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6)
2023(11610)
2022(9749)
2021(9466)
2020(7856)
2019(18678)
2018(18222)
2017(33969)
2016(18683)
2015(22011)
2014(21826)
2013(21899)
2012(20778)
2011(18789)
2010(18895)
2009(17890)
2008(18296)
2007(16293)
2006(14105)
2005(13030)
作者
(54520)
(45987)
(45858)
(43912)
(29324)
(22140)
(21063)
(17889)
(17237)
(16432)
(15619)
(15419)
(14812)
(14614)
(14448)
(14244)
(13983)
(13581)
(13417)
(13255)
(11491)
(11257)
(11178)
(10464)
(10367)
(10328)
(10214)
(10194)
(9262)
(9244)
学科
(82129)
经济(82034)
管理(54556)
(54204)
(45053)
企业(45053)
方法(39939)
数学(35653)
数学方法(35332)
(25135)
中国(24155)
(20960)
(18315)
贸易(18305)
(18135)
(17885)
(16370)
财务(16339)
财务管理(16299)
(15960)
业经(15631)
企业财务(15549)
农业(13544)
(13182)
(13128)
银行(13100)
(12909)
金融(12907)
地方(12819)
(12483)
机构
大学(278530)
学院(273711)
(120603)
经济(118328)
管理(101912)
研究(97476)
理学(87281)
理学院(86273)
管理学(84883)
管理学院(84365)
中国(76984)
(59788)
科学(56999)
(56516)
(49880)
(45638)
研究所(45079)
财经(44833)
中心(44579)
(41033)
(40362)
经济学(38731)
北京(38696)
业大(38223)
农业(35972)
(35703)
师范(35337)
经济学院(35076)
(34379)
财经大学(33504)
基金
项目(175042)
科学(137151)
基金(128689)
研究(127549)
(112357)
国家(111473)
科学基金(94521)
社会(81833)
社会科(77597)
社会科学(77575)
基金项目(67150)
(64534)
教育(60084)
自然(59936)
自然科(58577)
自然科学(58558)
自然科学基金(57598)
(55820)
资助(54226)
编号(50598)
成果(42422)
(41138)
重点(39883)
(36537)
(35711)
教育部(35583)
课题(35026)
国家社会(34910)
大学(34152)
中国(33928)
期刊
(130409)
经济(130409)
研究(84870)
中国(56940)
(46580)
学报(44090)
(40849)
科学(39752)
管理(37645)
大学(33557)
学学(31177)
教育(30671)
农业(27868)
(27035)
金融(27035)
技术(24239)
财经(23372)
经济研究(22337)
(20196)
(18296)
业经(18244)
问题(17630)
(17030)
国际(16744)
世界(15666)
技术经济(14097)
图书(13718)
(13410)
统计(13338)
理论(12763)
共检索到422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宝宪  王怡凯  
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中国股市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以 1 998年深沪两市发生的全部 67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 ,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为指标 ,将所有样本根据并购原因划分为 6类 ,以并购前 2年和并购后 3年的数据为基础 ,系统分析了并购的效应与得失。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并购效应和并购的有偿转让与无偿划拨方式的不同结果。文章的结论是 :业绩较差的公司较愿出让控股权 ;多数并购是战略性的 ,获上市地位是主要的并购动力 ;并购后主业得到明显加强 ;市场化的战略性并购效果较好 ,有偿并购的效果也较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惠芳  张孔宇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事件发生前后20天内具有比较显著的股东财富效应;按行业细分后,电子信息行业的股东财富效应显著大于家电行业的股东财富效应;并且被收购公司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和并购支付方式对跨国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有影响,收购公司所在国的经济增长率比并购前一年的经济增长率越低,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富获得越多,以现金作为对外并购支付方式时,财富获得也越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奚宾  
本文选取沪深2004-2007年间上市公司股权并购样本,研究并购中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主要因素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重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负的显著影响,随着国有股比重下降,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进行的并购活动不仅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反而破坏了公司价值。因此,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改善市场环境才能实现企业管理者理性并购,提升并购活动的绩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叶国英  居振华  
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正走向价值回归的道路,在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过程中,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逐步受到投资者的重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赵惠萍  张世举  
本文以2005~2006年我国沪深股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颁布对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产减值期初额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显著正相关,且在分年度的样本中该关系保持稳定;2006年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比例远远高于2005年。由此可以推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上市公司利用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凤荣  耿仁波  王倩  
国有企业进退是始终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焦点问题,但"改制"视角的国企并购理论解释力有限,需要从"结构"角度审视国企并购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基于对我国沪深股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3-2007年发生的股权收购及其对应的2002-2009年企业与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在相关并购路径下,相比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生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并购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在非相关并购路径下,产业创新型并购比非产业创新型并购具有更高的产业效应,且并购绩效显著优于非产业创新型并购。这些发现凸现了国企并购的市场结构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也揭示了国企进退的效率路径。其政策含义在于,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民治  
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并购是否真的优化了资源配置,要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进行分析。本文以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沪市)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全部71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以公司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以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并购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形成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采取横向并购的公司业绩较好,且在并购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春琳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对发生在我国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外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了外资并购是否能对旅游行业内目标公司产生财富增长效应,以期能够提升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叶钦华  徐珊  叶凡  
本文以我国2010~2019年因财务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13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对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经营规模、舞弊金额、舞弊时间、审计意见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了解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外部特征。其次,针对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舞弊类型、舞弊手法特征进行研究,以了解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法及操作路径。再次,通过分析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和非财务报表异常识别特征,以期为构建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提供借鉴和启示。最后,探讨与遏制财务舞弊息息相关的三个关键问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丁楠  李文涛  
本文利用2010-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QFII持股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FII持股的上市公司绩效普遍优于没有QFII持股的上市公司绩效;并且高持股比例有助于促使QFII主动参与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绩效;此外,QFII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越接近,对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的制衡能力越强,从而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向作用,提升公司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基于2007—2014年中国深沪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DEA模型测度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其收敛性,并考察了人才结构、专利保护程度和全球化战略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但后者有追赶前者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专利保护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专以上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专以下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基于2007—2014年中国深沪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DEA模型测度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其收敛性,并考察了人才结构、专利保护程度和全球化战略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但后者有追赶前者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专利保护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专以上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专以下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基于2007—2014年中国深沪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DEA模型测度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其收敛性,并考察了人才结构、专利保护程度和全球化战略对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但后者有追赶前者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专利保护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专以上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专以下学历与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英  
本文选取2002年发生的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前后共4年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上市公司并购效应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相反还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珊  
本文研究了两个逻辑相承的财务战略问题:(1)增长动机是不是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或者直接效率目标?(2)实施并购战略以后,企业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财务效应?既有的研究对此讨论较少且多为规范研究或定性分析。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及配对均值t检验法,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样本1997~2003年资料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管理者制定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企业增长速度;企业实施并购战略以后可以实现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速度效应,但是不能实现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不增加企业价值的价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