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3)
- 2023(9255)
- 2022(7907)
- 2021(7965)
- 2020(6539)
- 2019(15256)
- 2018(15066)
- 2017(28743)
- 2016(15710)
- 2015(18220)
- 2014(18112)
- 2013(18010)
- 2012(17405)
- 2011(15882)
- 2010(16113)
- 2009(15486)
- 2008(15610)
- 2007(13776)
- 2006(12548)
- 2005(12003)
- 学科
- 济(65714)
- 经济(65642)
- 管理(42173)
- 业(39040)
- 企(30270)
- 企业(30270)
- 方法(27433)
- 数学(24674)
- 数学方法(24272)
- 中国(23202)
- 农(19120)
- 贸(18048)
- 贸易(18038)
- 财(17990)
- 易(17737)
- 制(15133)
- 银(13385)
- 银行(13372)
- 行(12821)
- 融(12476)
- 金融(12476)
- 学(12317)
- 业经(12200)
- 策(12104)
- 农业(11820)
- 地方(10886)
- 及其(9758)
- 体(9598)
- 务(9313)
- 财务(9283)
- 机构
- 大学(224602)
- 学院(220733)
- 济(104078)
- 经济(102071)
- 研究(86272)
- 管理(80218)
- 中国(74363)
- 理学(66378)
- 理学院(65612)
- 管理学(64506)
- 管理学院(64090)
- 财(51037)
- 京(49685)
- 科学(47215)
- 所(44460)
- 中心(40199)
- 研究所(39316)
- 财经(38399)
- 经(35068)
- 农(34935)
- 江(34284)
- 经济学(33453)
- 北京(33251)
- 院(30460)
- 经济学院(29952)
- 范(29541)
- 师范(29337)
- 财经大学(28345)
- 州(27359)
- 业大(26987)
- 基金
- 项目(132454)
- 科学(104792)
- 研究(99998)
- 基金(98509)
- 家(85342)
- 国家(84680)
- 科学基金(71368)
- 社会(64802)
- 社会科(61488)
- 社会科学(61478)
- 基金项目(49281)
- 省(46482)
- 教育(45999)
- 自然(43658)
- 资助(43382)
- 自然科(42691)
- 自然科学(42682)
- 自然科学基金(41961)
- 划(41228)
- 编号(39588)
- 成果(35312)
- 部(32042)
- 重点(30094)
- 发(28727)
- 中国(28226)
- 课题(28179)
- 教育部(27914)
- 国家社会(27817)
- 性(26790)
- 创(26301)
- 期刊
- 济(120941)
- 经济(120941)
- 研究(80823)
- 中国(51317)
- 财(39316)
- 融(36331)
- 金融(36331)
- 农(32967)
- 管理(32418)
- 学报(31284)
- 科学(30187)
- 教育(26034)
- 大学(24759)
- 学学(22695)
- 农业(21644)
- 经济研究(20483)
- 财经(20261)
- 技术(18437)
- 贸(18037)
- 经(17617)
- 国际(17385)
- 业经(16202)
- 问题(16009)
- 世界(14697)
- 理论(12033)
- 业(11859)
- 技术经济(11136)
- 图书(11125)
- 统计(10845)
- 实践(10411)
共检索到377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严峻。社会总需求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从而有可能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和金融机构信贷增长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防止出现通货紧缩,本文将在对1999年我国社会总需求形势作出基本判断、阐明货币信贷政策面临的主要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平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货币政策已逐渐变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2年的情况看,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说来,就是资金大分流、现金大投放和贷款超增长。由此,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作机制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海松
本文分析了当前货币信贷政策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指出应当关注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互相促进的因果关系、银行信贷对资产价格的倍数扩张和倍数收缩效应、房地产资产信用创造功能成倍放大,以及经济房地产化倾向必将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应当重视信贷数量调控作用,运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反周期动态监管政策,调整商业银行微观约束机制,平衡不同金融资产收益水平,加强市场公众预期管理等等,从而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政策 资产价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莹 张湘英 朱俊强
入世后的中国货币监管当局面临着封闭式的单边监管和开放式综合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中国货币监管当局无论从体制框架上、机制建设上、制度安排上都应拿出符合金融运行实际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货币监管 监管需求 监管手段 监管制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宪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然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而对今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针对不同情况,本文给出了对应的货币政策取向,同时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指出要通过制度改革让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要重点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2013年 中国 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岳衡
1988年9月,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控制货币、稳定金融的决定》。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金融部门实施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经过一年多来的治理整顿,宏观经济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过热的经济增长开始降温,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势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贵华
一、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现象,是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长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又是多种因素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等。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看,影响国际收支的上述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贵辉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货币信贷政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入Dummy变量对差别信贷政策进行量化处理,运用ARDL技术就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利率、货币供应数量、银行信贷和差别信贷政策,房地产市场对信贷影响比较大,实体经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了利用货币供应数量和利率手段调控房地产、高度关注信贷风险、完善并加大差别信贷政策执行力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信贷政策 房地产市场 实证检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金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愈来愈大,中国货币政策在履行职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产价格波动、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等诸多新的挑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