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4)
2023(9247)
2022(8024)
2021(7229)
2020(6644)
2019(15337)
2018(14986)
2017(29344)
2016(16386)
2015(18758)
2014(18676)
2013(18818)
2012(17994)
2011(16417)
2010(16579)
2009(15516)
2008(15854)
2007(14431)
2006(12308)
2005(11057)
作者
(51327)
(43651)
(43332)
(41245)
(27768)
(20980)
(19629)
(17009)
(16321)
(15664)
(14836)
(14580)
(13893)
(13854)
(13705)
(13529)
(13498)
(12787)
(12552)
(12528)
(10989)
(10722)
(10706)
(9945)
(9908)
(9817)
(9786)
(9552)
(9027)
(8888)
学科
(73527)
经济(73442)
管理(46571)
(46380)
方法(39910)
(37441)
企业(37441)
数学(35865)
数学方法(35551)
(20281)
(18810)
中国(16934)
(16053)
(14902)
贸易(14900)
(14444)
业经(13793)
(13120)
财务(13105)
地方(13085)
财务管理(13072)
(12620)
农业(12503)
企业财务(12489)
(10952)
金融(10949)
(10689)
银行(10635)
(10319)
理论(10202)
机构
大学(252260)
学院(248692)
(102514)
经济(100498)
管理(93019)
研究(85557)
理学(80995)
理学院(80024)
管理学(78558)
管理学院(78097)
中国(62611)
科学(54741)
(52824)
(51300)
(47886)
(45732)
研究所(41911)
业大(41394)
农业(41203)
中心(39511)
财经(39129)
(37425)
(35660)
经济学(33030)
北京(32742)
(32068)
师范(31679)
经济学院(30322)
(29502)
财经大学(29291)
基金
项目(168370)
科学(131583)
基金(123937)
研究(116458)
(110524)
国家(109666)
科学基金(92042)
社会(74124)
社会科(70342)
社会科学(70317)
基金项目(65655)
(65341)
自然(61460)
自然科(60104)
自然科学(60079)
自然科学基金(59072)
(56389)
教育(54828)
资助(51929)
编号(45325)
重点(38804)
(38654)
成果(37229)
(35676)
(34669)
科研(33451)
计划(32855)
教育部(32658)
创新(32537)
课题(31903)
期刊
(105244)
经济(105244)
研究(68529)
学报(47660)
(45691)
中国(43417)
科学(40105)
(37761)
大学(34191)
学学(32510)
管理(30930)
农业(30445)
教育(22325)
(22219)
金融(22219)
财经(20101)
技术(19302)
经济研究(17521)
(17180)
(17178)
业经(16466)
问题(14844)
(13440)
统计(12949)
(12738)
技术经济(12632)
业大(11893)
理论(11517)
商业(11458)
(11411)
共检索到354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涛  陆炳  李俊  邓光兵  张海莉  梁俊俊  余懋群  杨武云  龙海  
【目的】小麦株高决定了种植密度和抗倒性,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利用不同背景的遗传群体材料验证前期发现的2个株高QTL位点,Qph.cib-5A和Qph.cibb-7A,及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于2015-2016、2016-2017年种植于四川双流和四川什邡,F_2群体于2017年种植于四川双流,获得表型数据。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反应、35K和90K芯片分别对2个F_2群体,川麦42×川麦39重组自交系和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株系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结果】在F_2群体中,Qph.cib-5A和Qph.cibb-7A能显著增加株高7.75%和6.19%;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Qph.cib-5A能增加株高(4.2%~10%)、穗长(4%~9.1%)和千粒重(2.5%~4.5%),而不影响穗粒数。Qph.cibb-7A在不影响穗粒数和穗长的前提下增加株高(3.3%~6.1%)和千粒重(2.5%~4%)。此外,当同时聚合Qph.cib-5A和Qph.cibb-7A时对株高(7.4%~13.1%)和千粒重(4.7%~7.5%)的效应更加显著。【结论】本研究证实Qph.cib-5A和Qph.cibb-7A对株高调控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对千粒重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该研究的结果以及开发的标记可应用于小麦育种和小麦调控株高遗传机制的解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安明  崔法  李君  赵春华  王秀芹  王洪刚  
【目的】在QTL水平上揭示株高与产量的遗传关系及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育种株高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别包含229和485个家系的2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潍麦8号/烟农19(WY)和潍麦8号/济麦20(WJ),绘制2个较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单株产量和株高性状进行测量评价及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研究株高与产量QTL的相互关系及排除株高影响后单株产量QTL效应的变化,探讨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WY群体中检测到5个单株产量QTL和15个株高QTL,其中,8个QTL解释大于10%的表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卓超   曹昊天   周子昕   曲佳乐   李泽   许明杨   杨琪薇   张斌   王宁泽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赵春华   崔法  
【目的】1BL·1RS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广泛。解析不同背景下1BL·1RS染色体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并分析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可为高产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244份自然群体和科农9204、京411为亲本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KJ-RIL-F8)为试验材料,利用1RS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表型数据分析,明确1BL·1RS易位系对产量和品质遗传效应。通过分析1BL·1RS易位系在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中的占比,明确其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情况。【结果】188份KJ-RILs试验材料中有74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延长小麦抽穗期,增加籽粒含氮比、旗叶长和旗叶面积,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和旗叶宽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品质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水率、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而对容重、延展性和沉降值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中,有76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性状效应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可以显著增加穗粒数、穗长和小穗数,显著降低株高,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5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将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按照不同麦区和品种审定时间进行分类,对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1BL·1RS易位系的占比差异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比例开始增加。【结论】高低氮对1BL·1RS易位系的效应影响不明显。1BL·1RS易位系在KJ-RIL群体和自然群体中对产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这可能由于两者遗传背景不同所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欢  马彤彤  侯晓梦  张颖  白志英  李存东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林  王辉  孙道杰  何中虎  夏先春  刘曙东  
【目的】研究控制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方法】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3种不同试验环境(2003~2004年北京、2004~2005年北京和河南安阳)下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的218个F2:3株系群体的株高。【结果】构建了由158个分子标记(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了除1D连锁群外小麦全基因组的3 114 cM;检测到3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2B、4D和6A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3%~11.5%,7.4%~12.9%和5.7%~11.3%。【结论】3个株高QTL位点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伍玲  王瑞  海林  游光霞  闫长生  肖世和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海岐  吕世华  高方远  罗大刚  陆贤军  任光俊  
【目的】探析水、旱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研究其产量性状的水分生态特性,为节水抗旱稻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5份水、旱稻材料在水种、无覆盖旱种及旱地膜覆盖种植等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为依据,通过多元分析系统解析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结果】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旱稻供试材料在性状之间、材料与性状之间及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水分生态效应差异,相关性状对单株产量(GYP)的影响方式及互作关系差异明显,材料与性状的对应关系也不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单株产量与9个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千粒重(KGW)、有效穗数(PPP)和穗实粒数(FGP)是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欢  张颖  薛梦瑶  靖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和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半矮秆基因uzu降低了籽粒的千粒质量,亦降低了粒长和长宽比,但对籽粒的粒宽、粒厚作用并不明显。近等基因系之间的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在高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之间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宽、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相关,且与粒宽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长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亚琼  栗孟飞  刘媛  陈菁菁  杨德龙  胡亮亮  吕婷婷  焦东利  柴守玺  
为探讨小麦株高(PH)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其QTL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以冬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陇鉴19(耐旱)×Q9086(水分敏感))1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RIL群体株高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和超亲分离,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易受水分环境影响。共检测到19个和45对控制株高的加性QTL(AQTL)和上位性QTL(AA-QTL),分布在除3D以外的其他20条染色体上。这些A-QTL和AA-QTL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株高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0.47%~7.1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朋  张鹏  姚金保  吴磊  何漪  李畅  马鸿翔  张旭  
【目的】通过分析宁麦系列已育成品种的性状表现,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宁麦系列品种及新选育高代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控制位点的分布,为宁麦系列品种的遗传改良、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麦系列23个已审定品种及51份高代品系为材料,对产量、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表型进行分析,利用Affymetrix 50K基因芯片筛选品种基因型,并补充检测部分功能基因。【结果】宁麦系列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中弱筋品质及赤霉病抗性优良,白粉病、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差等特点。经过筛选获得28 253个高质量SNP位点,已审定的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7—0.964,平均为0.600;51个高代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6—0.985,平均为0.684。宁麦系列品种(系)的春性主要由Vrn-D1的位点变异造成,Ppd-D1位点变异使所有材料均为光周期迟钝型;Rht-B1b变异使株高降低,宁麦系列品种还含有较多的提高千粒重与抗穗发芽基因的优势等位变异。宁麦系列品种(系)中含有赤霉病主效抗病基因Fhb1的材料占比达到48.6%,约30%的高代品系携带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Pm21。【结论】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有必要加强种质创新,拓宽育种群体遗传背景;宁麦系列品种(系)携带较多的抗赤霉病及提高千粒重、抗穗发芽的基因或QTL位点,可作为亲本应用于小麦品种诸多性状的遗传改良。宁麦系列品种以中弱筋小麦为主,需加强中强筋、强筋品质类型的品种选育,同时注重白粉病、锈病的抗性改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苏泽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彦辉  付永彩  孙传清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季昌好  赵斌  朱斌  王瑞  
为研究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的差异,筛选高GCA亲本,以我国不同产区具代表性的1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亲本材料,两年度采用NCⅡ设计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方差在单年度或两年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GCA方差普遍大于SCA方差,表明基因加性、非加性效应同时存在,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所有性状亲本间GCA差异显著,可针对目标性状筛选到高GCA亲本,如16号亲本(95033-1)在穗粒数、千粒质量及单株粒质量3个性状上GCA值均较高,是一优良亲本。亲本性状值与其GCA值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性状上表现不同,如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及穗粒数4个性状上,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穗数与单株粒质量上,仅单年度检测到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千粒质量,两者相关不显著。因此,前4个性状可根据亲本性状值预测其GCA大小。综上,大麦杂交育种可针对目标性状选择高GCA亲本进行组配,提高后代选择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慧茹  王光达  昌小平  杨德龙  景蕊莲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株高(PH)、穗下节长(PL)、单株穗数(SPP)、穗长(SL)、单株小穗数(TSP)、单株总粒数(GNP)、主穗小穗数(SMS)、主穗粒数(GMS)、千粒质量(TGW)和小区产量(GY)的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达0.74~0.97,且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