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8)
2023(11129)
2022(9521)
2021(9081)
2020(7541)
2019(17260)
2018(16736)
2017(30631)
2016(17217)
2015(19615)
2014(19994)
2013(19114)
2012(17977)
2011(16106)
2010(16573)
2009(15849)
2008(15881)
2007(14184)
2006(12676)
2005(11812)
作者
(48352)
(40457)
(40009)
(38644)
(25751)
(19219)
(18390)
(15625)
(15240)
(14909)
(13762)
(13670)
(13162)
(13079)
(13010)
(12364)
(11985)
(11973)
(11652)
(11489)
(10420)
(9977)
(9771)
(9293)
(9197)
(9187)
(9087)
(9057)
(8296)
(8087)
学科
(61478)
经济(61380)
管理(59199)
(50682)
(43445)
企业(43445)
(32163)
方法(22447)
中国(20759)
(20678)
数学(19184)
(18970)
数学方法(18860)
(16424)
财务(16380)
财务管理(16330)
企业财务(15525)
(14625)
业经(14495)
财政(14383)
(13621)
(13527)
银行(13508)
地方(13270)
(12851)
(12737)
(12083)
金融(12076)
(11601)
农业(11443)
机构
学院(237668)
大学(236697)
(97461)
经济(95145)
管理(88383)
研究(85099)
理学(73959)
理学院(73141)
管理学(71958)
管理学院(71503)
中国(67595)
(57825)
(50741)
科学(48961)
(42939)
财经(40494)
中心(39394)
(39169)
研究所(37893)
(37650)
(36507)
北京(32277)
业大(31734)
(31321)
(31242)
师范(30943)
(29937)
财经大学(29405)
经济学(29252)
农业(29073)
基金
项目(150012)
科学(117953)
研究(114203)
基金(106917)
(92016)
国家(91201)
科学基金(77882)
社会(71649)
社会科(67764)
社会科学(67749)
(59116)
基金项目(54897)
教育(53260)
(49742)
自然(48297)
编号(47349)
自然科(47119)
自然科学(47105)
自然科学基金(46217)
资助(44320)
成果(41284)
课题(34607)
重点(34325)
(34006)
(32897)
(31857)
(30822)
(30515)
教育部(29225)
国家社会(29117)
期刊
(117392)
经济(117392)
研究(79896)
中国(58363)
(50945)
学报(34892)
(34829)
管理(34826)
科学(31873)
教育(31659)
大学(27371)
(27306)
金融(27306)
学学(25503)
农业(23228)
技术(21393)
财经(21067)
经济研究(18737)
(18069)
业经(17945)
问题(14336)
(13191)
会计(13086)
财会(12469)
(11946)
(11633)
国际(11610)
理论(11441)
技术经济(10916)
(10672)
共检索到391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目前对于 1 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大都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相联系 ,缺乏与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阶段性演进相联系的考察 ,而这两个被忽略的方面可能正好是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五年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基本关系 ,并提出下一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元态  
新财税制度的实施,不但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但是全国一半多的县和13000多个乡镇出现财政赤字,地方财政管理混乱等情况说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是个沉重的课题。文章认为,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要首先确立大系统观,才能正确认识现行体制弊端、财政赤字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建议撤消地、乡两级财政,加强县一级地方财政。并围绕构建县一级地方财政模式,提出了堵住农村资金外流、培植地方财源、开征新的税种、强化税收征管以及同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等近期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代欣  
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工作方向和主要目标是: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使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事实上,自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刘陈杰  
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逐步企稳回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3)政策的预期也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日本继续实施所谓的"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持续的本币贬值来提振经济。总体上来讲,世界经济形势进入到复苏的"前夜"阶段,但进度可能不一。本轮复苏,"领头羊"可能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承受一段时间热钱流出带来的"痛苦"以及经济基本面继续低迷的担忧。我们在报告中估算了我国月度热钱规模,建立了热钱流动的三因素模型。我们发现,接下来两个季度,我国可能会面临持续的热钱流出压力,国内流动性状况堪忧。2013年2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5%,这与我国年初的经济增速目标一致。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陶勇  
财政政策既是一国政府用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国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支出和收入手段的应用,不仅对本国与外贸活动有关的生产企业产生影响,也直接对外贸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与外贸有关的财政体制,是实现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在“大财政、小银行”的计划经济影响下,外贸宏观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被强化,行政性财政手段成为外贸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直接对外贸部门的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了外贸宏观管理行政化和微观经营的低效率。目前,随着我国“复关”目标的即将实现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外贸财政支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劲颖  
个体理性与整体的非理性在1998 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得到了印证。经济回落中, 个体的理性选择———个人悲观预期, 导致整体的非理性选择———社会悲观预期, 并强化了经济回落; 宏观调控中, 个体的理性选择———每一个政策都有其出台的深刻背景, 导致整体的非理性选择———从整体效果看, 各个政策相互抵消, 难以达到改变悲观预期的目的。悲观预期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所在。政府的任务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合适的货币政策, 并配合以其他政策———社会保障及政治承诺, 引导社会公众改变悲观预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永松  张龙  
财政管理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的职责、权力以及收支范围的规范性制度,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德龙  林青青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江苏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支持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力保障了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然而,现阶段江苏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并不平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财力尤其是基层财力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匹配。同时,"营改增"对江苏地方财政收入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省以下增值税的分配比例较小,使得市县入不敷出现象更为严重;房产税、资源税的改革试点加剧了原有财政体制的困难,省以下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改革与运行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94年实施的以分税制为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财政体制与税收体制框架;第二次是1998年以来已连续实施五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改革实践,试图按照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模式建立财政为公共产品、服务提供财力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  
财政是国家的综合职能部门 ,财政体制改革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是对中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看法 ;第二是谈谈我国财政改革运行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是今后财政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丛树海  
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处于由低谷走向复苏的拐点阶段,但在经济逐步回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入WTO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的情况,而且国际经济的外部条件不理想、出口困难加重,也使得我国经济必须在艰难的环境中奋勇向前。所以,2002、2003年我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是我国“十五”经济发展计划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两年。因此,2002、2003年继续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扩张,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为推动经济的成长创造条件,应是一种必然选择。当前尚不具备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基本条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立  
对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存在总量需求不足。本文对这一分歧点涉及的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长革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和事权范围,确保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事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边界,体现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财政资金是有限的,政府如果在竞争领域做了不该做的事,不但会干扰市场,更会在民生领域投入不足,致使该做的事做不好。因此,调整和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首先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