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1)
2023(8728)
2022(7929)
2021(7552)
2020(6350)
2019(14861)
2018(14902)
2017(28885)
2016(15921)
2015(17927)
2014(17825)
2013(17640)
2012(15956)
2011(14315)
2010(14015)
2009(12568)
2008(11993)
2007(10122)
2006(8626)
2005(7231)
作者
(46836)
(38518)
(38329)
(36356)
(24649)
(18658)
(17380)
(15377)
(14718)
(13689)
(13356)
(12717)
(12101)
(12066)
(11962)
(11911)
(11733)
(11562)
(11014)
(10812)
(9814)
(9349)
(9334)
(8713)
(8680)
(8672)
(8540)
(8475)
(7816)
(7806)
学科
(58309)
经济(58245)
管理(43708)
(41168)
(34913)
企业(34913)
方法(29529)
数学(25545)
数学方法(25259)
(15223)
(14986)
中国(14036)
(13806)
业经(12974)
地方(12118)
(10805)
贸易(10801)
(10493)
理论(10440)
(10269)
农业(10059)
环境(9805)
技术(9680)
(9222)
财务(9165)
财务管理(9151)
(8959)
企业财务(8646)
教育(8600)
(8457)
机构
大学(220941)
学院(219026)
管理(89631)
(79141)
理学(78894)
理学院(77976)
经济(77277)
管理学(76561)
管理学院(76200)
研究(71544)
中国(50058)
科学(49029)
(47040)
(39327)
业大(37568)
(36465)
(34334)
研究所(33895)
中心(31891)
农业(31234)
(29864)
北京(29281)
(28685)
财经(28510)
师范(28353)
(26100)
(25984)
(24878)
技术(24607)
师范大学(22973)
基金
项目(160354)
科学(124444)
基金(115342)
研究(113864)
(101407)
国家(100580)
科学基金(85962)
社会(68586)
社会科(64848)
社会科学(64830)
(63868)
基金项目(62682)
自然(58850)
自然科(57438)
自然科学(57419)
自然科学基金(56364)
(53748)
教育(51864)
资助(47418)
编号(46726)
成果(37147)
重点(35548)
(34173)
(33608)
(33576)
课题(31773)
创新(31282)
科研(31267)
计划(30569)
大学(29540)
期刊
(82081)
经济(82081)
研究(59981)
学报(40638)
中国(36520)
科学(35628)
(35526)
管理(31276)
大学(29687)
学学(28097)
农业(25426)
(24059)
教育(23832)
技术(18272)
业经(14089)
(14080)
金融(14080)
图书(13117)
财经(12671)
经济研究(12645)
(12426)
科技(12253)
理论(11705)
业大(11389)
实践(11101)
(11101)
(10891)
问题(10621)
(10551)
情报(10318)
共检索到299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乔玉宝  樊成奇  唐莹莹  田晓清  
分别对采集自防城港白龙的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和北海南汅的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样品的共附生真菌Purpureocillium sp. FBZ-1和Penicillium sp. BNG-1进行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其形态,并通过分析生物学特征鉴定其种属。通过对两种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28个小分子化合物,从中未发现新的化合物,主要的化合物类型是芳香胺类、生物碱类和二酮哌嗪类,分别为:lumichrome、 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β-咔啉、环(异亮氨酸-脯氨酸)、环(亮氨酸-羟基脯氨酸)、环(色氨酸-缬氨酸)、环(亮氨酸-脯氨酸)、环(苯丙氨酸-脯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氨酸)、环(色氨酸-亮氨酸)、苯乙胺、N-乙酰苯乙胺、吲哚乙胺、N-甲基色胺、N-(4-羟基)丁酰苯乙胺、对羟基苯乙胺、 5,7,4-三羟基异黄酮、 7,4-二羟基异黄酮、 5,7,3,4-三羟基异黄酮、邻苯二甲酸异辛酯、 2,4-N,N-dimethyl-lumichrome、 3,4-二氢-3-甲基-β-咔啉-1-酮、色氨酸、 2-羟基-3-吲哚丙酸、环(缬氨酸-脯氨酸)、环(亮氨酸-丙氨酸)、环(苯丙氨酸-5-甲基-3,4-脱氢脯氨酸)、环(色氨酸-天冬酰胺)。研究结果对利用我国丰富的海鞘及其共附生微生物资源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发现其中可能含有的结构新颖的化学物质以开发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巧英  甘建红  来庆华  张璐  康永锋  
对采自西沙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以期发现结构特异的次生代谢产物。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用真菌2号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后的菌体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和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手段,包括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分离制备,运用现代核磁波谱技术并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通过对隋氏蒂壳海绵共附生真菌的菌体提取物进行分离制备,最终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果为(1)Traumatic acid,(2)N-benzoyl-L-phenylalaninol,(3)cyclo-(Trp-Ser),(4)cyclo-(D-Pro-D-Leu),(5)cyclo-(Phe-Tyr),(6)(22E,24S)-5α,8α-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9(11),22-trien-3β-ol,(7)5α,8α-epidioxy-23-methyl-(22E,24S)-ergosta-6,22-dien-3β-ol。其中化合物1是从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3、4、5、6、7是在该真菌内首次分离得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杨桥  郑成兴  
二段海鞘科物种在我国有记录的有二段海鞘属、拟薄海鞘属、膜海鞘属和Diplosoma共4属11种。本文简介了中国二段海鞘科品种分布及资源状况,概述了2001年以来关于该科此4属物种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国资源的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梅东海  田晓清  樊成奇  赵树明  杨桥  马丽艳  黄洪亮  陆亚男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是尚待关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重要来源之一。本文研究了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的一株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代谢产物,以探讨其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和菌株的潜在药用价值。运用多种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技术,从菌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2个主要的单体化合物;经LC-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9-甲基-β-咔啉-3-羧酸甲酯(1)和放线菌素D(2)。考虑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可能利用培养基氮源中的氨基酸,本文还利用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代替商品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对Strepto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梅东海  田晓清  樊成奇  赵树明  杨桥  马丽艳  黄洪亮  陆亚男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是尚待关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重要来源之一。本文研究了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的一株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代谢产物,以探讨其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和菌株的潜在药用价值。运用多种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技术,从菌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2个主要的单体化合物;经lc-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9-甲基-β-咔啉-3-羧酸甲酯(1)和放线菌素D(2)。考虑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可能利用培养基氮源中的氨基酸,本文还利用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代替商品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对Strepto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梦雪  李欢欢  邵峰  李宏基  吴文惠  孙鹏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进行菌株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放线菌素D(化合物1)、胡萝卜苷(化合物2)、环-((S)-脯氨酸-(R)-亮氨酸)(化合物3)、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4)、3′-氧-乙酰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5)和3-羧基吲哚(化合物6)。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可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乔玉宝  田晓清  唐莹莹  樊成奇  马丽艳  陆亚男  
在前期研究发现星座短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脂溶性提取物具有降血脂功效的基础上,为深入了解该海鞘的生物学背景,开展了其共附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为进一步从该海鞘及相关共附生微生物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降血脂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奠定基础。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星座短腹海鞘样品中共附生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信息。测序共获得37 911条序列,310个OTU;稀释曲线表明测序深度足够;多样性指数Simpson值为0.373,Shannon值为2.494。样品共附生细菌分属于24个门,优势门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8.8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0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67%)、蓝藻门(Cyanobacteria,2.62%)、厚壁菌门(Firmicutes,1.79%)、柔膜菌门(Tenericutes,1.76%)、螺旋菌门(Spirochaetae,1.33%);分属于197个属,优势属有Ruegeria(60.83%)、SAR116_clade科下未知属(3.27%)、Rhodococcus(2.40%)、Cyanobacteria纲下未知属(2.26%)、Candidatus_Hepatoplasma(1.76%)、Pe M15目下未知属(1.61%)、Spirochaetaceae科下未分类属(1.33%)等10个。通过纯培养技术共分离获得15株可培养共附生菌,分属于8个属,分别为弧菌属Vibrio(7株)、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2株),以及Pseudomonas、Pseudovibrio、Thalassobius、Exiguobacterium、Flavobacterium、Thalassospira属各一株。本研究首次为星座短腹海鞘提供了准确的共附生微生物背景数据,为进一步开展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菌株材料;同时研究还提示该海鞘有水产病原菌感染,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格外关注水产病原菌的安全风险防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端玉  魏少鹏  姬志勤  吴文君  
【目的】对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其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管碟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了A1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并以活性追踪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室内生测发现,A19菌株发酵液对1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对枯草牙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L-链球菌3种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 mm。盆栽试验表明,A19菌株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会玲  杨春平  武金占  邵彦坡  姬志勤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番华彩  金桂梅  郭志祥  李元广  刘树芳  曾莉  
以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为目的,从云南省内不同种植区的香蕉根际及植株内分离到93株真菌。以香蕉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香蕉暗双孢叶斑病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香蕉角斑梨孢病菌等6个病原真菌为靶标,对这93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抑制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初步测定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进行活性复筛。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28%、25.81%、17.20%、21.51%、18.28%、23.66%;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抑...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昭  张旭  徐静  
采用化学与生物学活性结合的二级组合筛选模型对红树林植物海莲内生真菌进行筛选,得到优势菌株Pestalotiopsis sp.,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3β-(E)-feruloyllupeol、stigmastan-3-one、β-sitosterol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其中化合物分别3β-(E)-feruloyllupeol为首次从红树林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对4个化合物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以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抗菌、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