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3)
2023(8421)
2022(7164)
2021(7123)
2020(5743)
2019(13597)
2018(13245)
2017(24964)
2016(13734)
2015(15692)
2014(15543)
2013(15516)
2012(14974)
2011(14071)
2010(14113)
2009(13413)
2008(13348)
2007(11353)
2006(10300)
2005(9670)
作者
(38097)
(31896)
(31682)
(30473)
(20842)
(15092)
(14544)
(12342)
(12327)
(11588)
(11102)
(10772)
(10406)
(10401)
(10400)
(9894)
(9519)
(9400)
(9278)
(8964)
(8283)
(7813)
(7691)
(7355)
(7337)
(7250)
(7118)
(6906)
(6454)
(6424)
学科
(56750)
经济(56680)
管理(33273)
(31180)
方法(23833)
(23451)
企业(23451)
数学(21683)
数学方法(21432)
中国(19978)
(16200)
(15876)
贸易(15869)
(15616)
(13595)
(11741)
(11040)
银行(11024)
(11001)
(10945)
金融(10944)
(10754)
(10590)
业经(10437)
农业(10037)
地方(8892)
及其(8693)
环境(8325)
(8253)
(7802)
机构
大学(200129)
学院(194693)
(93170)
经济(91569)
研究(80027)
管理(70238)
中国(64041)
理学(59121)
理学院(58360)
管理学(57506)
管理学院(57122)
(44047)
科学(43780)
(43431)
(41070)
研究所(37077)
中心(35130)
财经(33524)
(30857)
经济学(30504)
(30215)
北京(29309)
(28422)
(28394)
(28270)
师范(28253)
经济学院(27409)
财经大学(25013)
农业(23606)
业大(23567)
基金
项目(121905)
科学(97361)
研究(92095)
基金(91714)
(79929)
国家(79326)
科学基金(66458)
社会(60382)
社会科(57301)
社会科学(57292)
基金项目(46096)
教育(42639)
(41725)
自然(40534)
自然科(39616)
自然科学(39601)
资助(39374)
自然科学基金(38967)
(38284)
编号(35956)
成果(32349)
(30084)
重点(28180)
中国(27046)
(26921)
国家社会(26174)
教育部(26139)
课题(25995)
(24591)
(24480)
期刊
(103014)
经济(103014)
研究(70201)
中国(42254)
(30935)
(27980)
科学(27696)
学报(27341)
(26995)
金融(26995)
管理(26915)
教育(24311)
大学(21483)
学学(19548)
农业(19524)
经济研究(18245)
财经(17056)
(16272)
国际(16225)
技术(14936)
(14834)
世界(14806)
问题(13455)
业经(13017)
(11470)
图书(9530)
理论(9418)
技术经济(9152)
(9124)
论坛(9124)
共检索到319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宫芳  
本文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入手,主要探讨美联储审慎的货币政策在美国“新经济”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美联储在1998-1999年以利率为主线、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为补充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并具体剖析了其主要特点,最后对我国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就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联盛  
全球金融危机后,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并日益成为一种政策手段。美联储是预期管理内化为货币政策因子的典型代表,其预期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美联储预期管理注重针对性、长期性和平衡性,基于其在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影响力、长期的公信力以及体制上的政策主导权,通过明确的量化指标、恰当的前瞻性指引和充分的沟通机制有效地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实现政策的目标。前瞻性指引是美国预期管理的核心手段,具有开放式指引、时间指引以及阀值指引等三种模式。美国预期管理实践值得中国借鉴,我国应将预期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政策制定之中,积极构建与前瞻性指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各环节的沟通,并强化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本文分析了美联储应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的货币政策,认为美联储成功之处在于泡沫破灭之后进行的强有力干预,其对资产价格给予的密切关注也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美联储在泡沫形成时期奉行的不干预政策则一直饱受争议。本文进一步指出,由于美国和美元的特殊地位,美联储的政策不具有普适性。从美国应对资产泡沫的货币政策中,我国央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除了要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外,还需要对资产价格实行对称干预,同时干预手段要多样化,政策措施也要连续,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干预资产泡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8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一是对外目标由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变成确保汇率的稳定,对内目标由抑止通货膨胀转向谨防通货紧缩;二是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三是货币供应量增幅起伏较大。总的说来,货币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金融运行平稳,但也有贷款投放进度不均衡等问题,其效力受到制约。综合考虑,1999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应以国内目标为主,至少是国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并重;既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适度促进经济增长,更要重视金融风险,谨防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北京  张英男  
近年来,全球有多家央行运用负利率作为刺激性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拓宽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边界,也对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通缩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梳理了负利率政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各央行的政策实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负利率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郭强  
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大衰退,在用尽传统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美联储实施了引导市场预期、扩张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与调整自身资产负债表结构等非传统货币政策。从理论来看,通过信号渠道与资产组合平衡渠道,非传统货币政策能够改善融资环境、刺激经济复苏;从实证来看,实施非传统货币政策,有助于维护主要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产出与增加就业岗位。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在8%以上,这表明,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联储新任主席本.伯南克教授的货币政策思想--最优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系统的总结。一是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二是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三是美国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选择。最后本文对伯南克的货币政策思想进行简要的总结并从中引申出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廖薇  Sampawende J.-A.Tapsoba  李丽丽  
中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市场化,这对货币政策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研究了金融业改革渐进过程中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通常会导致货币需求函数的结构性转变,如金融创新和自由化改变了货币供给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报告对中国的研究发现,2002-2008年期间货币需求、收入和利率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在2008年之后消失了,这期间也是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时期。报告认为,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M2的有效性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背景下下降了,凸显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价格型调控)的重要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殷克东  赵昕  战德坤  
本文利用Taylor规则和McCallum规则的理论模型及其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16年中的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cCallum规则及其修正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性,而通过控制修正模型的相对变化率的波动区间,可以实现对货币政策适宜程度的有效控制和平稳运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丽  
本文将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分为1998-2002年及2003年至今两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分析了1998-2002年和2003年至今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本文总结了1998年至2002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建立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发现长期内产出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而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对物价水平都有影响。本研究还讨论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利率政策的作用和外汇对冲操作问题,提出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加武  庞丽艳  金虹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复苏,但也同样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不断推升的财政赤字,酝酿着债务货币化的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下受到威胁;而最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凸显,财政悬崖问题严重。危机下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损、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激增以及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是货币政策出现负向效果的根源。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正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可能弊端,正确处理好经济目标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重塑经济活力,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