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
2023(906)
2022(801)
2021(763)
2020(745)
2019(1546)
2018(1538)
2017(2483)
2016(1737)
2015(1830)
2014(1722)
2013(1689)
2012(1614)
2011(1535)
2010(1532)
2009(1374)
2008(1356)
2007(1309)
2006(985)
2005(869)
作者
(8276)
(6918)
(6863)
(6395)
(4604)
(3628)
(3065)
(2740)
(2698)
(2535)
(2513)
(2508)
(2376)
(2338)
(2320)
(2311)
(2109)
(2107)
(2090)
(2082)
(2016)
(1861)
(1761)
(1743)
(1645)
(1618)
(1593)
(1586)
(1560)
(1552)
学科
(4103)
(2310)
(2117)
虫害(1821)
管理(1775)
(1761)
经济(1761)
(1750)
病虫(1694)
病虫害(1694)
生物(1676)
(1636)
贸易(1636)
(1624)
(1586)
防治(1529)
(1527)
及其(1391)
(1370)
企业(1370)
水产(1311)
电子(1302)
网上(1283)
网上贸易(1283)
(1133)
(1076)
动物(1065)
微生(1029)
微生物(1029)
病害(998)
机构
学院(24199)
大学(24090)
(15454)
科学(12900)
农业(12733)
研究(12603)
业大(10092)
(9000)
研究所(8646)
农业大学(8405)
(8338)
实验(8184)
实验室(7951)
中国(7662)
重点(7463)
(7015)
(6558)
(5747)
技术(5687)
科学院(5250)
生物(5239)
中心(5238)
(4408)
工程(4218)
(4198)
(4169)
科技(3985)
(3930)
(3909)
(3744)
基金
项目(20667)
(15564)
国家(15469)
基金(14427)
科学(14217)
科学基金(11602)
自然(10789)
自然科(10558)
自然科学(10544)
自然科学基金(10351)
(9655)
(8277)
科技(7780)
基金项目(7578)
计划(7515)
研究(7400)
资助(6174)
专项(5845)
(5716)
重点(5364)
(4956)
科研(4816)
农业(4558)
(4403)
技术(4289)
(4285)
创新(4144)
教育(3379)
(3113)
大学(3002)
期刊
学报(15817)
(14855)
大学(10382)
学学(10355)
农业(10019)
科学(9979)
业大(6057)
中国(5580)
农业大学(5394)
(5009)
(3829)
自然(3745)
自然科(3556)
自然科学(3556)
中国农业(3350)
(3261)
经济(3261)
研究(3023)
林业(2914)
农林(2739)
(2739)
科技(2446)
农业科学(2331)
科技大(2313)
科技大学(2313)
(2161)
水产(2071)
农学(1947)
华北(1947)
西南(1910)
共检索到33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鑫  冉雪琴  王嘉福  
为治理环境中的农药污染提供依据,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中筛选出特殊细菌,采用细菌学、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系统学进行鉴定,以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经克隆测序后比对其相似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株菌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均可产生接触酶,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能发酵麦芽糖、并使明胶液化,可在中盐环境中生长,2株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克隆测序后比对,与气单胞菌属相应基因的相似性为99%,对毒死蜱的降解力为21%左右,为中等强度的降解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降解毒死蜱的机理可能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作为清除环境中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的候选菌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海明  
为明确2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以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和菌株的生长量为依据,考察了混合菌不同配比和不同环境因素对混合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菌株的比例为1∶1(V/V)时,对8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混合菌的最适接种量为8%(V/V),添加葡萄糖有助于菌株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毒死蜱的降解,偏碱性环境对菌株的生长和毒死蜱的降解都有利。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研究发现,毒死蜱的残留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当毒死蜱初始浓度较高时,呈现"双峰"降解曲线。两菌株混合时能够耐受20~70 g/L的NaCl浓度,且对80 mg/L毒死蜱的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庆芳  王锋  哈益明  
【目的】探讨γ射线辐射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解效果及产物毒性,为辐射技术用于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通过2、4、6、8和12kGy剂量辐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水溶液,研究农药的辐解效果;通过8和32kGy剂量辐射,研究农药的主要辐解产物及毒性。【结果】4kGy剂量辐射,毒死蜱的降解率在98%;12kGy剂量辐射,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84%;通过GC/MS分析得出4种毒死蜱主要辐解产物和2种氯氰菊酯主要辐解产物。【结论】辐射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毒死蜱产物3,5,6-三氯吡啶酚与前人研究的毒死蜱在环境水体中水解产物相同,其毒性小于毒死蜱;产物硫特普毒性略高于毒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国华  何玥  刘萱清  胡美英  高燕  
【目的】优化毒死蜱高效降解酶液保护剂组成配方,明确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毒死蜱的稳定性。【方法】在自主筛选毒死蜱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菌种保藏号CCTCCM207111,ITS序列分析GeneBank登陆号EF405864)的基础上,发酵提取其胞外酶,采用"通用旋转回归法"筛选了酶活性保护剂的最佳配方,并进行验证;利用所得配方进行制剂贮藏实验,利用HPLC检验其降解性能稳定性。【结果】所得酶活性保护剂最佳配方为0.70%氯化钠,0.35%甘氨酸,0.03%苯甲酸钠,0.17%凯松,8.38%甘油,所配制降解酶保护剂在贮藏温度20~50℃,贮藏5个月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新  尤民生  魏英智  蔡志成  廖金英  
从连续施用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了1株可降解毒死蜱和甲胺磷的真菌,经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木霉Y.木霉Y对毒死蜱和甲胺磷的降解效能测定结果表明:木霉Y对5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19.75%,7d后达到88.53%;对50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3.75%和47.67%;对5000mg·L-1的毒死蜱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别达到19.62%和21.87%;对50mg·L-1的甲胺磷作用1d后,降解率提高了41.33%,3d后即达到100%;对500mg·L-1的甲胺磷作用1d后无降解作用,3和7d后降解率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承兰  钟国华  高燕  陈文团  胡美英  
【目的】为检测水体及其他流体中毒死蜱及其降解物3,5,6-三氯吡啶-2-酚(TCP)残留提供简便而准确的分析方法。【方法】对固相萃取水样的pH、洗脱剂,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组成、pH、梯度洗脱条件、最佳检测波长进行了筛选,建立了环境水体中毒死蜱及其降解产物TCP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不同来源水样中毒死蜱和TCP的质量浓度。【结果】建立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水体样品先用5mol/L盐酸调pH为4.5,过滤后取1 L滤过液经固相萃取(SPE)小柱提取、净化,用二氯甲烷-丙酮-乙腈混合液(V(二氯甲烷)∶V(丙酮)∶V(乙腈)=40∶60∶20)洗脱,然后用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昱  蔡天明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XBJ。对菌株XBJ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NaCl浓度、通气量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初始溴苯腈浓度、接种量情况下对溴苯腈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XBJ初步鉴定为Ochrobactrum sp.。菌株XBJ在30℃、pH 7.0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菌株XBJ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条件为:30℃、pH 7.0。当溴苯腈质量浓度为100 mg·L-1,接种量为5%时,72 h降解率达到9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祥英  李琼轩  柏连阳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质量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最佳用量为50~100 mg/L,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在5~80 mg/L时,其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现为毒死蜱质量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数越小,半衰期越长,毒死蜱质量浓度为80 mg/L的半衰期为27.18 min,比质量浓度5 mg/L时的长1.5倍;碱性条件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志俊  刘永涛  徐春娟  丁浩  余琳雪  艾晓辉  
为建立有效地去除淡水养殖环境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采集长期受菊酯类农药污染土壤样品,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配制基础盐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出1株溴氰菊酯降解菌(SW),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通过改变温度、pH、接种量、药物初始浓度等外部条件研究菌株最适降解条件。结果显示: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30℃、180 r/min摇床培养120 h,SW对1.0 mg/L溴氰菊酯的降解率达76.4%。溴氰菊酯可作为该菌生长的唯一碳源。SW降解溴氰菊酯的最优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4%。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1、0.5和1.0 mg/L时,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4.5、2.3和2.0 d。生物修复试验中SW对养殖淡水中0.5、5.0和50μg/L溴氰菊酯作用5 d后的降解率为21.6%,26.4%和53.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丽娟  张彤晴  杨柳燕  肖琳  潘建林  尹大强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紫薇  谭济才  谭琳  曾维爱  李宏光  蒋瑒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湖南省郴州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可降解二甲四氯的细菌SE08,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SE08对二甲四氯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SE08能有效降解质量浓度为150~1 000 mg/L的二甲四氯,在30℃条件下,24 h内对500 mg/L二甲四氯的降解率达到45.21%。菌株SE08降解二甲四氯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君寒  王兆守  何健  王保战  李顺鹏  
从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氯氰菊酯的降解菌,命名为HF12-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聚类分析、Biolog GN测试等,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HF12-8能够以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5 d内对20 mg.L-1的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降解率分别为93.03%和5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彩虹  王志强  
[目的]分离阿维菌素降解菌为土壤农药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从长期受阿维菌素污染的某制药厂沉淀池底泥中分离出了3株能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了土壤模拟降解试验。[结果]经鉴定,3株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6.0和35℃,在装样量80 m L、细菌接种量0.1%(体积分数)、底物含量100 mg·L-1条件下降解速率最佳,添加0.2%的蔗糖和酵母浸液可促进阿维菌素的降解;黏质沙雷氏菌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6.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黄忠乾  彭卫红  唐杰  谢丽源  周洁  
为了确定两株分离自土壤的降解纤维素放线菌F5-12和F3-2的分类地位,通过对两株菌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鉴定方法,确定F5-12为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将其命名为Streptomyces corchorus F5-12。确定F3-2为白酒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vinaceus),将其命名为Streptomyces albovinaceus F3-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晗  刘鹏  崔铁军  白雪芳  杜昱光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0.5μm的类球状细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能利用多种糖类基质。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 ing om ona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