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5)
2023(13304)
2022(11691)
2021(10915)
2020(9047)
2019(20743)
2018(20787)
2017(39298)
2016(21704)
2015(24532)
2014(24657)
2013(24379)
2012(22637)
2011(20587)
2010(20784)
2009(18748)
2008(18147)
2007(16030)
2006(14215)
2005(12802)
作者
(65781)
(54447)
(54300)
(51388)
(34800)
(26274)
(24590)
(21609)
(20773)
(19674)
(18715)
(18342)
(17485)
(17457)
(16949)
(16857)
(16358)
(16173)
(15528)
(15506)
(13803)
(13609)
(13237)
(12405)
(12375)
(12278)
(12206)
(12112)
(11179)
(10911)
学科
(87884)
经济(87800)
管理(58164)
(56302)
(45120)
企业(45120)
方法(35177)
数学(29738)
数学方法(29387)
中国(26563)
(24739)
地方(24305)
(20853)
业经(20676)
(18658)
农业(16900)
(16042)
贸易(16028)
(15466)
(15075)
环境(14787)
(14610)
(14514)
理论(14482)
银行(14448)
技术(14428)
(13972)
金融(13969)
(13921)
(13248)
机构
学院(306824)
大学(306807)
管理(118311)
(115719)
经济(112889)
研究(109730)
理学(101477)
理学院(100250)
管理学(98388)
管理学院(97861)
中国(80466)
科学(71804)
(68161)
(57466)
(56948)
研究所(52539)
(51775)
业大(49694)
中心(49071)
(46313)
农业(44738)
北京(43693)
(42784)
师范(42285)
财经(40940)
(39829)
(38220)
(37103)
技术(35754)
(34403)
基金
项目(210326)
科学(162939)
研究(152202)
基金(148555)
(130909)
国家(129738)
科学基金(109591)
社会(91776)
社会科(86722)
社会科学(86700)
(84611)
基金项目(79312)
自然(72696)
(71352)
自然科(70953)
自然科学(70934)
自然科学基金(69628)
教育(69453)
编号(62887)
资助(61302)
成果(51398)
(48915)
重点(47529)
(44705)
课题(44562)
(43736)
创新(40740)
科研(40209)
计划(39479)
项目编号(38326)
期刊
(134015)
经济(134015)
研究(91188)
中国(63883)
学报(54087)
(52852)
科学(48095)
管理(44616)
大学(39505)
教育(39175)
农业(37249)
学学(36959)
(36853)
技术(27794)
(27233)
金融(27233)
业经(23621)
经济研究(20560)
(19165)
财经(18897)
图书(18847)
问题(17197)
科技(16317)
(16000)
理论(15171)
(14511)
技术经济(14451)
业大(14309)
实践(14070)
(14070)
共检索到462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小林  黄羽佳  郑林用  甘炳成  周洁  黄忠乾  
为了鉴定2株从四川省成都市法国梧桐树干上采集到的耐高温野生大型真菌,为其开发利用与驯化栽培奠定基础。在形态学特征观察的同时提取了子实体基因组总DNA,并对其模板进行ITS序列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地位分析,并将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地位结合来鉴定其准确分类。结果表明:从形态学上可初步鉴定2个菌株均为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田头菇属(Agrocybe)大型真菌;系统发育地位研究进一步确定2株野生大型真菌为柱状田头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能准确对柱状田头菇进行分类和鉴定,能显著提高大型野生真菌鉴定的准确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小林  郑林用  黄羽佳  甘炳成  陈章  黄忠乾  
关键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吕明亮  应国华  胡美芳  范良敏  
为提高生产中菌袋制作成品率,对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最适宜碳源为红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pH值适应范围较广,但以5 5~7 5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表4参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璐   袁羽   徐乐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耿毅  
为探究四川某养殖场沼泽绿蛙(Rana grylio)暴发性高死亡率疾病的病因,对病蛙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并结合电镜观察、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病原进行鉴定。患病蛙主要病症为皮肤溃疡与四肢肿胀;剖检见肝、脾与肾肿大。组织病理学观察见肝、脾、肾与肠道等组织器官发生变性、坏死与炎症反应。接种病料的鲤鱼上皮瘤(e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细胞25℃培养4 d呈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TCID_(50)为10~(4.12)/0.1 mL。电镜观察到大量正六边形、对角线直径约165 nm的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对内脏组织及接种细胞进行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于MCP基因全序列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病毒与蛙病毒属病毒同源性在99%以上,且属于FV3类群。以上结果表明分离病毒(TSL210813)为蛙病毒,是本次沼泽绿蛙疫病的病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明元  刘广锋  冯娟  
从养殖的患病军曹鱼身上分离出1株病原菌JT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有极生鞭毛,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实验,证明该菌为军曹鱼病原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并用API-ID32E系统鉴定该菌。再经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JT2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相似度最高。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V.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该株菌为鲨鱼弧菌V.carcharia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大鹏  王南  谭琦  潘迎捷  
运用荧光染色方法对 4株不同地域来源的柱状田头菇子实体的担子和担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来自欧洲希腊的Ag8、中国四川省的Ag10和台湾省的AgT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 4孢双核 ;而来自贵州省的Ag9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双孢 4核。这种 4核现象首次在蕈菌中观察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房琳琳  王颖  宋思丹  白立红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金殿  岳寿松  黄亦钧  游银伟  尤生波  葛海涛  牛钟相  
从长期堆积羽毛废弃物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JJD-1,该菌株能在以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克隆了该菌的16S rDAN序列(GenBank接受号:FJ765512),并以其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S rDAN序列全长1489 bp,BLAST显示该菌株与微杆菌属同源;JJD-1菌株在进化关系上也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聚成一族。特别是与Microbacteriumsp.YK18的同源性最高,其序列相似性达99%。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微杆菌属,命名为Microbacteriumsp.JJD-1。该研究结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泽辉  耿毅  汪开毓  周燕  范玉蕾  邓梦玲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头肾、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广泛性变性、坏死,肠黏膜下层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与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局灶性的坏死灶,并在一些肝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将病鱼的肝脏、脾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林  郭尚  杨臻  杨杰  王华  南晓洁  
【目的】利用外源海藻糖,提高菌种抗高温能力,筛选耐高温品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海藻糖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提高抗高温势能,并根据不同品种在高温下的生长表现筛选耐高温品种(株系)。【结果】在添加外源海藻糖的培养基中,绝大多数品种在高温下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且丰厚。供试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可分3个类型:第1种类型是接种后菌丝萌发较快,第1周迅速生长,第2~3周生长缓慢,如Baichagu、2796系列的2796-Gaoyou、2796-4-9、Accc系列的Accc-52327、Accc-50842-411等品种;第2种类型品种接种后菌丝萌发较慢,第1周生长较缓,第2周迅速生长,如U3-4-22、日本引进品种JP-100和JP-118、F56系列;第3种类型是第1周菌丝体基本上不萌发,而在第2周后期,特别是第3周开始加快生长速度,如Accc-50554、Accc-50442-515、Mohuanong-2796-1等。【结论】筛选株系的结果表明,F56的2个株系,在小麦和玉米粒2种培养基质中生长良好,特别是在玉米粒培养基质中满袋率高达100%。2796-Gaoyou的株系,在小麦培养基质中满袋率达50%~85%以上,Ac-cc-50554的Accc-50554-1株系满袋率高达100%,其他所有株系也都在70%以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陈强  
从高温稻草堆肥中分离到一株能耐高温的放线菌DY19,分别对其表型特征、细胞化学组分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初步认为DY19属于热多孢菌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关统伟  赵辉平  骆玉林  向文良  车振明  
应用纯培养手段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至杏鲍菇培养料中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7株细菌可归为细菌域内的5个科(Thermaceae、Pseudonocardineae、Enterobacteriaceae、Paenibacillaceae和Bacillaceae)、7个属(Geobacillus、Bacillus、Brevibacillus、Enterobacter、Serratia、Thermus和Pseudomonas)。多数菌株属于Bacillus菌属(36.7%)和Thermus菌属(28.2%),它们是杏鲍菇菌袋培养料中的优势细菌类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  田国忠  朴春根  郭民伟  林乐民  
实验应用PCR扩增i、PhyClassifer分析、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海南省灰叶丛枝病病害进行了分子检测及其病原的鉴定、系统进化研究。iPhyClassifer结果显示: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为花生丛枝组(16SrⅡ组)16SrⅡ-A成员。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与16SrⅡ、16SrⅡ-A成员同源性最高,如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的序列同源性为99.9%r,p基因为99.9%。基于16S rRNA和rp两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灰叶丛枝病植原体与花生丛枝病植原体、甘薯丛枝病植原体起源相同,且关系相当接近。根据以上结果,灰叶丛枝病植原体归为花生丛枝组(16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伟  张晨炜  詹漓晖  亢燕  纪燕玲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选择5株分离自新疆、青海的圆柱披碱草内生真菌菌株,采用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选择性引物对其tub b和tEf 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下载ncbi中的相似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成功获得差异极小的各菌株序列,且tub b序列确认为仅1个拷贝,而2个菌株的tEf A序列则有2个拷贝。在最大简约树上披碱草菌株的tEf A和tub b第1拷贝均在Eby(EpichloE bromicolA/E.yAnGzii)大支上,与E.sinicA比较接近;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永丽  陈健  杨琳  杨凡  雷梦成  傅琴  周毅峰  唐巧玉  
【目的】研究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共生根瘤菌种类和硒耐受能力。【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提取根瘤菌总DNA,进行16S r DNA扩增、克隆与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再将各菌株在不同浓度含硒平板上进行培养,以菌落变红为临界条件,筛选各菌株的硒耐受能力。【结果】(1)从高硒土壤上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根瘤菌菌株,从低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个根瘤菌菌株。(2)6个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属别,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低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高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曾家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3)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6μg/m L,曾家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为5μg/m L,低硒、高硒大豆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3μg/m L。【结论】在高硒自然环境(竹山、炼铁湾、渔塘坝、曾家)下生长的根瘤菌有较强耐硒能力,紫云英根瘤菌的耐硒能力高于大豆根瘤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