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5)
- 2023(8926)
- 2022(7640)
- 2021(6922)
- 2020(5460)
- 2019(12566)
- 2018(12275)
- 2017(22098)
- 2016(11702)
- 2015(13082)
- 2014(13025)
- 2013(12912)
- 2012(12773)
- 2011(12016)
- 2010(12244)
- 2009(11431)
- 2008(10921)
- 2007(9625)
- 2006(9111)
- 2005(8831)
- 学科
- 济(76692)
- 经济(76644)
- 管理(27835)
- 业(26012)
- 地方(24208)
- 中国(22968)
- 方法(20538)
- 企(17864)
- 企业(17864)
- 数学(17698)
- 数学方法(17584)
- 农(16524)
- 业经(15514)
- 地方经济(15425)
- 学(12784)
- 农业(11845)
- 融(11700)
- 金融(11700)
- 发(11618)
- 银(10863)
- 银行(10854)
- 贸(10794)
- 贸易(10783)
- 行(10677)
- 财(10393)
- 制(10305)
- 易(10292)
- 环境(10114)
- 产业(9273)
- 和(8828)
- 机构
- 学院(172567)
- 大学(171959)
- 济(85938)
- 经济(84398)
- 研究(71391)
- 管理(60431)
- 中国(55572)
- 理学(49857)
- 理学院(49185)
- 管理学(48441)
- 管理学院(48102)
- 科学(39809)
- 京(38257)
- 财(37268)
- 所(36624)
- 研究所(32623)
- 中心(31861)
- 财经(28414)
- 经济学(27838)
- 江(27508)
- 农(26875)
- 经(25649)
- 北京(25321)
- 院(25255)
- 范(24771)
- 经济学院(24674)
- 师范(24583)
- 州(22234)
- 科学院(21823)
- 省(20845)
- 基金
- 项目(104882)
- 科学(82773)
- 研究(80300)
- 基金(74856)
- 家(64481)
- 国家(63914)
- 科学基金(53934)
- 社会(53460)
- 社会科(50854)
- 社会科学(50846)
- 省(40559)
- 基金项目(38379)
- 教育(34879)
- 划(33840)
- 编号(32186)
- 自然(30551)
- 资助(30508)
- 发(30171)
- 自然科(29792)
- 自然科学(29788)
- 自然科学基金(29224)
- 成果(27022)
- 发展(25138)
- 展(24730)
- 重点(24396)
- 课题(23054)
- 国家社会(23032)
- 部(22944)
- 创(21398)
- 创新(20176)
共检索到300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连仲
1999年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社会各界对1999年国民经济的走势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对1999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存在不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199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外部条件不会继续恶化,由于1998年中央政府采取了多项扩大需求的政策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愚 陈珍珠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揭示物流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间的增长关系。短期中,物流业增长率与三次产业增长率之间呈现少量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物流业发展受其自身冲击波动较大,受三次产业的冲击波动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长期中,物流业与第一、二、三产业间存在两个长期协整关系,整合为一个长期关系时,物流业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增长弹性分别为0.698、0.124、0.308,呈现正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短期内的非均衡状态会得到大约24%的反向修正和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忠凡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在1992年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1993年又有明显的提高;三是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80%的生产资料、90%的生活资料价格均已放开;四是产业结构得到初步改善,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铁路、公路建设进展迅猛;五是对外开放迅速扩大,无论是开放范围、利用外资、外贸发展等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大成效。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讲话”的精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1991年,我国顺利地完成了治理整顿的任务,无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都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整体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1992年新春伊始,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讲话,为经济工作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取得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强 陈蔚 杜宇
一、1993年国民经济 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1992年,国民经济在恢复中走向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增长12%左右。199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在一些方面将遇到不利因素的困扰,如前几年治理整顿时期累积的若干物资条件将逐渐消失,经济快速增长中伴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在强化,等等,但总起来看,仍将有较多的有利因素,只要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将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经济体制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92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统一了党内外的思想认识,党的14大的胜利召开,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济军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测分析陈济军(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一、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展望(一)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了基本要求1.国际形势要求我国增强经济实力。近年国际力量对比剧变。要取得主动,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确实,“发展是硬道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郁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在1992年初新的形势下,根据我们模型的测算和实证分析,提出对今年一些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意见如下: 1.生产按不变价格计算,1992年社会总产值增长率将达到12.3%,国民收入(生产额)增长率将达到9.2%,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将达到9.1%。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增长率将分别达到:农业3.8%;工业14.9%,其中重工业15.4%,轻工业14.4%;建筑业8.5%;运输邮电业7.3%;商业4.5%。 2.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150亿元,按现价计算比1991年增加16.5%,按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来光贤,陈济军
199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在考虑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要求,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关有利条件,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的困难等因素后,运用国民经济年度预测模型,模拟了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最可能状况的上、下限两个方案。方案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300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2.5%,第三产业增长7.5%;市场物价上涨8%;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3230亿美元,增长17%。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效益,限制无效益的产出,以较低的物价上涨获得改革的稳定环境;国民可支配收入规模相应较小,总投资规模也较小。缺点是开工不足的企业可能增多。方案二: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410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5%,第三产业增长8.5%;市场物价上涨10%;广义货币M2增长不低于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进出口完成3270亿美元,增长18.5%。该方案偏重于经济发展的增长。易为各地扩大规模发展经济所接受。财政困难较小,处境艰难的企业较少。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总投资相应增加。物价上涨幅度会大一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胡欣 杨洋
本文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2000~201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并没有改变东强西弱的格局,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活力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角度,提出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的扶持,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大力发展加工和经营行业;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科技企业的扶持,鼓励有实力的高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制定促进西部地区企业成长的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印堃华 赵传葆 胡彬
上海房地产业已具备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广、附加值高、产业生产率上升等作为支柱产业的一些特征。但由于统计惯例和一些统计口径的问题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被严重低估。本文在对统计数据进行再处理的基础上 ,推算出实际可能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大约是官方统计数据的两倍。上海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此外 ,本文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了积极的预测 ,并指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所面临解决的问题 ,如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改革 ,优化组合中介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房地产金融等。
关键词:
上海经济 支柱产业 房地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