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9)
2023(3535)
2022(2953)
2021(2615)
2020(2269)
2019(5262)
2018(4960)
2017(9872)
2016(5455)
2015(5443)
2014(5369)
2013(5355)
2012(5036)
2011(4628)
2010(4537)
2009(3987)
2008(3935)
2007(3624)
2006(3095)
2005(2865)
作者
(18590)
(15861)
(15800)
(14886)
(9878)
(7819)
(6808)
(6042)
(5934)
(5687)
(5565)
(5280)
(5237)
(5232)
(5172)
(4910)
(4777)
(4765)
(4590)
(4569)
(4132)
(4125)
(3877)
(3707)
(3491)
(3432)
(3373)
(3336)
(3328)
(3326)
学科
(21661)
经济(21648)
(12244)
管理(11780)
方法(10361)
(9546)
企业(9546)
数学(9451)
数学方法(9355)
(8523)
(5874)
(5355)
贸易(5354)
(5311)
中国(5301)
结构(5173)
(5110)
产业(4938)
(4519)
业经(4293)
地方(4167)
(3831)
土壤(3818)
(3811)
农业(3542)
(3494)
财务(3492)
财务管理(3488)
(3401)
金融(3400)
机构
大学(79330)
学院(78994)
研究(31688)
(31210)
经济(30682)
管理(25432)
科学(23925)
(22728)
理学(22468)
理学院(22128)
中国(22126)
管理学(21515)
管理学院(21385)
(18405)
农业(18143)
业大(17950)
研究所(17436)
(17197)
(13662)
中心(13034)
农业大学(11864)
(11835)
(11823)
财经(11520)
(11379)
(11318)
科学院(10862)
经济学(10851)
实验(10812)
北京(10660)
基金
项目(60735)
科学(46451)
基金(44923)
(43290)
国家(43038)
研究(35394)
科学基金(34941)
自然(25550)
自然科(24961)
自然科学(24951)
自然科学基金(24513)
基金项目(23830)
(23669)
社会(22405)
社会科(21437)
社会科学(21434)
(20818)
资助(18931)
教育(15660)
重点(14922)
计划(14377)
科技(13832)
(13108)
(12635)
科研(12601)
(12158)
创新(11608)
编号(11251)
专项(11062)
(10814)
期刊
(29623)
经济(29623)
学报(24227)
研究(20180)
(20178)
科学(18476)
大学(17154)
学学(16906)
农业(13523)
中国(12105)
(9883)
管理(8877)
(7818)
业大(7602)
林业(7295)
(6136)
金融(6136)
经济研究(6063)
财经(6009)
农业大学(5789)
(5345)
(5304)
技术(5149)
科技(5070)
业经(4786)
自然(4442)
问题(4196)
中国农业(4018)
资源(3799)
统计(3709)
共检索到108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一惠  马岚  张栋  夏晓平  薛孟君  苗新云  
以坡面5年生金丝柳和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法测定2种扦插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并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快速湿润处理测定2种扦插植物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特征,测定指标包括:>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分析坡面2种扦插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扦插植物根系集中分布在树干周围040 cm土层内,以>5 mm的粗根为主;2)在0100 cm土层,根系含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林男  吴晓芙  郭丹丹  陈永华  
以锰矿渣作为基质,选用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构树Broussonetiapa pyrifera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室外盆栽植物筛选和基质改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十个月后,5种试验植物生长良好,改良组成活率均在63%以上,试验植物中生物量较大的为构树和蚊母,其次是小叶女贞,大叶樟与牛耳枫的生物量最小。牛耳枫的茎叶和根部Mn含量均比较高,对照组根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邃  龚元石  
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可分为石油化工产品、第三纪矿物产品以及无机物与有机物相结合产品共三类。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壤结构改良剂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探明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改良机制,对于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瑛  高甲荣  顾岚  
以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为例,运用三点抗弯的方法,对金丝柳、旱柳、紫穗槐和荆条4种植物进行枝条抗弯实验,通过对植物枝条柔韧性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退化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结果表明:将植物的力学特性分析作为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弹性模量小、抗弯力大的植物是土壤生物工程施工中优先选择的植物材料。研究表明:抗弯力强度与植物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荆条弹性模量最大且远高于其他3种植物,其次为紫穗槐;旱柳和金丝柳弹性模量差异不大;荆条的抗弯力最大,旱柳最小。因此从力学角度出发,在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筛选中,乔木树种优先选择金丝柳,其次为旱柳;灌木树种优选紫穗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欣  常金宝  柴楠  崔慧军  杨岳  
选用榆属中家榆、大果榆、旱榆、金叶榆4个树种的嫩枝为插穗,以ABT生根粉为外源激素,以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处理插穗,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嫩枝扦插生根率的主导因素为种,其次是插穗长度,基质的影响最小;不同种间扦插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和根系效果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榆的生根率最好,其次是金叶榆,旱榆最差;5 cm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55.8%,但根系效果指数最低,只为0.003;生根率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以1 500 mg/L的生根粉处理5 min时,其生根率最高,是清水对照的1.46倍;不同基质处理插穗的生根率和其它生根性状均不显著;当选用种为家榆,基质V(珍珠岩)∶V(草炭土)为8∶2,插穗长度为20 cm,经1 500 mg/L生根粉处理30 min,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78.7%和0.01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常庆  赵西梅  杨臻  王琳  张海忠  
对女贞(Ligustrum lucidum)、小叶女贞(L. quihoui)和金叶女贞(L. vicaryi)的扦插繁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叶女贞和金叶女贞的扦插生根率很高,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女贞的扦插生根率较低,不同处理组合之间的生根率相差达50%以上;对于女贞的扦插,选择适当的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应用200 mg/kg NAA溶液浸泡长度为10 cm的女贞插穗20 s,可获得53.33%的生根率;金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的IBA溶液浸泡20 s;小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 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华珞  刘秀珍  夏立江  白玲玉  韦东甫  
研究了不同生物气候带下的几种土壤对Cu,Pb、Cd、F的吸附特性、缓冲性及其对土壤中养分元素比例变化的影响;改良剂CaCO3及K2HPO4的使用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素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土及CaCO3含量高的褐土对Cu、Pb、Cd的吸附性强,缓冲性强,而红壤及黄棕壤对上述供试元素吸附性弱,缓冲性弱。Cu、Pb、Cd污染使土壤溶液中Ca含量增加,F污染使土壤溶液中Fe含量增加。施用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可溶态Fe、Mn、Ca、Mg的分布。在红壤、黄棕壤中施加CaCO3比施加K2HPO4效果为佳,可以增加土壤-植物系统中养分元系的有效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М.А.格拉佐夫斯卡婭  陈傳康  陈靜生  
俄国特别是苏联科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关于生物圈的学说,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的层次,在此层内的一切过程都是在活质的必然的与积极的参加下发生的。这个学说的创始者B.B.道库恰耶夫曾揭开了作为活的自然界与死的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的自然体中的特殊的世界。对这自然形成物的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幸  张洪江  程金花  黎建强  吕文星  
【目的】从土壤改良指标中找出差异明显、对植物篱土壤改良作用研究贡献大的指标,为以后植物篱土壤改良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并筛选出适宜于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的植物篱模式。【方法】从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状况和水土保持特性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作为土壤改良作用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利用熵权决策法计算6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与理想植物篱模式的贴近度,比较其土壤改良作用的大小。【结果】研究不同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时,可考虑选择熵权大的指标来进行比较;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饱和导水率的熵权最大,为0.123,其次是水解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斌  高霞  高照良  
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武试验站王东沟模拟弃土场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下植物对弃土场土壤改良的效果。不施肥与施有机肥处理下各植物小区土壤水分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三种处理下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均有所改善;施入有机肥和秸秆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机肥处理下增加量高于秸秆,各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第一年基本呈下降的趋势;有机肥和秸秆的施入能够增加土壤中全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三种处理对于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很明显的效果;施入有机肥和秸秆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有机肥处理下各植物小区平均含量较基土值有所降低,不施肥和施秸秆处理下各植物小区平均含量分别较对照和基土值均有所增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烨琛  赵廷宁  张艳  王美琪  胡平  杨凝  陈童  
为揭示不同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废弃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选取白杨Populus tomentos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黄栌Cotinus coggygria和油松+黄栌5种典型植物恢复措施,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用措施后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通过5种植物恢复措施对采石矿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0.25~10.00 mm;②相比较于白杨、油松、黄栌、油松+黄栌4种恢复措施,侧柏恢复措施下土壤容重降低了2.51%~29.83%、土壤孔隙度增大了7.49%~24.16%、土壤持水量升高了3.74%~24.03%;③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治理后的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比深层提高1.36%~24.30%;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不同植物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土壤孔隙度等指标分析得出:矿区土壤物理性质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侧柏、油松+黄栌、油松、黄栌、白杨,其中侧柏、油松+黄栌、油松3种植物恢复措施最后综合得分无显著差异,即在采石矿的生态恢复中优先依次推荐。图4表3参2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礼男  周广柱  马振文  赖宽  高华  黄丽娜  
为了选择出更加适宜植入沈阳浑河段生态复绿的植物材料,对卧茎景天、白三叶、小冠花和草地早熟禾4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根冠比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RWC)下降,卧茎景天和小冠花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增加;RWC为20%~30%时,卧茎景天的植株含水量最高,仅比对照下降8.47%;根冠比随RWC下降先下降后上升,4种植物中卧茎景天变化最显著;比叶重随RWC下降呈下降趋势;4种植物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情况不同。综上,4种植物的抗旱适应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卧茎景天>小冠花>白三叶>草地早熟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慧芳  罗承德  
Two kinds of petrophifle plants (Pogonatherum panideum and Erioophorum comosum) are broadly grown on the rock slope of road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The microfloras in the soil nearby the rhizosphere of two kinds of petrophifle plants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month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兰贵红  洪霞  葛婷婷  张卫艳  安阳  张文  
从油污植物根系分离高效烃降解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并解析其主要的生理特征与原油的生物修复作用。从原油污染的植物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表面活性剂高的菌株X-2,采用微生物生理分析其代谢特征,薄层层析、FTIR检测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烃代谢试验与GC-MS解析其石油烃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菌株X-2为杆状,其16S rRNA与Bacillus cereus NC740相似性最高为99.7%,菌株能在15~45℃(最适温度为32℃),pH范围为4.5~10.0(最适为7.0),NaCl的耐受性为0~15 g/L,葡萄糖、氯化铵为菌株生长较适应的碳源与氮源。薄层层析与傅立叶红外分析表明菌株X-2产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