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0)
- 2023(10517)
- 2022(9383)
- 2021(8866)
- 2020(7597)
- 2019(17340)
- 2018(17419)
- 2017(33511)
- 2016(18539)
- 2015(20911)
- 2014(20845)
- 2013(20700)
- 2012(18963)
- 2011(17138)
- 2010(16838)
- 2009(15344)
- 2008(14661)
- 2007(12826)
- 2006(11078)
- 2005(9489)
- 学科
- 济(68249)
- 经济(68095)
- 管理(50272)
- 业(47015)
- 企(39498)
- 企业(39498)
- 方法(33075)
- 数学(28490)
- 数学方法(28136)
- 学(19068)
- 农(18318)
- 中国(17468)
- 财(16810)
- 业经(14994)
- 地方(13916)
- 贸(12435)
- 贸易(12430)
- 理论(12286)
- 易(12068)
- 农业(12019)
- 和(11736)
- 制(11527)
- 环境(11160)
- 技术(10874)
- 务(10649)
- 财务(10568)
- 财务管理(10545)
- 教育(10471)
- 企业财务(9981)
- 划(9635)
- 机构
- 大学(262377)
- 学院(258778)
- 管理(101255)
- 济(93939)
- 经济(91662)
- 研究(89699)
- 理学(88531)
- 理学院(87456)
- 管理学(85646)
- 管理学院(85231)
- 中国(63749)
- 科学(61598)
- 京(57236)
- 农(50226)
- 所(46702)
- 业大(45420)
- 研究所(43237)
- 财(41758)
- 农业(40087)
- 中心(39804)
- 江(37056)
- 北京(35911)
- 范(34557)
- 师范(34065)
- 财经(33848)
- 院(32834)
- 经(30829)
- 州(30186)
- 技术(29719)
- 师范大学(27601)
- 基金
- 项目(186396)
- 科学(144316)
- 基金(134231)
- 研究(130084)
- 家(119723)
- 国家(118758)
- 科学基金(100268)
- 社会(78258)
- 社会科(73791)
- 社会科学(73767)
- 省(73759)
- 基金项目(71842)
- 自然(69288)
- 自然科(67624)
- 自然科学(67604)
- 自然科学基金(66386)
- 划(62913)
- 教育(59429)
- 资助(55827)
- 编号(52707)
- 成果(42663)
- 重点(42036)
- 部(39726)
- 发(39223)
- 创(38401)
- 课题(36756)
- 计划(36591)
- 科研(36556)
- 创新(35811)
- 大学(34015)
共检索到367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乐 李轩 慕春龙 朱伟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2’-岩藻糖基乳糖(2’-FL)对LPS诱导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以IPEC-J2为细胞模型,首先通过预试验对LPS和2’-FL的处理浓度分别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00 μg·mL~(-1) LPS诱导细胞促炎反应,接着通过不同浓度2’-FL干预(20 μg·mL~(-1)、100 μg·mL~(-1))来探究其对LPS诱导IPEC-J2的促炎反应和屏障功能受损的调节作用。因而,此试验分为六组:对照组(CON)、LPS组(100 μg·mL~(-1) LPS)、FL20组(20 μg·mL~(-1) 2’-FL)、FL100组(100 μg·mL~(-1 )2’-FL)、SF20组(100 μg·mL~(-1 )LPS+20 μg·mL~(-1 )2’-FL)和SF100组(100 μg·mL~(-1 )LPS+100 μg·mL~(-1)2’-FL)。试验处理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Myd88、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显著降低了IPEC-J2细胞活性(P<0.05);显著上调了促炎因子IL-6、IL-8 及炎症通路NF-κB、Myd88和CD14的基因表达(P<0.05);下调了抗炎因子IL-4的基因表达(P<0.05); 同时显著下调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3、Claudin-4、ZO-1、ZO-2和Occludin的基因表达(P<0.05)。与CON组相比,FL20组还显著提高了Claudin-1、Claudin-3、Claudin-4和ZO-2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P<0.05)。与LPS组相比, SF20组和SF100组显著提高了IPEC-J2细胞活性(P<0.05);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IL-8和上调了抗炎因子IL-4和IL-10基因表达(P<0.05);显著下调了炎症通路基因NF-κB、Myd88和CD14(P<0.05);显著上调了紧密连接基因Claudin-1、Claudin-3、Claudin-4、ZO-1、ZO-2、Occludin(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CON组相比, 只有LPS组的NF-κB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相比,SF20组的NF-κB、Myd88蛋白表达量有降低,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有升高,但差异都不显著。[结论] LPS处理促进了IPEC-J2细胞的促炎反应并造成了屏障功能受损,2’-FL干预减弱了LPS刺激的促炎信号通路,进而改善了LPS引起的屏障功能受损。本研究揭示了2’-FL参与调节肠道炎症和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为利用2’-FL促进肠道健康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晋鹏 罗仍卓么 李彦霞 冯芬 王正兴 潘传英 蓝贤勇 王兴平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乳品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已有研究表明,lncRNAs广泛参与人和动物的炎症和免疫调节。lncRNA RRAS2-AS1是我们在前期研究中新发现的差异表达lncRNA,其表达模式和功能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探究lncRNA RRAS2-AS1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和抗乳腺炎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和RACE等技术进行了lncRNA RRAS2-AS1的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lncRNA RRAS2-AS1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bMECs,利用细胞核质分离及半定量PCR技术检测了lncRNA RRAS2-AS1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了lncRNA RRAS2-AS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bMECs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了炎症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lncRNA超表达、qRT-PCR和ELISA等技术研究了lncRNA RRAS2-AS1对炎性bMECs内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增殖相关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在mRNA和(或)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验证了lncRNA RRAS2-AS1对bMECs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lncRNA RRAS2-AS1基因的长度为363 bp,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炎症的bMECs和乳腺炎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lncRNA RRAS2-AS1超表达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LR4和NF-κB1)、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和IL-8)、促凋亡基因(BAD、CASP3和BAX等)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而增殖标志基因(CDK2、CDK4和PC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lncRNA RRAS2-AS1超表达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而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lncRNA RRAS2-AS1在LPS诱导bMECs的炎症反应和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均显著下调;超表达lncRNA RRAS2-AS1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IL-1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促进细胞活力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该结果可为解析奶牛乳腺炎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郗蒙雪 沈丹 石一凡 李春梅
【目的】探讨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鸡舍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诱导鸡胚肺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为预防和缓解鸡舍PM_(2.5)污染引起的鸡呼吸道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4日龄鸡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鸡舍PM_(2.5)诱导鸡胚肺组织损伤模型,再利用鸡胚肺损伤模型研究TBHQ的缓解作用。在建立鸡舍PM_(2.5)诱导鸡胚肺组织损伤模型试验中,选取不同浓度的PM_(2.5)(0、0.25、0.5、1 mg·mL~(-1))在14日龄鸡胚卵白处注射,5 d后,观察鸡胚存活率以及鸡胚肺组织形态,选取合适的PM_(2.5)处理浓度(0.25 mg·mL~(-1)),建立鸡胚肺损伤模型。在TBHQ对PM_(2.5)诱导鸡胚肺损伤的影响试验中,将14日龄鸡胚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PM_(2.5)组(0.25 mg·mL~(-1) PM_(2.5))、TBHQ组(0.1μg·mL~(-1) TBHQ)、PM_(2.5)+TBHQ组(0.25 mg·mL~(-1) PM_(2.5)+0.1μg·mL~(-1) TBHQ),分别注入鸡胚卵白处,试验持续5 d,采集肺组织,记录种蛋重量、胚胎重量以及肺组织重量;对鸡胚肺脏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IL-18、IL-1β)以及细胞程序性坏死(RIPK1、RIPK3、MLKL)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在建立鸡舍PM_(2.5)诱导鸡胚肺组织损伤模型试验中,不同浓度的PM_(2.5)(0、0.25、0.5、1 mg·mL~(-1))对鸡胚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0.25mg·mL~(-1) PM_(2.5)组鸡胚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现象,0.5 mg·mL~(-1)和1 mg·mL~(-1) PM_(2.5)组鸡胚肺组织出现肺水肿现象,表明随着PM_(2.5)浓度增加,鸡胚肺部炎症损伤加重。在TBHQ对PM_(2.5)诱导鸡胚肺损伤的缓解试验中,各组对鸡胚胚胎重量、肺脏重量、胚蛋比和肺胚比均无影响;与PM_(2.5)组相比,TBHQ和PM_(2.5)共处理组的鸡胚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少,MDA水平下降;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BHQ组Caspase-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PM_(2.5)组IL-1β(P<0.01)、RIPK1(P<0.01)的表达显著上升;与PM_(2.5)组相比,TBHQ和PM_(2.5)共处理组IL-18(P<0.01)、IL-1β(P<0.01)、RIPK1(P<0.01)、MLKL(P<0.01)的表达显著下调,Caspase-1(P<0.01)、RIPK3(P<0.05)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TBHQ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细胞焦亡和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基因的表达,缓解鸡舍PM_(2.5)引起的鸡胚肺组织炎症损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昀 刘克海 胡晓倩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建立炎症模型,评价紫檀茋的抗炎作用。在LPS刺激的RAW264. 7细胞中,添加紫檀茋进行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量,Griess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p65 (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紫檀茋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和炎症介质NO的释放;紫檀茋+LPS组中ERK,p38和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紫檀茋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MCP-1,IL-6,IL-1β,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和NO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占今舜 詹康 陈小连 霍俊宏 赵国琦
为分析苜蓿素对脂多糖诱导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炎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4组,即基础培养基(对照)和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1LPS(L)、1μg·m L-1LPS+10μg·m L-1苜蓿素(L+T)和10μg·m L-1苜蓿素(T)。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T组则显著升高(P<0.01)。2)L+T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1),而一氧化氮(N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金霞 黄明光 胡传活 张鑫 梁莹莹 纪伟霞 冯妮 葛晨玲 陈志英 李珣 王晓晔
【目的】分析他克林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从炎症角度探索他克林的功能,为动物生产过程中雄性动物生殖疾病相关抗炎药物的利用及精子质量提升提供更多药物选择。【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01、0.10、1.00、10.00和100.00 μg/mL LPS分别诱导3.0、6.0、12.0和24.0 h对TM4的适宜损伤条件;同时分析0.01、0.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和100000.00 μg/mL他克林在加入LPS前预处理0.5、1.0和2.0 h或加入LPS后处理0.5、1.5、3.0、6.0、12.0和24.0 h对TM4炎性损伤的适宜保护条件。以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TNF-α和IL-6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ELISA法进一步评价细胞上清TNF-α和IL-6蛋白表达量,以免疫蛋白印迹(WB)法分析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LPS对TM4增殖的影响情况存在差异,其中1.00 μg/mL LPS处理12 h TM4的增殖率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0.01 μg/mL他克林后处理6.0 h对TM4的保护作用最佳,其机制可能与IL-6和TNF-α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调有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立 林玲 彭影琦 袁冬寅 肖文军
将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茶氨酸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400mg/kg)组。采用每日皮下注射200mg/kgD–半乳糖生理盐水溶液的方式建立衰老大鼠模型,考察L–茶氨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炎性介质含量的调节作用。每日分别以生理盐水和低、中、高3个剂量的L–茶氨酸生理盐水溶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进行干预性处理8周后,检测大鼠的脾脏和胸腺器官指数、肝脏ALT和AST活力、肝脏内AGEs含量及炎性介质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茶氨酸能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抑制肝脏ALT和AST活力上调,降低AGEs含量,并同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IL–1R)、白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等炎性介质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维持肝脏内环境稳定,其中,L–茶氨酸中、高剂量组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肝脏保护作用较好。可见,L–茶氨酸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肝脏AGEs和炎性介质水平,维持肝脏内环境稳态,具有干预肝脏炎性衰老的功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涵芳 张林 陈孟姣 李烨青 王泽栋 奚雨萌 李莲 韩兆玉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H_2O_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用H_2O_2(600μmol·L~(-1),2 h)诱导建立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试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_2O_2组、H_2O_2+APS组(8 mg·mL~(-1)APS)。[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与H_2O_2组相比,H_2O_2+APS组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的活性氧(R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APS降低了H_2O_2诱导细胞凋亡率。[结论]APS能够提高H_2O_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并减缓氧化损伤引起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睿杰 褚艺心 史新娥 靳建军 杨公社
【目的】探讨日粮中添加蛹虫草对断奶仔猪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节断奶仔猪免疫应激的机制,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相同日龄、初始体重相似的杜×长×大早期断奶仔猪144头并随机分为4组:NC组(基础日粮)、LPS组(LPS+基础日粮)、LPS+500CM组(LPS+基础日粮+500 mg·kg~(-1) CM)、LPS+1 000 CM(LPS+基础日粮+1 000 mg·kg~(-1)CM)。NC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LPS+500CM组和LPS+1000CM组分别按照比例将蛹虫草粉与基础日粮充分混匀后饲喂。饲养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6头(公母各半)屠宰,屠宰前4h对LPS组、LPS+500CM组和LPS+1000CM组腹腔注射LPS,N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心脏、肝脏、脾脏、胰脏和肾脏进行检测。【结果】对体重及采食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粮添加蛹虫草饲喂仔猪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而添加500 mg·kg-1CM和1 000 mg·kg-1CM的仔猪分别比对照组仔猪体重提高了8.58%(P<0.05)和9.08%(P<0.05)。相比于NC组,LPS组仔猪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LPS+500CM组和LPS+1000CM组仔猪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LPS组(P<0.05)。肝功能生物标志物和总胆汁酸检测表明,LPS组仔猪肝脏ALT水平比NC组显著升高(P <0.05),AST、LDH、总胆汁酸水平有上升趋势。而饲料中添加有蛹虫草的LPS+500CM组和LPS+1000CM组的ALT、AST、LDH和总胆汁酸水平均比LPS组的指标显著降低。肝脏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表达检测显示,LPS组仔猪肝脏的MDA、LPO、T-AOC水平及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CAT、GSH-Px、T-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用蛹虫草饲喂仔猪可以显著缓解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LPS组骨骼肌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显著减低(P<0.01),而日粮添加蛹虫草饲喂可以显著缓解LPS导致的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减少(P<0.01)。与NC相比,LPS组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日粮添加蛹虫草饲喂后炎症因子表达比LPS组显著降低(P<0.05)。LPS组仔猪背最长肌中的MDA和LPO和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而T-AOC、CAT、GSH-Px和T-SOD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日粮添加蛹虫草可缓解这种异常的升高或降低。对Akt、t-mTOR、4EBP1、FOXO1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发现LPS组相比于NC组具有降低的趋势,而MAFbx、MuRF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日粮中添加蛹虫草饲喂后,仔猪背最长肌Akt、FOXO1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MAFbx、Mu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蛹虫草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蛹虫草可以抑制LPS导致的背最长肌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蛹虫草可以抑制肝脏炎症和肝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并提高了肝脏抗氧化能力;蛹虫草可以抑制断奶仔猪背最长肌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质分解。总之,日粮中添加蛹虫草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和免疫性能,缓解LPS导致的肝损伤及蛋白质的降解,为筛选新型饲料添加剂及预防断奶仔猪免疫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华 王佳美 李鹏 龙淼 李林 张诗萌 杨靓 李康 何剑斌
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能否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对脂磷壁酸(LTA)所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ND)炎性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外试验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解决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难题提供方向。以牛子宫内膜细胞为研究对象,LTA和发酵乳杆菌分别作为毒药与解药来建立体外细胞试验模型,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量和炎性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TA组、LTA+Lf组、Lf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5),IL-1β、IL-8细胞因子差异显著(p<0.05);LTA+Lf组与LTA组比较,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显著(p<0.01);LTA+Lf组与LTA组相比,7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发酵乳杆菌能够抑制NF-kB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缓解LTA的细胞毒性,对LT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性损伤起干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娟 杜金梁 贾睿 曹丽萍 王佳豪 殷国俊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美洁 欧爱群 薛晓锋 吴黎明 寿旗扬 王凯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奶牛疾病,不仅危害奶牛健康,同时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极易造成抗生素耐药与滥用。开发替代抗生素的方法用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混合自身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形成的具有良好抗炎、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对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有关蜂胶防治乳腺炎方面的报道,但蜂胶如何影响乳血屏障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评估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乳腺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后续利用蜂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QqQ-MS/MS)对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种类和含量测定。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中国蜂胶提取物试验组以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ICR雌性小鼠连续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物7d后,模型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经第四、五对乳头管注射1 mg·kg~(-1)体重LPS,建立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24 h后处死,收集乳腺组织样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天狼星红染色法评估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释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乳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uadin-1、ZO-1)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小鼠乳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和分布情况,利用以上指标综合评判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的抗乳腺炎活性及其对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基于UHPLC-QqQ-MS/MS,建立了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17种多酚类化合物的精确定量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5种化合物及其含量分别为:高良姜素(12.88±0.57μg·mg~(-1))、短叶松素3-乙酸酯(12.93±0.59μg·mg~(-1))、松属素(8.56±0.27μg·mg~(-1))和短叶松素(8.52±0.25μg·mg~(-1))。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LPS注射导致的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缓解乳腺腺泡结构损伤;同LPS组相比,中国蜂胶提取物灌胃处理可有效抑制LPS导致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释放,并可提高小鼠乳腺中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缓解LPS注射所导致的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结论】中国蜂胶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可有效促进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乳腺中紧密连接结构完整性,保护血乳屏障,但蜂胶对紧密连接影响调控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蜂胶 脂多糖 乳腺炎 血乳屏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力米热·阿布都外力 吉利伟 冯慧勇 卫丁一 海婷玉 万政良 冯浩强 戴小华
[目的]野山杏作为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多数研究表明野山杏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尤其是其总黄酮成分,但是相关的抗炎机制尚较缺乏。[方法]该研究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构建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野山杏总黄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实验浓度;分别采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100、200 μg·mL-1野山杏总黄酮作用后各组细胞中NO、TNF-α、PEG2、IL-1β、IL-6、IL-10和COX-2的释放量;RT-PCR分析各组中COX-2、IL-6、IL-1β、TNF-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B)观察各组中NF-κBp65、p-NF-κB p65以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细胞活力实验表明野山杏总黄酮在50~200 μg·mL-1内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为安全浓度范围。野山杏总黄酮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RAW264.7细胞NO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野山杏总黄酮不同剂量组(50、100、200 μg·mL-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OX-2、TNF-α的mRNA表达,100 μg·mL-1和200 μg·mL-1时显著抑制IL-1β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结果表明,经野山杏总黄酮处理可显著下调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论]野山杏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NF-κB/COX-2信号通路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路遥 邹小兴 丁卉 苏超茹 梁婷婷 黄维
探讨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TFE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FEP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物的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TFEP对细胞产生NO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47μg·mL~(-1),且各试验浓度下对RAW264.7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低毒性和强抗炎活性.与LPS模型组相比,TFEP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NO的分泌;抑制iNOS、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NF-κβ/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圆齿野鸦椿果实总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红杰 卢春亭 潘丽琴 胡会 钟佩云 朱洁莹 张凯照 黄小红
【目的】探究姜黄素(Cur)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猪肾上皮细胞(PK-15)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SIRT1/FOXO1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姜黄素的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ZEA组(36.55μg·mL~(-1) ZEA)、Cur 6.25组(36.55μg·mL~(-1) ZEA+6.25μmol·L~(-1) Cur)、Cur 12.5组(36.55μg·mL~(-1) ZEA+12.5μmol·L~(-1) Cur)、Cur 25组(36.55μg·mL~(-1) ZEA+25μmol·L~(-1) Cur);通过MTT法测定ZEA的半数抑制浓度和Cur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K-15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的水平;qRT-PCR检测细胞SIRT1、FOXO1、CAT、Mn-SOD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FOXO1和Acetyl-FOX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ZEA的IC_(50)为36.55μg·mL~(-1),Cur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5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ZEA极显著降低PK-15细胞活力(P<0.01),极显著提高ROS和MDA水平(P<0.01),极显著降低SOD、CAT活性(P<0.01);与ZEA组对比,不同浓度的Cur(6.25、12.5、25μmol·L~(-1))显著提高PK-15细胞的存活率(P<0.05),改善细胞形态;极显著(P<0.01)降低ZEA诱导的ROS和MDA水平;极显著升高细胞内SOD和CAT活性(P<0.01)。与ZEA组对比,各Cur组不同程度的升高SIRT1和CA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的降低FOXO1的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升高Mn-SOD的mRNA表达量(P<0.05),极显著升高Acetyl-FOXO1蛋白表达(P<0.01);与ZEA组对比,各Cur组均极显著升高SIRT1蛋白表达(P<0.01),极显著降低Acetyl-FOXO1蛋白表达(P<0.01)。【结论】Cur可以上调SIRT1的表达,降低FOXO1的乙酰化水平,诱导抗氧化酶Mn-SOD和CAT的表达,从而清除ROS,降低MDA水平,减轻ZEA对PK-15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