种化感物质是在林地土壤中缺氮情况下由于前体物和能量流向次生物质而合成,故林地土壤毒性是随着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如氮)的逐代降低而增强。无论从消除毒性的土壤生物化学———土壤腐殖质形成,还是从产生毒性物质的生态生物化学———化感物质形成,都从理论上证明,缺氮是制约这2种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关键因素。另外,杉阔混交林中的阔叶树的作用在于补充纯杉木林地中缺乏的氮,这可由杉木生长正常、无毒害现象发生以及腐殖质含量增加佐证。退化点和作用点相一致。图1参2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璞 赵秀琴
麦棉套作中 ,棉花弱苗晚发的部分原因是小麦向土壤中产生的化感物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中检测到的对羟基苯甲酸 ( p- HA)、阿魏酸 ( FA)、香草酸 ( VA) 3种化感物质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 3种物质对棉花发芽 (及幼苗根生长 )影响的作用阈值分别为 :2 0 0 ( 50 0 ) ,2 0 0 ( 50 0 ) ,50 ( 2 50 ) mg.L-1;各物质在低于对应质量浓度时表现为促进作用 ,而较高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3种化感物质随机等量组合处理 ( p- HA+VA,FA+VA,p- HA+FA,p- HA+FA+VA) ,总质量浓度分别在 10 0 ( ...
关键词:
棉花 冬小麦 化感物质 化感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晋梦然 王哲 李梦佳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施友文 沈彩霞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格氏栲 杉木种子 凋落物浸提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慧 马勇 钱嘉鑫 刘增文
[目的]研究城市绿化树木凋落叶对不同作物的化感效应,旨在为树木凋落叶多样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种典型城市绿化树木凋落叶的水浸提液处理黄瓜、高粱、小麦和油菜4种受体种子,在光照培养箱内利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观测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苗干质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计算化感效应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综合化感效应。[结果](1)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其中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黄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增加,紫叶李、栾树、七叶树和构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均可促进黄瓜幼苗苗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樱花、青桐和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均可促进黄瓜幼苗苗干质量增加。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的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种树木中,只有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使高粱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苗干质量增加。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数、苗高和苗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种树木中,只有樱花和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增加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10种树木中,只有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苗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樱花和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油菜幼苗苗干质量增加。(2)不同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樱花、海棠、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粱、小麦和油菜4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小麦和油菜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构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梁和油菜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栾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粱和小麦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结论]樱花、海棠和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综合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开发生物有机肥最有潜力的树种。紫叶李、构树和栾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产生明显综合促进作用,也可以考虑作为开发生物有机肥的备用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建忠 徐永勤 沈凤强 吴家旅
The height and DBH of 5 to 7-year trees of filial generation of single parent were tested and analysed in 1997—1999 in second generation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in Changle Forestry Cen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traits of height and DBH were most si...
关键词:
杉木 2代种子园 单亲子代 生长量 增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杨萍 潘奇敏 李文刚
1989~1993年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375个无性系开花物候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可授期比散粉期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与散粉期基本同步,或稍后1d;树冠上层、阳面比下层、阴面开花早,但相差不过1d;阳坡散粉期和可授期进程比阴坡早1d和半天;郁闭度大的林分,可授期和散粉期平均迟到半天,分别晚结束2d半和1d;可授期的早晚与≥5℃积温关系密切,而散粉期与≥10℃积温关系更紧密;无性系间雌雄花期基本相遇,但在开花始期和持续期上差异明显;各无性系开花先后次序在年度间比较稳定。无性系来源各层次变异大小的顺序为:无性系间>种源亚区间>种源间>种源区间。可授期早的无性系种子质量最差,其次是晚...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开花物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种子发芽率在35%以上的杉木种子营养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杉木种子中可溶性糖、粗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0~70gkg-1、150~160gkg-1、230~260gkg-1、60~80gkg-1;大量元素含量以N最高,为24~26gkg-1;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Mn>Fe>Zn>Cu>Ni>Pb>Cd。该结果可为杉木种子的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杉木,种子,化学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丛文 周志翔 冯春莲
以花芽数和球果数的系统抽样为基础,采用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分别建立了杉木种子园单株球果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球果切开法建立了球果种粒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半面树冠法预测单株球果产量简便易行、精度较高,最佳信息段法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强,球果切开法能估测全球果的饱满种粒数、空粒数和涩粒数,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可预测种子产量和质量等级。各类预测模型的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应用。
关键词:
杉木,种子产量,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江 覃林
【目的】林分进界作为林分生长动态变化过程之一,是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的基础。林分进界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森林发展动态,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未来健康和生产力,进而为天然林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和模型支持。【方法】基于湖南省第八(2009年)和九(2014年)两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筛选出杉木天然林样地784块,构建了包含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及气候因子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基础模型采用负二项模型(NB),考虑到进界数据存在过度离散的特点,引入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构建了零膨胀泊松(ZIP)模型、零膨胀负二项(ZINB)模型、Hurdle-Poisson(HP)模型和Hurdle-NB(HNB)模型。此外,为解决数据由于重复测量和分层而可能存在的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在上述5种模型基础上,引入样地所在县域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相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最后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单木所属树种的胸高断面积(Bai)、土层厚度(ST)、海拔(EL)和年平均降雨量(MAP)均显著影响杉木的进界。负二项复合模型(NB、ZINB和HNB)在模拟杉木林分进界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泊松复合模型(ZIP和HP);ZINB和HNB的拟合效果优于NB,而ZINB略优于HNB;引入县域随机效应后,NB、ZIP、ZINB和HP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显著优于基础模型,其中以ZINB 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也证明了该结论。【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气候敏感的杉木天然林林分进界模型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能为该区域天然次生林实施科学修复措施和抚育工作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如期实现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霍鸿浩 罗世琼 杨占南 张曲玲 韦小芳 扶蝶
【目的】探明土壤连作障碍的变化规律,为黄花蒿的友好栽培及其次生代谢组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花蒿根、茎、叶不同浓度浸提液处理小白菜和萝卜种子,探讨其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花蒿根、茎、叶不同浓度浸提液处理,对小白菜和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增加,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越大;黄花蒿根、茎、叶不同浓度浸提液处理,对小白菜和萝卜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对其幼苗叶片的POD、SOD和CAT活性具有浓度效应,而MDA含量随黄花蒿浸提液浓度增大而增加。【结论】黄花蒿根、茎、叶水浸提液中含有化感抑制物质,其化感效应超过小白菜和萝卜体内POD、SOD和CAT活性的调节能力,幼苗体内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健 程淑婉 夏民洲 叶镜中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林场杉木林采伐迹地上,对伐桩进行全光照、半遮荫、全遮荫3种处理,于1992年春季分别定期观测并从伐桩上取萌芽样品,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白天平均地表温度达到2O℃左右时,杉木休眠芽开始萌动,其萌发数量与内源激素的种类及数量有密切关系。在3种处理下,不同时期萌芽内CA3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形状相似的单峰曲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但却与各处理下休眠芽日均萌芽数达到高峰的时间基本相符,可见它对伐桩休眠芽破除休眠及持续萌发有重要促进作用。ZT对休眠芽的始萌发也有一定作用,而ABA和IAA含量低微,作用不大。
关键词:
杉木,伐桩萌发,内源激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桐 陆艳武 徐圆圆 钟连香 韦庆林 杨梅
【目的】探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含量较高的4种酚酸物质对草珊瑚生长和品质的化感效应,为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利用其化感效应指导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月生草珊瑚为试验材料,分别施加20,40,60,80 mg/L的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处理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究其对草珊瑚幼苗生长(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药用成分(异嗪皮啶、绿原酸、迷迭香酸、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利用平均敏感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20~60 mg/L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没食子酸总体上对草珊瑚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异嗪皮啶、绿原酸、迷迭香酸和总黄酮单株含量表现出促进作用,而香草酸则仅在质量浓度为20~40 mg/L时表现出促进作用。(2)与对照相比,4种酚酸在质量浓度为20~40mg/L时对草珊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20~60 mg/L时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提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对胞间CO_2浓度表现为促进作用。(3)综合分析可知,酚酸处理下草珊瑚的光合生理指标与生长指标、药用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在一定阈值内酚酸物质可通过增强草珊瑚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草珊瑚生长及其体内药用成分的累积。【结论】4种杉木土壤酚酸物质对草珊瑚生长和品质整体呈现出低中质量浓度(20~60 mg/L)促进、高质量浓度(80 mg/L)抑制的化感效应,且20 mg/L阿魏酸、60 mg/L对羟基苯甲酸、40 mg/L的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在促进草珊瑚生长和品质提升方面表现较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康宁 张怀清 刘闽 欧阳国良
以杉木为例,采用从可视化模拟角度设计的调查参数调查杉木形态结构,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杉木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生长曲线控制下的迭代函数系统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根据DIRECTX9.0提供的API及模型渲染技术,在.NET和DIRECTX9.0平台上,使用C#语言建立了杉木单木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了单株杉木静态和动态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