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1)
2023(5384)
2022(4688)
2021(4220)
2020(3650)
2019(8104)
2018(8028)
2017(15029)
2016(8546)
2015(9506)
2014(9580)
2013(9298)
2012(8661)
2011(7890)
2010(7981)
2009(7709)
2008(7874)
2007(7226)
2006(6410)
2005(6155)
作者
(27351)
(22864)
(22742)
(21688)
(14691)
(11068)
(10164)
(8815)
(8739)
(8319)
(8045)
(7717)
(7683)
(7640)
(7637)
(6973)
(6862)
(6807)
(6806)
(6728)
(5944)
(5808)
(5556)
(5334)
(5209)
(5158)
(5104)
(5068)
(4883)
(4629)
学科
管理(30063)
(28950)
经济(28883)
(25306)
(22918)
企业(22918)
(12212)
(11755)
方法(10556)
数学(8567)
数学方法(8442)
(8427)
(8224)
业经(7995)
中国(7820)
(7562)
体制(7365)
(7172)
财务(7154)
财务管理(7135)
企业财务(6764)
(6444)
(6439)
贸易(6431)
银行(6418)
(6328)
(6109)
(5894)
(5820)
金融(5816)
机构
大学(125033)
学院(123908)
(47852)
经济(46774)
研究(46559)
管理(43142)
理学(36364)
理学院(35935)
中国(35299)
管理学(35225)
管理学院(35000)
科学(30413)
(27546)
(26439)
(26387)
(25605)
研究所(23177)
业大(22126)
(20869)
农业(20702)
中心(20052)
财经(19639)
(17732)
(17644)
(17574)
北京(17334)
(15718)
经济学(15022)
财经大学(14489)
(14322)
基金
项目(83284)
科学(63982)
基金(59995)
研究(56803)
(54936)
国家(54513)
科学基金(44912)
社会(35434)
社会科(33544)
社会科学(33540)
(32975)
基金项目(31379)
自然(30249)
自然科(29535)
自然科学(29526)
自然科学基金(29019)
(27968)
教育(25874)
资助(24761)
编号(21207)
(20134)
重点(19625)
成果(18448)
(18154)
(17226)
(17026)
科研(16657)
计划(16600)
课题(16336)
创新(16302)
期刊
(56221)
经济(56221)
研究(37629)
中国(28421)
学报(27148)
(24591)
科学(22947)
(22803)
大学(20454)
学学(19742)
管理(18642)
农业(15940)
(12776)
金融(12776)
教育(11727)
财经(10641)
技术(9563)
(9092)
经济研究(8619)
业经(8468)
(8314)
业大(8224)
林业(7779)
(7421)
问题(7316)
科技(6858)
农业大学(6567)
(5874)
财会(5602)
会计(5556)
共检索到19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在3,4,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莉  丛斌  王欢  韩冰  
本研究自5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35株共生细菌菌株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teinernemaSsy3线虫品系的共生菌对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毒力 ,对存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毒力菌株相关因子的研究表明 :高毒力菌株Ssy-1B经50℃处理10min及18W紫外灯下60cm高度垂直照射60min杀虫活性仍很稳定 ;Ⅰ、Ⅱ型共生菌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的血腔毒力均很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晓帆  林茂松  刘亮山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王玉柱  佟付泉  周顺海  张薇  徐莉娜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苹果蠹蛾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MK,A24和Beijing品系及长尾线虫S.longicaudumCB-2y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剂量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施用方法──注射法和海绵法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浸染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的侵染力无显著差异;30000~50000条/ml,剂量的MK,A24和Beijing3个品系线虫对桃、杏树内的桃红颈天牛具有较高的侵染力;多数供试线虫以注射法施用效果好于用海绵法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奇志  王玉柱  周海鹰  
对昆虫病原线虫的3个品系,4个浓度防治杏树上的桃红颈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线虫施用1个月的效果达58.3%~100%;施用后翌年的追踪效果4/5以上的观察虫洞达100%。经方差分析,各品系间对天牛幼虫的侵染效果无显著差异;各浓度间有差异,即30000条/ml和40000条/ml浓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1%);30000条/ml和50000条/ml间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40000条/ml和50000条/ml间无差异。因此,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而且40000条/ml浓度可作为果园推广使用浓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淋凯  朱小芳  钱秀娟  刘卫红  姜红霞  刘长仲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树内钻筑的生息坑道对其生存和繁殖具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松墨天牛幼虫坑道数量分布与不同松树高度、胸径、株内高度、树干皮层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幼虫坑道数量比率随不同松树高度、胸径的增加而增高,与株内不同高度区域的材积大小无关。平均树高4~6m和8~9m的马尾松,幼虫坑道分布率以树高2~3m和3~4m处为最高。马尾松和黄山松寄主上,幼虫坑道分布率分别以1 1~2 0mm和3 1~4 0mm厚的皮层为最大。为阻止同类幼虫侵入坑道,幼虫以啮木发出警示声,平均每次持续2min35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卜宇飞  祁骁杰  温俊宝  许志春  
应用声音侦听技术监测隐蔽性害虫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方法,明确害虫各类声行为的特征有利于排除不同声行为混合叠加的干扰,从而有效地识别害虫种类及其活动方式。利用红外监控下的声音侦听系统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幼虫和星天牛A.chinensis幼虫的声行为进行了分类和分析。2种天牛幼虫的声行为主要分为取食、爬行、清理蛀道和自卫4类,取食声占比最高,可达34%。4类声行为在时域图的最大振幅、波形和脉冲持续时间以及频谱图的能量分布和频段均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此外,对声行为进行时域和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强  张兴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刘云鹏  解春霞  徐明  赵振东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俞林祥  周永平  李国平  沈炳顺  
利用松墨天牛趋性 ,在松墨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安置用“松枝 ,松木 +诱杀剂”的双环装置 ,松枝诱杀补充营养的松墨天牛 ,松木诱杀产卵的松墨天牛 ,以减少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树的补充营养和产卵 ,降低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表明 ,每个双环装置能诱杀松墨天牛成虫 665 3头。上架成虫数量的日变化与月相有一定关系 ,在诱虫期内的 3个凸月相的诱虫量为 1 1 1 6头 ,占总诱虫量的 55 9% ;时变化与光照强弱有关 ,1 8:0 0至 2 2 :0 0诱虫量占全天的 70 %。置架的松林地枯死松树减退率平均达 79 6% ,比对照林地枯死松树净减 50 0 %。松墨天牛对诱杀架有较强的趋性 ,在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