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1)
2023(3259)
2022(2765)
2021(2523)
2020(2171)
2019(4949)
2018(4719)
2017(9080)
2016(4986)
2015(5317)
2014(5191)
2013(5133)
2012(4804)
2011(4264)
2010(4178)
2009(3855)
2008(3854)
2007(3504)
2006(3120)
2005(2803)
作者
(17337)
(14906)
(14717)
(13746)
(9499)
(7186)
(6508)
(5813)
(5621)
(5316)
(5213)
(5084)
(4995)
(4928)
(4920)
(4531)
(4501)
(4398)
(4319)
(4151)
(3923)
(3746)
(3707)
(3526)
(3459)
(3419)
(3356)
(3274)
(3209)
(3060)
学科
(21209)
经济(21197)
(10712)
管理(10596)
方法(9678)
数学(8828)
数学方法(8689)
(7750)
企业(7750)
(6806)
地方(5746)
(5588)
中国(4975)
(4225)
贸易(4221)
业经(4218)
(4190)
农业(4139)
(4126)
地方经济(3949)
(3560)
税收(3483)
(3470)
(3180)
理论(2882)
环境(2827)
及其(2813)
(2711)
(2709)
(2678)
机构
学院(71310)
大学(70879)
研究(28766)
(26428)
经济(25889)
管理(22366)
(22255)
科学(21838)
中国(20048)
理学(19594)
理学院(19309)
管理学(18589)
管理学院(18483)
农业(17974)
(17220)
业大(16794)
(16023)
研究所(15982)
中心(12156)
农业大学(11825)
(11791)
(11764)
(11265)
(10472)
(10421)
技术(10068)
(9691)
北京(9676)
科学院(9668)
实验(9482)
基金
项目(52148)
科学(39116)
基金(37183)
(35807)
国家(35588)
研究(30874)
科学基金(28671)
(21976)
自然(20899)
自然科(20466)
自然科学(20459)
自然科学基金(20104)
基金项目(19325)
社会(18666)
(18151)
社会科(17673)
社会科学(17669)
资助(15904)
教育(14230)
重点(12634)
计划(12407)
科技(12184)
(11533)
(10745)
科研(10691)
编号(10340)
(10339)
创新(10135)
(9900)
专项(9602)
期刊
(27935)
经济(27935)
学报(22005)
(20583)
研究(18444)
科学(16392)
大学(15486)
学学(15194)
中国(14814)
农业(14121)
管理(9204)
(9165)
业大(7608)
(7262)
农业大学(6460)
技术(6074)
经济研究(5371)
林业(5238)
教育(5235)
(5197)
科技(4564)
财经(4516)
(4493)
金融(4493)
业经(4443)
统计(4160)
中国农业(4141)
自然(4133)
(3946)
(3913)
共检索到105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匡石滋  吴洁芳  石尧清  张慧  连书亭  
在温度为 20~22℃的实验室条件下,用AfMNPV和PrGV的混合病毒悬液感染 3龄期菜粉蝶幼虫,可有效降低 2种病毒的用量,并显示出良好的增效作用,PrGV和AfMNPV毒力倍数分别为单剂的 600倍和 400倍以上。不同浓度混合病毒悬液的LT50分别比AfMNPV和PrGV单剂的LT50缩短 1. 10 ~2. 06d和 0. 40 ~1. 93d。用PrGV病毒悬液感染 4龄期菜粉蝶幼虫,其LT50比 3龄期增加 3. 43~6. 06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滨  朱西儒  田世尧  曾杨  潘建平  王晓容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 ,均有下降 ,其中以 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 ;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 ,其中以 2 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祥坤  贡成良  薛仁宇  曹广力  朱越雄  
【目的】研究杆状病毒lef-3基因的起源与进化,从分子水平明确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通过常规PCR方法获得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晚期基因表达调控因子lef-3的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序,然后利用软件对lef-3及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PiraGVlef-3基因ORF序列中存在4个突变位点,但氨基酸性质未发生改变,推导PiraGV LEF-3蛋白含3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99kD;通过高级结构预测及其编码序列与其它杆状病毒的LEF-3同源性比对表明,该基因可能编码单链DNA结合蛋白;BLAST比对发现lef-3基因只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为宿主的杆状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 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兰韶  曾爱平  文礼章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在于前翅翅痣及后翅后肘室形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突形状、齿数、阳茎基侧突形状等。为此,将北京菜粉蝶幼虫育出的盘绒茧蜂定名为拟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sp.(nr.rubecula Marshal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新  吴文伟  宋敦伦  管致和  
对菜粉蝶Pierisrapae的产卵行为观察表明,它先用前足跗节感受植物叶片表面的特征,再用腹端检测适宜产卵的部位,最后才产卵。菜粉蝶对寄主(甘蓝)与非寄主(番茄、烟草)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差异极显著;菜粉蝶在甘蓝叶片背面所产的卵量显著多于叶正面;甘蓝附近种植番茄或烟草作为伴生植物,对菜粉蝶在甘蓝上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甘蓝上有同种卵,对菜粉蝶继续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也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问学  廖飞勇  莫建初  
菜粉蝶 (Pierisrapae)幼虫取食芫花粗提物 2 4h后 ,中肠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转化酶的活力增强 ,其中肠组织中淀粉酶及肠腔中蛋白酶活力增强的程度达显著水平 ;粗提物使海藻糖酶活力下降 ,差异达显著水平。石蜡切片表明 ,芫花引起细胞核向肠腔内侧移动 ,围食膜逐渐消失 ,肠壁细胞中的空泡显著增多、增大 ,肠组织结构变得没有层次性。电镜观察表明 ,芫花粗提物处理 2 4h后 ,引起细胞内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 ,线粒体内嵴开始模糊、肿胀。因而认为 ,粗提物刺激肠组织超量分泌消化酶 ,加之抑食作用使取食量减少 ,导致体重减轻 ,体能逐渐衰竭而死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肖圣燕  杨荣贵  高建华  高翔  朱峰  张永红  廖鹏飞  
为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差异,利用在云南省蒙自市收集的菜粉蝶,对其体内的微孢子虫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叶面添食的方法,先后将菜粉蝶微孢子虫(约1.21×108粒)分别添给2、3、4、5龄起蚕各160头食用,随后正常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蛹、羽化。检验死蚕、不结茧蚕、死笼茧及蛾子中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综合统计分析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各龄期家蚕的危害性和感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不同龄期的感染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家蚕龄期的增加,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感染力逐渐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林进添  徐伟松  马安勤  
采用比色法测定闹羊花素 Ⅲ (简称R Ⅲ )对菜粉蝶 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 ,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定量饲喂或以 2 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 ,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 ,以每虫 1~ 3μg处理或 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 ,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处理 ,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 ,主酶带明显抑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石滋  张慧  王晓容  吴洁芳  吕作舟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涛  王俊平  李淑文  周洪旭  李国勋  
离体和活体处理粘虫幼虫围食膜后,通过SDS-PAGE分析其围食膜蛋白条带的变化、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生物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粘虫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及其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s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FB28离体处理围食膜能够解离大部分围食膜蛋白,幼虫摄取含有1%FB28的饲料4 h后,围食膜破裂,呈现出蓝色的荧光,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En-Ha离体处理围食膜,能够降解高分子量蛋白,出现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低分子量蛋白条带出现的现象;幼虫摄取含有9μg/mL En-Ha饲料7 h后,围食膜极易断裂,高分子量蛋白条带消失。经过一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洪剑  束庆龙  汪来发  朴春根  方建民  董广平  
将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分别与海藻糖、葡萄糖、L-丙氨酸和FeSO44种增效剂混合,各自配成4种不同浓度的增效剂白僵菌孢悬液,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体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在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幼虫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添加海藻糖可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平均提高18.05%,葡萄糖平均提高8.75%。第11天时,4种浓度海藻糖使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23.1%、76.9%、15.4%、53.8%;葡萄糖分别提高30.8%、0.0%、53.8%、7.7%;L-丙氨酸分别提高38.5%、23.1%、23.1%、-7.7%;FeSO4分别提高14.04%、36.39%、16.71%、20.6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祥  程东美  徐汉虹  吴毓林  尹标林  陈立  杨晓云  
2′,3′,22,23-四氢印楝素A和22,23-二氢印楝素A是印楝素A氢化加成产物。处理后24 h,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6.55μg/mL、2.89μg/mL和0.87μg/mL,处理后48 h,分别为12.61μg/mL、8.01μg/mL和1.81μg/mL。处理后24 h,3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楝素A和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63.74%、80.77%和85.33%;5μg/mL 2′,3′,22,23-四氢印楝素A、22,23-二氢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晓明  余淑英  林雪梅  刘光辉  
在室内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和增效剂以不同比例混配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及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3种供试药剂单用时对粘虫的毒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辛硫磷>丁硫克百威>双甲脒,其LD50值分别为每虫0.0196,0.0264和1.222μg;丁硫克百威分别与辛硫磷(1∶4)、双甲脒(1∶1)及增效剂PB(1∶1和1∶4)混用,辛硫磷分别与双甲脒(1∶1)和PB(1∶1)混配对粘虫均表现出较高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3.7、158.38、148.00、137.57、231.52、143.16和151.8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