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9)
- 2023(17412)
- 2022(14648)
- 2021(13714)
- 2020(11603)
- 2019(26801)
- 2018(26134)
- 2017(48497)
- 2016(26301)
- 2015(30069)
- 2014(29936)
- 2013(29638)
- 2012(27704)
- 2011(25163)
- 2010(25051)
- 2009(23359)
- 2008(23018)
- 2007(20305)
- 2006(17788)
- 2005(16168)
- 学科
- 济(126663)
- 经济(126544)
- 管理(73097)
- 业(67154)
- 企(54207)
- 企业(54207)
- 方法(53540)
- 数学(47622)
- 数学方法(47004)
- 中国(32899)
- 农(29539)
- 财(28251)
- 地方(26654)
- 学(25140)
- 业经(24359)
- 贸(22607)
- 贸易(22597)
- 易(21953)
- 制(20947)
- 农业(19654)
- 环境(17914)
- 融(17696)
- 金融(17693)
- 银(17457)
- 和(17421)
- 银行(17398)
- 务(16915)
- 财务(16863)
- 财务管理(16815)
- 行(16681)
- 机构
- 大学(385312)
- 学院(381540)
- 济(167759)
- 经济(164562)
- 管理(144185)
- 研究(136368)
- 理学(124026)
- 理学院(122547)
- 管理学(120306)
- 管理学院(119584)
- 中国(103933)
- 科学(82532)
- 京(82140)
- 财(73692)
- 所(68950)
- 农(63620)
- 研究所(62724)
- 中心(62570)
- 财经(58878)
- 江(56350)
- 业大(56072)
- 经(53580)
- 经济学(52858)
- 北京(52002)
- 范(50206)
- 农业(50063)
- 师范(49696)
- 院(48743)
- 经济学院(47424)
- 州(44261)
- 基金
- 项目(254385)
- 科学(200917)
- 基金(187322)
- 研究(182744)
- 家(164360)
- 国家(163092)
- 科学基金(139410)
- 社会(118263)
- 社会科(112256)
- 社会科学(112219)
- 基金项目(98218)
- 省(96698)
- 自然(89629)
- 自然科(87605)
- 自然科学(87580)
- 自然科学基金(86073)
- 教育(83813)
- 划(82713)
- 资助(77350)
- 编号(72222)
- 成果(59017)
- 重点(57839)
- 部(57046)
- 发(55334)
- 创(52101)
- 国家社会(50516)
- 课题(49544)
- 科研(49161)
- 创新(48961)
- 教育部(48905)
- 期刊
- 济(184127)
- 经济(184127)
- 研究(113337)
- 中国(75175)
- 学报(62079)
- 财(57929)
- 农(56726)
- 科学(56558)
- 管理(53433)
- 大学(47159)
- 学学(44198)
- 农业(38877)
- 教育(37712)
- 技术(34372)
- 融(33942)
- 金融(33942)
- 经济研究(30694)
- 财经(29945)
- 业经(26399)
- 经(25962)
- 问题(24084)
- 贸(22132)
- 业(22053)
- 统计(21216)
- 技术经济(20335)
- 国际(19869)
- 世界(19597)
- 图书(19425)
- 策(18497)
- 版(18280)
共检索到578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国泉 刘则渊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是能源消费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值。本文采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200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步下降,并且与区域发展水平呈“U型”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马晓钰 张思思
文章使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EBM—GML方法测度了八大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使用Tobit模型探讨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经济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产业占比、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旭娜 赖川波
文章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我国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中,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两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经验检验,并在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识别和估计问题拘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八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变系数模型,得出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特特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影响程度不同,从实汇角度说朋了在应用面板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淑敏 窦筱艳 韩丽媛
以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域工业SO_2为研究对象,运用LMDI模型将SO_2排放强度变化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产污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995—2012年,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全国工业SO_2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工业SO_2减排的关键因素。影响区域性工业SO_2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并不一致,东南沿海经济带显著因素为经济规模效应,工业SO_2排放持续增加;东北地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工业SO_2排放呈下降趋势;中西部经济区显著因素为能源强度效应,但正向累积效应大于负向累积效应,工业SO_2排放显示为小幅增长。建议按照不同区域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区域性发展的减排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治 倪梦杰
选取G系数,H指数和LQ 3项指标,测度2005~2011年中国服务业及部分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同时将中国分为八大经济区域,结合服务业的部分细分行业,分析各大区域的服务业集聚度。结果显示,金融业的区域集聚度最高,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集聚度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聚集在东北综合经济区;批发和零售业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但在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也有相对优势;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聚集在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
关键词:
服务业集群 G系数 H指数 LQ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军 韩振
文章首先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整理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影响因素,接着基于2010-2014年度区间服务外包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混合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变量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状况。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发展、对外开放、劳动力成本以及大学生人力资源对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各异,同时需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合理优化与强化对外直接投资及利用外资程度,提高大学生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素养,综合提升经济区域的承接竞争力。最后从六个方面给出了八大经济区域应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锋 李慧中
建设用地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作为一种政府控制的稀缺资源,它通过影响投资增幅进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增长。我国近几年建设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引起资本存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资本产出比率的上升,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最终贡献非常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四个:(1)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刺激起来的投资在总量上是过度的;(2)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经济资源集中到楚筑投资上,挤占了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不能反映技术进步的要求;(3)建设用地刺激的投资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主要依赖外延式扩张的道路,不能充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积聚效应;(4)政府低价供应土地的行为降低了土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政府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并不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樊敏
文章首先基于三阶段DEA分析方法构建均质化效率分析框架,在剔除地区经济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状况、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物流产业总体状况等外部环境变量以及随机因素对效率影响基础上,分析相同环境及随机条件下中国八大经济区域2008年物流产业实际运作效率水平。其后依据均质化环境下获取的更加切实、准确的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物流产业运作效率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 运作效率 三阶段DEA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姚惠泽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能源效率普遍要高于环渤海区域;2007年经济危机导致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降低,同时却迫使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另外,能源效率的改善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以生态压力为投入变量,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技术的巨大差距,利用非参数Meta-frontier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中国各省份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是驱动生态经济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区域间生态技术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迹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财政分权、科技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政府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均对生态经济效率提升与生态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以生态压力为投入变量,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技术的巨大差距,利用非参数Meta-frontier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中国各省份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是驱动生态经济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区域间生态技术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迹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财政分权、科技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政府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均对生态经济效率提升与生态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以生态压力为投入变量,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技术的巨大差距,利用非参数Meta-frontier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中国各省份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是驱动生态经济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区域间生态技术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迹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财政分权、科技进步、外商直接投资、政府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均对生态经济效率提升与生态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技要素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版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1990-2008年中国三大经济圈城市面板数据
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基于1998~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比较——基于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析
考虑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其演变——来自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依据
结构、技术、管理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