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9)
- 2023(10159)
- 2022(8723)
- 2021(8016)
- 2020(7119)
- 2019(16086)
- 2018(15601)
- 2017(29793)
- 2016(16864)
- 2015(18945)
- 2014(19309)
- 2013(19229)
- 2012(18306)
- 2011(16826)
- 2010(16864)
- 2009(15759)
- 2008(15884)
- 2007(14575)
- 2006(12472)
- 2005(11417)
- 学科
- 济(72348)
- 经济(72279)
- 管理(41555)
- 业(40367)
- 方法(33413)
- 企(31631)
- 企业(31631)
- 数学(29595)
- 数学方法(29259)
- 学(23093)
- 农(18333)
- 中国(17574)
- 财(16927)
- 地方(16657)
- 业经(12912)
- 贸(12735)
- 贸易(12732)
- 制(12335)
- 易(12301)
- 农业(12225)
- 理论(11055)
- 和(10720)
- 融(10551)
- 金融(10547)
- 银(10420)
- 银行(10358)
- 务(10317)
- 财务(10294)
- 财务管理(10263)
- 地方经济(9958)
- 机构
- 大学(254690)
- 学院(251337)
- 济(97575)
- 经济(95375)
- 研究(94716)
- 管理(86813)
- 理学(74722)
- 理学院(73658)
- 管理学(71920)
- 管理学院(71461)
- 中国(68225)
- 科学(65430)
- 农(58077)
- 京(55401)
- 所(52371)
- 研究所(48341)
- 农业(46763)
- 业大(45561)
- 财(43669)
- 中心(42228)
- 江(39079)
- 财经(34998)
- 范(34648)
- 北京(34563)
- 师范(34123)
- 院(33541)
- 经(31763)
- 经济学(30919)
- 州(30909)
- 省(30709)
- 基金
- 项目(171523)
- 科学(132084)
- 基金(123207)
- 研究(114862)
- 家(112668)
- 国家(111807)
- 科学基金(91710)
- 社会(70078)
- 省(68064)
- 社会科(66211)
- 社会科学(66188)
- 基金项目(64674)
- 自然(63274)
- 自然科(61777)
- 自然科学(61747)
- 自然科学基金(60643)
- 划(59074)
- 教育(53478)
- 资助(51766)
- 编号(44852)
- 重点(40657)
- 发(37714)
- 部(37269)
- 成果(37125)
- 计划(35950)
- 创(34694)
- 科研(34240)
- 创新(32690)
- 课题(32636)
- 科技(32288)
- 期刊
- 济(104717)
- 经济(104717)
- 研究(68968)
- 学报(55556)
- 农(51678)
- 中国(49389)
- 科学(45489)
- 大学(38864)
- 学学(36908)
- 农业(34746)
- 财(34228)
- 管理(29482)
- 教育(26305)
- 融(20190)
- 金融(20190)
- 技术(19965)
- 业(19127)
- 财经(17783)
- 经济研究(17334)
- 业经(15867)
- 经(15311)
- 版(15048)
- 业大(14959)
- 问题(14078)
- 农业大学(12566)
- 统计(12365)
- 科技(12241)
- 图书(12045)
- 技术经济(12003)
- 贸(11774)
共检索到369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艳萍 位芳 张改生 程海刚 宋瑜龙 王青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目的】揭示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区域分布及恢复材料的1BL/1RS情况,为黏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优良恢复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黏类小麦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能不断得到新的材料保障。【方法】以8个黏类不育系和国内外一批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结合分子和细胞学技术,进行1BL/1RS易位系鉴定,并利用中国国内法对其育性恢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在参试的256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约20%的小麦品种(系)属于1BL/1RS易位系;育性表现半不育、高可育和全可育的品种(系)分别有86.15%、91.67%和100%为非1BL/1RS易位系,表现全不育和高不育的品种(系)中均有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卓超 曹昊天 周子昕 曲佳乐 李泽 许明杨 杨琪薇 张斌 王宁泽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赵春华 崔法
【目的】1BL·1RS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广泛。解析不同背景下1BL·1RS染色体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并分析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可为高产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244份自然群体和科农9204、京411为亲本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KJ-RIL-F8)为试验材料,利用1RS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表型数据分析,明确1BL·1RS易位系对产量和品质遗传效应。通过分析1BL·1RS易位系在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中的占比,明确其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情况。【结果】188份KJ-RILs试验材料中有74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延长小麦抽穗期,增加籽粒含氮比、旗叶长和旗叶面积,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和旗叶宽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品质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水率、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而对容重、延展性和沉降值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中,有76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性状效应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可以显著增加穗粒数、穗长和小穗数,显著降低株高,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5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将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按照不同麦区和品种审定时间进行分类,对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1BL·1RS易位系的占比差异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比例开始增加。【结论】高低氮对1BL·1RS易位系的效应影响不明显。1BL·1RS易位系在KJ-RIL群体和自然群体中对产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这可能由于两者遗传背景不同所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胜利 张改生 李东方 牛娜 王军卫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究了这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以国际法表示时,不同核型材料中的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微效恢复基因均存在显著的累加效应,且在累加高代表现较为明显,以国内法表示时,则没有累加效应;不同核型材料对易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世代间变化幅度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红梅 厚毅清 欧巧明 陈玉梁 石有太
小麦1BL/1RS易位系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甘肃小麦品种资源中1BL/1RS易位系的分布和HMW-GS组成情况,本研究采用多重PCR体系对552份小麦引进品种、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分析了1BL/1RS和非1BL/1RS易位品种的容重、蛋白质、湿面筋、赖氨酸含量、SDS沉淀值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出1BL/1RS易位系202份,占总数的36.6%,冬小麦育成品种中易位系的分布频率(51.8%)显著高于引进品种(41.0%)和春小麦(31.1%)。Glu-1位点优质亚基Ax1/Ax2*、Dx5、Bx14和Bx7OE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敦公 李豪圣 肖永贵 宋健民 刘爱峰 刘建军
利用404份高代品系(试验Ⅰ)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Ⅱ),研究了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BL/1RS易位 揉面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周荣华 贾继增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 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 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 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 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 0.1), 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 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群 李文静 任天恒 李治 任正隆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霞 张改生 张龙雨 牛娜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定位于1B短臂染色体上的18对SSR引物和6B染色体上的47对SSR引物对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初步筛选出Wms273和Wmc406 2对揭示育性恢复基因多态性的引物,用132株BC1F1回交群体对这2对引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出Wmc406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BS上的恢复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鹏科
以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和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为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及二分体、四分体时期的小核。结果表明,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代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3个单价体的染色体构型,后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落后染色体,二分体、四分体时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核,在不同的核不育背景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说明3C染色体在小麦核不育背景中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小麦核不育背景中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关键词:
小麦核不育 杀配子染色体 细胞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子涵 蒙立颖 姚盟 宋喜悦
为明确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及雄性败育特点,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是否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进行了鉴定。另外,为揭示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发生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Ju87B1-706A)和其同型保持系(706B)为供试材料,采用I2-K染色、醋酸洋红染色、DAPI染色和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药形态特征及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Ju87B1-706A具有黑麦1RS的特异扩增条带(1 500BP),但缺少1BS的特异扩增条带(220BP),与其在A-PAGE结果的ω区...
关键词:
小麦 牡山羊草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丽静 赵慧 吕亮杰 张颖君 胡梦芸 刘茜 李辉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发育和应对盐渍、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小麦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的功能,利用已知的拟南芥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AHK4(At2g01830)为参考序列,使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基因组中得到同源性最高的基因TRIAE_CS42_4DS_TGACv1_362760_AA1181940(Ensembl Plants),命名为TaHK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HK1位于小麦4D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由99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09. 70 ku,等电点为5. 71; TaHK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4种构象组成;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的可能性较大,跨膜结构域预测其具有2个跨膜域;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TaHK1具有典型的细胞分裂素受体的完整结构域,并且含有87个磷酸化位点。表达谱分析显示,TaHK1在根、茎、叶、雄蕊和小穗等各个组织有广泛表达;此外,TaHK1表达量受低磷胁迫和多种病原菌侵染诱导,而受干旱胁迫抑制,推测其在小麦生长发育、抵御干旱胁迫和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学琴 徐有明 林汉 王昆喜 张佳颖 董敏 张莲花
樟脑樟油是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广泛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油细胞在部分双子叶植物组织中存在,是一种特化的分泌细胞,多呈散生状分布于这类植物各组织中,是芳香油、油脂产生的主要场所(Richter,1981;Fahn,1982;初庆刚等,1998;Mastroberti et al.,2008;Crivellaro et al.,2013)。黏液细胞是一种异形细胞,属于分泌组织之一,是黏质产生、贮存的重要部位(Fahn,1982;Crivellaro et a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