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2)
- 2023(10640)
- 2022(9608)
- 2021(9197)
- 2020(7597)
- 2019(18009)
- 2018(17823)
- 2017(34065)
- 2016(18447)
- 2015(21044)
- 2014(21103)
- 2013(21115)
- 2012(19427)
- 2011(17582)
- 2010(17367)
- 2009(15774)
- 2008(15325)
- 2007(13034)
- 2006(11312)
- 2005(9877)
- 学科
- 济(78972)
- 经济(78901)
- 管理(50982)
- 业(50426)
- 企(41124)
- 企业(41124)
- 方法(35374)
- 数学(30360)
- 数学方法(30058)
- 农(21309)
- 中国(19975)
- 地方(18540)
- 业经(18136)
- 财(16828)
- 学(16172)
- 农业(14355)
- 贸(13973)
- 贸易(13967)
- 易(13520)
- 和(12797)
- 技术(12681)
- 制(12476)
- 理论(12317)
- 产业(12079)
- 环境(11869)
- 划(10434)
- 地方经济(10337)
- 融(10086)
- 金融(10083)
- 务(10061)
- 机构
- 大学(261047)
- 学院(259485)
- 管理(107462)
- 济(106612)
- 经济(104397)
- 理学(93567)
- 理学院(92553)
- 管理学(91109)
- 管理学院(90650)
- 研究(89893)
- 中国(64904)
- 京(56144)
- 科学(55209)
- 财(45088)
- 所(44844)
- 研究所(40993)
- 中心(40236)
- 农(40145)
- 业大(38756)
- 财经(36567)
- 江(35907)
- 北京(35871)
- 范(34681)
- 师范(34415)
- 经(33289)
- 院(32872)
- 农业(31305)
- 经济学(30693)
- 州(29992)
- 师范大学(28035)
- 基金
- 项目(182145)
- 科学(143474)
- 研究(134731)
- 基金(131923)
- 家(114430)
- 国家(113511)
- 科学基金(97667)
- 社会(84168)
- 社会科(79746)
- 社会科学(79725)
- 基金项目(71142)
- 省(70773)
- 自然(63407)
- 自然科(61880)
- 自然科学(61870)
- 自然科学基金(60758)
- 教育(60441)
- 划(59566)
- 编号(55321)
- 资助(53974)
- 成果(44464)
- 重点(40603)
- 部(40035)
- 发(39830)
- 创(38102)
- 课题(37536)
- 创新(35460)
- 科研(34418)
- 教育部(34270)
- 项目编号(34153)
- 期刊
- 济(116298)
- 经济(116298)
- 研究(78156)
- 中国(47851)
- 管理(39711)
- 学报(39513)
- 科学(38123)
- 农(36488)
- 财(31962)
- 大学(29866)
- 教育(28554)
- 学学(27864)
- 农业(26012)
- 技术(22999)
- 业经(19392)
- 融(19182)
- 金融(19182)
- 经济研究(18528)
- 财经(17054)
- 图书(15365)
- 问题(15134)
- 经(14631)
- 理论(14088)
- 科技(13611)
- 技术经济(13449)
- 业(13437)
- 实践(13048)
- 践(13048)
- 现代(12316)
- 资源(11860)
共检索到379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琳 窦炜 潘雅琼
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 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曲夫 刘友金
运用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表明: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尚未发生;现有产业转移基本遵循了梯度转移规律,即先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然后再向西部地区转移。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八大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特点差异明显,在研究区域产业转移时不能"东、中、西部"一概而论。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
地区间 产业转移 产业比重 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刘志勇 蒋文定
本文主要对1993年至2006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形成以及与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现背离的原因。本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只发生了部分的相对产业转移,绝对产业转移的现象尚未发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还不显著;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先于劳动型密集型产业转移和许多产业越过中部地区直接转移到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研究结论的重要启示是:同一国度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分析我国地区间产业转移时不能机...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 趋势与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娜曼
文章基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客观的熵值赋权法为影响因素赋权加总得到不同区域的产业转移综合指数与差异,再通过影响因素与综合指数暗含的投入---产出关系构造出DEA产业转移绩效值进行排序;并集合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筛选出对产业转移具有因果关系的敏感性指标,并以其实现对三个区域的产业转移对象进行产业转移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熵值赋权法 DEA 因子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勇 张倩倩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中西部发展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显军 郑兴波 梁君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同,东中西部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上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从整体看,东部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部作为东西部地区的连接,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二者之间,形成了兼具东西部特点的发展模式;西部凭借自身特有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资源、产业加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文章从三者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讨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中西部 文化产业 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选珍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物流需求系数,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物流业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莎
近年来,我国引入外商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商投资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还有效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本文对1981-2010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协整性理论对两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商投资 工业化 实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本 技术含量 公共配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集群转入 整体转入 承接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恩义 王娜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承接地金融发展又是影响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并利用中西部17个省市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在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且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依然大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应加快金融发展,提高承接地的吸收消化能力,促进金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国才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